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将其中的C70分子筛选出来,和通过CVD真空管式炉生产的碳纳米管进行混合,在真空环境下发生热反应。
由于π键和大π键本身的不稳定,加热期间会产生相当复杂的化学反应。
据预期的高分子模型进行比对,从反应室中不断筛选出相似的产物,然后分析产物的物理、化学
质。
也许一千克的产物中,能找到那么几毫克的宝藏。然后据产物、时间、用料等因素绘制不同的曲线,摸索出一条类似于经验公式的东西,进而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理论。
这看起来似乎是个笨方法,但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却是当前最合适的选择。
毕竟在寻找一个稳定制备的方法之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事实上,很多材料学的实验,都是通过这种“笨方法”做出来的。
然而即便知道这是唯一的选择,在看过了陆舟制定的研究计划之后,萨罗特对于这毫无技术含量的实验还是忍不住吐槽了句:“说实话,这些实验我们完全可以外包给别人去做。”陆舟:“别人的数据我用着不放心,更何况什么都外包出去了,我还留着你有什么用。”视频镜头对面的萨罗特讪讪一笑,顿时不再哔哔了。
“遵命,我的老板……我马上按照您的要求吩咐下去。”看着如此听话的萨罗特教授,陆舟意地点了点头,鼓励道:“加油好好干,对自己的研究有信心一点,说不准就是一篇《Nature》。”虽然嘴上是不哔哔了,但萨罗特还是忍不住在心中哔哔了两句。
就这玩意儿上《Nature》?
不存在的。
他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都看不出来这东西有任何引人的地方。
第306章闻风而动的市场萨罗特研究所那边的实验正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这些天来陆舟都在处理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的事情,到也没去关注别的。
不过让他没有料到的是,就在那次研讨会结束的第二周,他便在新闻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而且还被和锂硫电池以及空心碳球放在了一起。
文章中对那场关于锂硫电池的研讨会做了一个概述,倒是没有用什么充噱头的标题和文字,只是对各位教授关于锂硫电池的看法做了一个简单的引述。
而其中,自然是少不了陆舟。
最近市场对新能源这个词极度,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能刮起一阵大风。
尤其是陆舟本人的观点,带来的影响尤为明显。
哪怕仅仅只是寥寥几句的引述,也会被画上重点记号,重点解读。
毕竟锂电这扇大门,就是他推开的。
看了那篇报道之后,陆舟也是意外的。
也不知道是谁把消息放出去,都没和他知会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