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而一次实验,大概会消耗两颗。
这么烧钱的物理学实验,也只有IMCRC能够做的起了。
“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你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这东西造出来的?”看向了陆舟,戴维克教授用难以置信地语气说道,“从会议结束到现在……也才过去不到两个星期吧?”可以说,这是最令他惊讶的地方。
如果是花上一年的时间造出的这玩意儿,他或许还不会很惊讶。但两个星期的时间,未免也太夸张了点。
“因为高新技术园区强大的工业能力,以及……我们的智能制造理念。只要有材料,加工条件符合,这座园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将图纸变成现实,就像3D打印机一样。”顿了顿,陆舟继续说道,“至于设计的工作,在更早一些的时候我就已经搞定了。”对于曾经的可控聚变工程总设计师而言,设计一套光点火装置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尤其是现在他的工程学等级已经是LV7,和当初不可同
而语。
且不管已经震惊到说不出话来的戴维克,站在他旁边的卫教授,从踏入这间厂房之后便没有说过一句话。
盯着那台Z粒子钟沉默了好久,他才收敛了脸上震撼的表情,慨说道。
“如果这台Z粒子钟真的做到了……整个世界都会被它改变吧。”
“也许会吧,”陆舟笑了笑,“不过我对它的期望,更多的还是在未来。”卫宏:“您打算什么时候送它去火星?”陆舟想了想,开口说道。
“发计划将在月底之前启动。”
“如果一切顺利。”
“我想在节之前搞定!”第1297章重返火星!
金陵航天发中心。
一座庞大的规模宏伟的空天飞机,已经整装待发地匍匐在发报跑道上。
它的名字是霞光号,不过和几年前的那艘霞光号有些区别。为了适应长距离的飞行以及更灵活的发任务,金陵高等研究院的航天科技研究所对它的聚变供能单元和高功率霍尔推进器进行了重新设计,以牺牲极限速度为代价,提升了它的巡航里程和引擎稳定
。
现在它别说是火星,就算是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也可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轻松抵达。不过现在月球轨道施工委员会并没有将人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的现实需要,只是采集岩石标本的话,完全可以通过无人探测器来实现。
至于此次航班的领航员,也是当初火星救援的原班人马,同时也是航天员大队中唯一有过火星轨道巡航经验的航天员。
随着一座被金属立方体货箱封装的实验设备被送进了货舱内,整艘空天飞机已经完成了最后的发准备。
已经穿好舱内宇航服的刘彪和许正宏,在地勤人员的目送下登上舷梯,进入到了空天飞机的内部,分别在主副驾驶位上入座,并且将宇航服连接到了舱内生保系统上。
“久违的火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