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吉利的话作甚?!”唐枝跟二十一叔都骂了她一顿。

宋玉延倒是不忌讳这些,她笑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种事情谁也无法预料,坦然接受,早作安排才不会有遗憾。”唐枝和二十一叔道:“道理都懂,可是你说这话就让人很不安了。”宋玉延只好住嘴,但是配方以及一系列的制作工序图纸等都给了他们保管。

窑场有些窑户将工序等了出去,宋玉延也不在意,她没打算垄断这个行业,自然要给他们一丝将水泥技艺传出去的机会。当然,目前有这生产能力的,也就跟她合作的那几家了。

宋玉延忙起修海塘之事后便没再怎么过问水泥的生意,倒是唐枝每月都能领到属于宋玉延的分红,她一看账本,便跟当初宋氏族人看宋氏竹纸的利润时一般神情。

今年产的棉花已经悉数卖了,有卖给楼家的,也有卖给左邻右舍的,更有卖给朝廷的,甚至还有些供不应求。另外有不少人来找她求购棉花种子……

她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最后一归纳,宋玉延的身家都可以在明州买一座三进的宅邸,再添几十亩地了!别说养一匹马,养三匹都绰绰有余!

她准备改天等宋玉延回来了,便告诉她这一好消息,再足她购马的愿望!

与此同时,宋玉延在督工时,眼前忽然一花,她看见了工地上带着安全帽、身穿马甲的工人,以及正在运作的长臂反铲、强夯机等。

但是当她想辨别时,发现眼前还是那些悉的民夫们,刚才的一瞬仿佛只是她晃神下看见的幻觉。

宋玉延想了想,问了一下很久都没怎么出现的系统:“刚才的幻象是怎么一回事?”系统问她:“什么幻象?”宋玉延顿了一下,寻思难道系统也不知道这事?不过系统除了给她带来遮盖女儿身的外挂之外,对她的干涉几乎为零,所以它不太可能给她制造幻象。

宋玉延抬头看了一眼开始投出灼热的光芒的太,道:“可能是太累了吧!”第96章新家两万尺的海塘一共用了九个月才修筑好,而后期的养护则花了三个多月,期间台风、海也曾侵袭,但是在夏秋之前便建好的那几段海塘,无一例外地替海岸挡住了涛,这让各个在这儿买了田地的豪强富户看见了希望,也让范知州高兴不已。

海塘修成那一,明州的百姓纷纷到这边围观,他们发现即使涨了,海水仍旧没有浸过这一边,这跟以前用“楗尾”的方式筑成的海塘不一样。

还有些人爬到了海塘上面去,看着塘边的海滔天,但是依旧无法撼动这海塘半分,一股豪情壮志便油然而生,他们朝着底下的人喊道:“海真的上不来,明州后不怕狂风大了!”官府的人赶紧上去将他们赶下来:“这上面危险,要是掉入了海中,被海卷走了呢?”那些人悻悻然地下去,但是回去之后便手舞足蹈地跟左邻右舍形容站在海塘上所看见的景致和心情,引得更多的人去围观那海塘。

海塘修好了,豪强富户们也开始挖河渠,将水灌溉那些盐碱化的土地,只要润养个一年半载,相信这儿也能变成良田的!

豪强富户也无法自己去种田,便将这些地出租给佃农。鉴于这地在初期无法种出高产量的粮食来,他们定的头三年的租税很低,后面的几年才会开始按照普遍的租税来收,为此也引了一部分无田产的人去租佃。

渐渐地,曾经的荒凉之地,慢慢地便变得有了生机与人气,而少了灾的侵害,这儿便是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范知州上书朝廷,正好朝廷要派监察御史下来各地视察,便让监察御史顺便到海塘这边检验成果。

那监察御史回去之后便对官家说:“臣视察过明州那新修筑的海塘,在水泥的粘合之下,石块与石块之间十分牢固,即使是海,也难轻易将之摧毁。那宋都监说能保五年,想来不是虚话。”官家听了十分意,这才下定决心要让人大量生产水泥,至于方子,他也不是无赖,不会昧下宋玉延琢磨出来的东西,便以宋玉延更新了技术为名,赏赐了她五十万钱,然后将水泥的制造方法都搬到了将作监,让将作监的工匠按要求烧制水泥。

宋玉延不仅得到了赏赐,其实也获得了名声,明州及周围州府的百姓知道她的名字也不再是因为竹雕。而说起她,那也是一片夸赞之声。

也有人因为她是堰闸都监,治水、修海塘的技艺是能传承下来的,若是她收了弟子,将来岂非能继承她的衣钵?

出于这种利益的驱动,每登门求她收自己的孩子为学徒的人数不胜数。

宋玉延虽然帮导师上过课,可她对收徒带学生真的有些有心无力。没办法,最终她只能赶紧向朝廷递上辞呈——她不当堰闸都监了,即使收了他们的孩子为徒,他们将来也无法继承她的衣钵的。

不过朝廷直接驳回了她的辞呈,还说她这么快就递辞呈,莫非是在海塘上偷工减料,又或者对自己的工程没有信心,害怕出事而受到牵连?

宋玉延本意自然不是这样的,她又努力争取了一下,官家直接回复她说:“若五年之内海塘并无大碍,便准你辞官。”官家都发话了,宋玉延要是还请辞,那就真的是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