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月十九这一,随皇帝北征敌的十数万主力大军凯旋回来,杨广下旨大开庆功宴、前后达三,他本人也亲自去军营与将士们狂庆贺。

庆功大宴中、功劳薄上呈皇帝手里,皇帝朱笔御杜“从优”二字,大开国库,搞赏三军。北征大军中因功获官升职者不计其数,人人都有丰厚赏赐,杀敌最多、立功最大的人甚至得赏银赏以万计,连留守京城的将士也都分到一份赏银……全军呼声惊天动地,将士们人人动,誓死为皇帝效忠。是为干古未有之盛况。

此外,这一场大决战的主要将领长孙无忌功勋卓著,升官两级,封爵忠勇伯。伍云召等三将远征未回,待凯旋回京后再作封赏。罗成率兵镇守京城,表现可圈可点,使皇帝无后顾之忧,也有大功,大大的封赏。

至于军中的大批突厥人俘虏,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绝望中听从劝降放下兵器投降者,另一类则为战斗时擒获的突厥兵,对于前者,杨广下旨留他们一命,将他们通通拉去做苦役,做到死为止,算是赎罪;至于后者那就没什么客气可讲了,血债血偿,游街示众三之后,押赴午门外当众斩首,一个不留,并且在城门口曝尸七,让所有人看看侵略者的下场。

包括可汗处罗在内的突厥诸王公大将的首级也在军中,杨广少不得将这些首级献于皇陵列祖列宗灵位前,庄严的祭祀一番,告历代先帝在天之灵,突厥敌国破灭,数十年来的辱终于雪尽……在场不少宗室老人忍不住呜咽失声,喜极而泣。

整个隋军士气空前高涨,将士们不顾疲惫,纷纷请命出兵平定高句丽的李世民。

杨广仔细思量一番,主力大军此次北征敌,前后历时五个月之久,长途跋涉,大战连场,三军将士已疲惫非常,衣甲刀多有损坏。火炮弓弩出故障的也不在少数,全军需要休整一断时间,以便恢复战斗力。再者高句丽的实力也比较强悍,历史上的杨广就是因为强攻高丽而使得天下大

他便下旨,命大军休整一个月,同时加紧备战,待一个月之后。选一个黄道吉,二万大军东征平叛。

三军将士轰然叫好,个个磨拳擦掌。都想参加平叛之役,回去加紧练自不消说。

三月二十三,高丽使臣一大队人来到京城。

两个多月前一场大战,突厥大军全军覆没,突厥国名存实亡。这一消息很快传到高丽国。

东北小国高丽为之举国震动,朝廷上下惶惶不可终。高丽国本为天朝属国,自大草原游牧民族崛起以来。高丽国受到极大力,开始在天朝与突厥之间摇摆,十余年前,天朝远征大军被突厥铁骑打得一败涂地,东北最终沦陷于异族之手,天朝边疆退到长城一线。与高丽国的陆地接壤断绝。高丽人为求生存,只得转而向突厥人称臣纳贡,对天朝由尊敬变为敌视。每年向突厥贡献巨额粮食铁器,成为突厥人地帮凶。

高丽人做梦也想不到。处于鼎盛时期的突厥人于短短两三个月之间破灭,被天朝踩在脚底下。这一消息无异于石破天惊,高丽全国人惊惧加,如同末将临,整个朝鲜半岛陷入恐惧当中。强大地游牧民族突厥人尚且短期内灭亡,弱小的高丽又怎能当得起天朝一小指头?可是高丽王在李世民的重金利下竟然鬼心窍的派人来下战书,不得不说是夜郎自大,自取灭亡。

第二早朝,金銮殿上。

“宣高丽使臣觐见——”

“宣高丽使臣觐见——”一声一声传递开去。

不多时,高丽使臣徐徐步入金銮殿,在文武百官注视下走到大殿中央,跪倒于地,朝皇帝行躬身之礼,朗声道:“外番卑臣高丽礼部尚书李登辉,叩见天朝圣天子,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李登辉一举一动十分傲慢,但见他年约四十多岁,面容白净,一双眼睛较小,单眼皮,身着高丽官服,服饰与天朝大同小异,说起汉语来标准得令人吃惊。

“平身。”高高在上的杨广一抬手。

“谢皇上!”李登辉爬起身来。

第339章、帝后之乐1“使者所来何事?”杨广问道。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