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正巧路过师兄座位旁边的时候,孙浩凑近电脑屏幕看了眼,微微愣了下:“……最低学历博士,且有至少12个月科研工作经历。我的天,这是哪家的研究所门槛这么高?”侯进力:“金陵高等研究院。”一听这研究单位,孙浩顿时惊了。
“金陵高等研究院?握草!诺奖大佬的实验室你都敢报?!”侯进力:“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再怎么说,他也是科大博士后,学历上还是有点优势的。
当然,具体有多少,就不好说了。
“可惜我还差七个月,要不我也去试试了,”看着屏幕中的那招聘简章,孙浩一脸羡慕地说道,“师兄这要是真去了诺奖大佬的实验室,以后可别忘了多多提携啊。”侯进力笑了笑,叹了口气说道:“等成了再说吧,到时候只怕竞争不小。”两百个名额看着似乎很多。
但均摊到全国各大高校,其实也没多少了。
而且这条件,恐怕不只是国内的高校,就算是在国外做博士后研究的,看到了之后都很难不心动吧……
经过了焦急的等待,在成功收到了面试的邀请之后,侯进力信心地坐上了高铁,从庐
来到了金陵。
然而当他顺着手机地图上的路线,打车来到金陵高等研究院时,看着眼前的一幕却是愣住了。
此前在预定酒店的时候他就有种不祥的预。
现在看来,他的预是对的。
望着研究院楼下那人山人海的场面,他的心中还是第一次对自己的专业如此绝望……
第476章人才安置侯进力只是一个缩影。
怀揣着同一个梦想,站在金陵高等研究院的楼下,与他经历类似的人还有很多。
数万份简历经过筛选,最终收到面试邀请的不过千份而已。
而最终能够通过面试的,也只有五分之一。
无论如何,机会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
至于能不能把握住,那就得看个人的本事了。
当然,除了正式研究员之外,还有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等等职位等着他们。
虽然这些职位的待遇可能比不上正式研究员那么引力,但如果能留在这里的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留下来的。
至于为什么,原因无他。
因为这里是诺奖大佬的实验室,哪怕是同样干着科研劳力的活,这里的机会也远比国内任何一家研究所都要多的多…………招聘的把关由杨旭负责。
对于他的能力,陆舟还是相当放心的,于是这件事情也就没有再过多过问,只是对材料学之外,那些物理、数学方向的简历进行了简单地审核。
与材料研究所的招聘要求不同的是,从事这两个方向研究的研究员,陆舟要求在简历中附上申请的研究课题。
如果面试通过,相应的研究课题申请将被视作开题报告,在入职的同时也同时开题。
什么时候结题,什么时候从实习期转正。
因此,相对于简历而言,陆舟更看重后者。
从开题报告中能够反映出来很多简历上反映不出来的东西,比如申请科研基金的经验等等……
另外,比起计算材料研究所200人的扩招,还未成立的物理研究所和数学研究所陆舟分别只招了二十人左右。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高等研究院也是一样。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规模扩张的太快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好事儿。
虽然关于如何将普林斯顿的模式复制到国内,在陆舟的心里已经有一个大致的雏形,但具体的方法还在探索中。
他希望在这种一边尝试一边前进的过程中,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来建成他心目中理想的研究所。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值得一试。
经过三天的面试与筛选,最终确定了正式研究员的名单。
令人意外的是,除了两百名正式研究员之外,还有超过五百名PHD愿意以研究助理的身份留下来。
扩张之后的计算材料研究所,已经从那个只有二十多名正式研究员的小型私人研究机构,摇身一变成了国内规模数一数二的材料学研究机构。
当然,这里只论人数和设备,不讨论论文或者研究成果的数量。
不过人才和设备都到位了,又有诺奖大佬带队,后两者也不过是迟早的事情罢了。
暂且不去说那些遥远的事情,现在人招来了,人才的安置就成了另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