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只是阶段成果。”做出这个结论的同时,王海峰心中也松了口气。
如果这个HCS-1材料被陆舟做到了像改PDMS材料那种无可更改的程度,别说是他只能愿赌服输,换了那些国际化工巨头、碳硫复合材料国际大牛也是一样。
不过很明显,这个HCS-1材料并不算完美。
当然了,即便是阶段成果,这个HCS-1材料展现出来的优越
能,也相当令人震撼了。如果解决了生产工艺的问题,说不准在一些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较高、但对重复使用率要求不高的领域会被用到。
比如,无人机……
刘宏迟疑道:“万一他们只是发了阶段成果,还有更重要的成果没放出来……”王海峰斜了他一眼:“你会
了
子放
吗?”刘宏愣了下,支支吾吾了一阵子,讪讪一笑道,“……不是可以多发几篇论文吗?”被自己的学生给逗乐了,王海峰呵的笑了声:“那你讲讲,他是缺个博士学位?还是差个职称没评?需要计较那么一两篇论文?”意识到自己问了个很蠢的问题,刘宏顿时闭上嘴不说话了。
确实,普通科研狗需要论文来积累自己的学术资本,好在实验室里谋一份体面的差事,有朝一能熬出头。
一般的教授也需要论文,来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完成学校的科研指标,同时也好在下次再申请科研基金的时候,履历能写的漂亮点,工作人员的口吻也能客气点。
但对于已经混成科研老板的人来说,这叫事儿吗?
工科领域的研究,尤其是从企业手中拿钱的横向课题,专利才是最关键的东西。
拿不到专利,前面就算做了再多的工作,也不过是为别人的成功做铺垫。对于一些大型研究项目来说,即便是对成果有九成的把握,也不会把阶段的成果放出来。
除非是真的缺钱了,需要用阶段的成果稳定投资者的情绪,同时给新的投资者下饵,让他们产生很快就能看到成果的错觉。
显然,陆舟不属于这种。
外行可能不了解改PDMS材料有多值钱,但搞材料这行的王海峰却是知道的。优美科不只是为了这个专利支付了四个亿,更是让出了大笔持续的利润。
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了……
王海峰眼中闪烁着明:“这小子不简单,只怕在去年七月拿出改
PDMS材料论文之前,就已经在做相关的研究。上次研讨会大家都在打哑谜,就他一个人把话说这么明白,我就猜到他可能已经研究出些成果了。”一般人拿到专利号后就开始写论文了,几乎没有人会等到国际专利授权全都下来之后才开始投稿。考虑到专利注册周期,所有的文件全都到位,至少也得十二个月的时间。
也就是说论文虽然是16年夏天发表的,但真正的研究成果,很有可能在15年就已经做出来了。
现在如此迅速地又拿了篇论文出来,王海峰有一万个理由怀疑,陆舟其实早在一年前,也就是改PDMS薄膜技术研发出来之后,便开始在做这个空心碳球的研究。
刘宏隐隐约约想到了一种可能,但还是不敢确定:“您的意思是?”
“他的研究大概是陷入了瓶颈,”王海峰老谋深算地笑了笑,“落袋为安,年轻人还是了点,这点时间都等不起。”在研究进展陷入停滞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别人先自己做出重大成果,抢先放出阶段
成果,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手段。虽然会暴
自己的研究进度,但相对的也能换来更大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