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算了,怎么赚钱怎么来好了。

第68章求婚“三过山蜡烛铺”是楼杲用的自家铺子,所以就算是他们租用的楼家铺子,按月来给租金。而铺子里宋玉延设计的蜡烛则同样按照每蜡烛的售价来给她提成,其余的收益、成本支出等都是三人平摊。

即便这样,宋玉延一个月下来也分到了二十多贯钱,也就相当于软妹币五万多,这还是刨去了成本后得到的纯利润。当然,她也无可避免地了两成的税。

她之所以能得这么多分成,那都是因为她设计的蜡烛成为铺子里销售量最高的蜡烛。因为它的用料比别的蜡烛少了三分之二,但是却卖出了跟头蜡一样的价格。

其中一部分功劳是其独特别致的造型,另外则是它的烛与众不同。

传统的烛很难燃烧殆尽,故而用到一定程度便要剪烛。宋玉延自穿越来初次制作蜡烛后,便注意到这个问题,从而决定改进烛

传统的烛是用棉纱线编织而成的棉线,很难燃烧成灰,直到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欧洲人才将烛改进成现代所用的烛,便是用三棉线编织,使得火在燃烧时,会将头松开成三细线,烛便容易燃烧多了。

然而理论虽然有,可如何能使这三棉线不在一开始就散开?另外还有棉线如何处理才能使得烛光更明亮?宋玉延为此展开了一次次实验,最终还真的被她琢磨出了现在所用的烛

她用含碱的物质煮、用酸的物质浸泡等方式处理棉线后,蜡烛燃烧时不仅更加明亮,而且再也无需人定时去剪蜡烛了。

这是买了蜡烛回去用的人看蜡烛燃烧的时间也差不多了,就拿来剪子,打算捡烛,结果他懵了一下,找了半天没找到多余的烛在那儿。后来他去蜡烛铺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的烛是经过了特殊处理的,省了使用者剪烛的烦恼。

仅是这点,“三过山蜡烛”便大受好评,读书人往后看书时就可以完全沉浸在书海里,再也不用中途分心去剪蜡烛了。

而加工在小竹筒里的蜡烛同样因为烛不会难燃烧,又明亮,也不用担心会烧到竹筒,故而不管是居家使用,还是外出夜游,这款蜡烛都是必备的。

即便它卖的这么贵,也还是有许多人抢购,说到底是因为能买得起蜡烛的基本上都是家底丰厚的富户,那么几十文钱在他们看来便不算什么。若是将这些蜡烛摆在卖低价品的铺子里卖,定然卖不出去。

而其余蜡烛铺发现不知何时明州居然出现了一匹黑马,纷纷派人来调查,结果一查,得,幕后老板是楼家,他们惹不起。

那惹不起,总能偷学他们的方法吧?

可是他们一来是没有稳定的货源,二来是烛就被人甩了好几条街,三是他找不到人雕刻跟录方一模一样的留青竹刻。

虽说他们的蜡烛也能卖出去,可他们也能发现楼家因为有蜡园,故而节省了运输成本等,故而一样的价格下,楼家那边的利润更高。

有些人干脆提出跟楼家合作,楼杲因为跟宋玉延等有契约在身,不可能单独跟外人合作,便忽悠他们投资蜡园,然后将蜡园扩大生产,到时候他们就可以直接从蜡园批发蜡烛去卖了。

只是宋玉延改进的烛秘方仍在宋玉延的手里,他们要用,只能跟宋玉延买,也就是说,他们即使投资了蜡园,可批发的蜡烛里,还是得扣除烛的钱给宋玉延。

也不贵,一文十,也就是十蜡烛便给一文钱烛使用费,这比原来的烛贵了一点,但是刨去成本,宋玉延在烛这块也没赚什么钱,所以有合作意向的人都同意了。

____谈蜡园投资的事情是楼杲谈的,而宋玉延最近在忙唐浩娶亲之事,所以没什么空。

周朝的婚俗其实就是增强版的后世婚礼仪式,包括亲前一天要去布置婚房,然后亲当天,新郎领着兄弟团到新娘家,过关斩将、披荆斩棘、发红包哄新娘家人开门,最后抱得新娘归……唯一不同的大概是周朝新人拜堂是在第二天一大早。

越是有钱有权的人家,婚礼便办得越隆重。而唐浩跟陈采杞的出身算不上有钱有权,但是陈家好歹是个官,故而这婚礼还是办得热闹的。

刘绰、兵马都监等都到了婚礼现场主持婚事,又有陈都巡检手底下的官兵维持秩序,大家都觉得唐典事这是要抱上大腿了。

唐浩才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喜陈采杞,觉得能娶到她就心意足了。

宋玉延第一次当兄弟团,属于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懂的那种。最后是唐枝跟她说了下她大概要做些什么,她疑惑道:“唐小娘子,你怎么会懂这些,明明唐典事是初次成亲。”唐小娘子道:“左邻右舍成亲的多了去了,看得多了,总归能学到些……倒是你,怎么好像什么都不了解?”宋玉延现在已经很少去翻原主的记忆了,毕竟这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她没必要去记……看来她还是太低估了这个世界的生存守则了。

唐小娘子趁着没人,给她了一包用布包着的东西,还让她回去后再打开来看。

宋玉延见她神神秘秘的模样,问道:“这是什么?”唐小娘子支支吾吾不肯说,脸蛋还悄悄地红了,害的宋玉延还以为里面是不是什么图。她回去后打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