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彼得抱怨道:“那就颁给细胞内蛋白质的折叠!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考虑理论化学?”林瑟女士点了点头:“我赞同彼得的观点。”15年那届,便是在她的主张下,将诺贝尔奖颁给了DNA修复。
而现在,她的观点和当时一样,认为应该将这个奖项颁给生物化学。
奥洛夫反问道:“既然不拘泥于研究方向,那为什么我们又一定要拘泥于获奖者的年龄?诺贝尔可没在遗嘱中说过,一定得把他的遗产分给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一直没有开口的约翰,这时候忽然嘴道:“我觉得奥洛夫院士说的有道理,而且电化学界面结构不只是电化学、理论化学领域的成就,对于计算化学领域的研究也具有开创
的贡献。”他是研究计算化学方向的,坐在这里的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那个理论模型究竟是多么的优秀。
然而诺贝尔奖评选最大的分歧也正是在这里。
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方向与方向之间的距离却是越来越遥远。不同方向的研究成果,想要让领域之外的学者了解尚且存在难度,更不要提横向对比了。
会议桌上似乎陷入了“混战”。
看着据理力争的奥洛夫和彼得,一直没怎么发言的委员长克拉斯院士沉了片刻,拍了拍手,打断了会议桌上的争吵。
“好了,先生们……还有女士,继续争论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就让我们用最民主、最公平、以及最传统的方式,来做最后的决定吧。”几人换了一下视线。
虽然没有达成统一,对于克拉斯院士的说法,却也没有任何意见。
当意见无法一致时,再没有什么比投票更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见其他几位委员没有反对,克拉斯院士便向旁边的助理使了个眼。
读出了他眼中的意思,那位助理走上前来,在每个人的桌子上放了一张A4纸。
拿起钢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单词,林瑟女士的眉挑了挑,看向了克拉斯:“你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我有预最后会变成这样,”克拉斯院士笑了笑,将自己的那张纸叠好,轻轻地放在了桌子的正中间,“反正我们的意见很少达成共识不是吗?”第446章说好了只是吃饭……
虽然研究的工作很忙,但这个课题毕竟不是哥德巴赫猜想、NS方程那种必须他全力以赴去解决才有胜算的麻烦,也不至于让他忙到连一顿饭的时间都不出来。
更何况还是在周末。
然而,当陆舟开车来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公寓楼下,站在沥青路旁边稍作等待了片刻之后,看到的却并非只是女朋友陈玉珊。
还有一位看上去很有气势,模样和他爸年龄差不多大的中老年男人……
“你好,陆教授,我是陈玉珊的父亲,很抱歉百忙之中打搅你的工作。”脸上挤出一个标准的笑容,陈宝华伸出了右手。
陆舟一脸懵地握住了这个男人伸来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