第六十九章打胎安胎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瑶函摇头苦笑,再次抬眼看向两只药碗。热气差不多散没了,现在喝可能是有点凉了。中药凉了会更苦,药效也会减弱。可是瑶函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能下手。

“小姐,药凉了我可以再去煎,可是时间过去了,可就回不来了。您现在已经是在夏氏医馆呆了足足有一个下午了。皇上的人还不知道会不会把这种异常的情况报回去。您再耽搁下去,我只怕…”菱儿坐到边,伸手拉过瑶函青葱似的指尖,放在手里轻轻的着。夏希伟说,多帮孕妇活动一下手脚,有益身体的气血旺盛。

菱儿现在知道了,这个孩子八成不是皇上的。如果这真的是个龙子龙孙,她家小姐也就不用这么为难了。那么,这个孩子是谁的呢?

“菱儿,你跟我最亲,按理有些话我是不应该瞒着你的,可是…”瑶函迟疑了一下,眼睛从药碗那移了过来。

“我知道,小姐不跟我说,一定有不能说的理由。有的时候知道的太多显然不是好事。可是小姐,就咱俩的这种关系,真有出事了的那一天,你说别人会信我什么都不知道吗?”菱儿狡猾的一笑,冲着瑶函调皮的眨了眨眼睛。

菱儿早就知道小姐的顾虑,可是她也知道有些事是逃不过去的。就像她所说的,如果这个孩子不是皇上的,而是别的男人的。万一这事情败了,她虽然是一定要誓死保护小姐的,可是如果她落在了皇上手中,到时候说她什么都不知道,皇上肯定是不信的。既然这样,和她说与不说,又有什么区别呢?

瑶函沉默了,这个道理她又怎么会不明白?可是她总觉不会到了那一步的,总是侥幸的觉得她会很幸运的。是啊,她是够幸运的了,孩子这么大的礼,老天爷也没跟她商量一下,直接就砸她头上了,这得是多大的点子才能碰上啊!

瑶函苦笑了一下,轻声问道,“夏希伟说没说,这个孩子现在有多大了?”

“两个多月,快三个月了。”菱儿皱了一下眉头,没想到孩子的娘亲连自己什么时候有的孩子都不知道。

瑶函一怔,三个月了啊!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要说有三个月了,那么很多事情就好解释了。比如,她刚才为什么会恶心,在里为什么这么能睡,为什么总是觉得浑身没有力气,为什么会脾气暴躁,为什么总是悲秋。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那天会突然的没有得住惑,半推半就的就从了康熙。原来,一切都是她肚子里的那块惹的祸。

瑶函微微一笑,拍拍菱儿的手,慢慢道,“这个孩子,是十三阿哥的。”除了胤祥和老康,瑶函确定自己是没有和别的男人滚过单的,可是老康的子不对,一共也没有半个月。这么说,这个孩子一定就是十三的。

想到胤祥,再看看桌子上的打胎药,瑶函的笑容变得酸涩起来。如果她再把这碗打胎药喝掉,胤祥就不是只欠她一个孩子的问题了。她没有忘记,那达慕中了那个“哈达斯”的毒之后,胤祥是在多痛苦的情况下,才给她来了一碗打胎药。而她又是在怎样的心情中和着眼泪一起咽下去的。

还记得胤祥说过,他欠她一个孩子。

是啊,欠了一个,就还她一个。十三阿哥还真是个一言九鼎,言信行果之人。说还她一个就还她一个,一点都不费劲!

“小姐,要告诉他吗?”菱儿一点都不吃惊,她早就想到了。这孩子不是皇上的就是十三阿哥的。她可没忘了那天小姐听到十三阿哥要大婚之后的表现。对啊,十三阿哥都要大婚了!

瑶函想了想,摇摇头。别说她不想告诉胤祥,就是想告诉也没用。他现在本就不在京城。

“呕——”瑶函突然一阵恶心,迅速捂住嘴,差一点就吐了出来。

“小姐,你这样…”菱儿担心道。

瑶函猛翻了几个白眼,做了几个深呼,把中的恶心了下去。心里顿时冰凉。她现在就有这样的表现了,看来是瞒不住了。怎么办?瑶函的眼睛再次像打胎药的药碗移去。

“要不,咱们找下四阿哥?”菱儿拍着瑶函的后背,提议道。

瑶函一愣。胤禛?不行,不行。虽然他和胤祥比亲兄弟都亲,可是瑶函毫不怀疑,任何挡在胤祥进阶道路上的阻碍,都是他不允许出现的。胤禛可以同意胤祥和她暧昧不清,只要康熙一天不下旨,他都不会动她。毕竟还有一丝生机。可是,那天胤禛已经“警告”过她一次了。胤祥要大婚,而她也要变成康熙的皇贵妃了。这个时候去告诉他,她怀了胤祥的孩子,胤禛信于不信先不说,恐怕他为了以防万一一定会让她人间消失的。

“那怎么办?”菱儿焦急道。

“走!走的越远越好!”瑶函坚定道。

“小姐,走?哪有那么轻松啊,要是真能抬脚就走,咱们俩也不用天天的研究了。”菱儿气道。这十多天来,她和小姐把能想的办法、借口、理由…通通都想了一遍。可是没有一个成行的。不是她们逃不掉,就是她们逃了,随心园的众人也完了。本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瑶函沉默了。是啊,她今天出来也是跟菱儿准备再次就“逃跑”问题做深入研究的。可是逃跑的办法没找到,逃跑的理由却又增加了一条。

“小姐,你要跑,难道,这个孩子…”菱儿心里一突,带着点欣喜又有点不敢相信的问道。

“孩子,我留下!”瑶函摸着肚子,脸上闪出初为人母的光辉。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