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孝宗退位太子登基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起这些慨,朱厚照开始预想一下以后的施政方针,这个时候的大明有着自己父皇孝宗皇帝给自己打下的良好的底子,想要壮大大明是很容易的,但是却又为改造大明增添了几分难度。

俗话说大大治、大破大立。其实对于那些真正的改革派来说他们最喜的局面就是天下大之后的局面。因为天下的动会将整个社会原有的社会秩序以及各种势力进行一次大的洗牌,在这一过程之中大多数的势力都将会削弱乃至消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施政者便可以随心所的按照自己的计划来改造整个国家了。因为这个时候反对势力经过打击之后是最虚弱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一般在每个王朝的建国初期很容易实施改革,而到了中期或者之后一般改革都会十分的困难而且往往以失败告终的原因了。

就像新中国时期一样。那个时候看似一穷二白,但是却恰恰减少了改革的难度,在长达四十年的动之中,整个旧中国的保守势力以及阻碍改革的势力以及极近消亡殆尽了。那个时候的新中国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施政者想怎么样往上面画都可以,因为反对者以及在之前消亡殆尽了。

现在的朱厚照即将实施的改革其实就和后世的那场“改革开放”一样“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实行,就是因为国内长时间的动导致大多数人已经对当时的情况不了,反对者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整个社会都要求来一场变革。但是现在的朱厚照面临的情况却恰恰想法,经过孝宗皇帝的中兴,整个大明朝富足安康,人在这种情况下最希望的就是保持现状好让这种局面能够一直延续下去。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反对变革。一方面是现在的局面很好没有变革的必要,另一方面就是对变革后的未来到看不到希望以及好处。

朱厚照时常想着要是让自己再早二十年就好了。那个时候整个天下刚好经历了成化年间长时间的**与动不堪的局面,那个时候支持改革的人可能多一点。

必须得让天下人看到改革的好处才行。朱厚照想着。一旦自己即位之后实施什么改革的措施,到时候肯定是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堂之上大部分的人都会反对,即便是那些投靠自己的官员也会反对。这不是是不是自己人的关系,这是大部分官员出于稳定的考虑,这个国家不但是皇室的更是天下人的。就像宋朝神宗“改制”一样,反对的不乏曾经支持他的人。论起敢为了天下和皇帝作为的人最多的就是明朝。朱厚照现在就可以想象到以后整个朝堂之上反对的声音一片一片的样子了。

依靠皇权强硬通过改革肯定是行不通的,虽然皇权很厉害,但是离开了文武百官皇权也就失去了作用了。所以为了继续实施自己的改革,朱厚照绝得自己必须得先找几方面能够让大家看到好处的方面作为试验。

“照了,在想什么呢?”正在朱厚照凝思之际,一旁响起了孝宗的声音。这几个月来孝宗皇帝一直居住在坤宁里面,就是为了让张氏就近照顾。而今天的登基仪式同样也是孝宗的退位仪式,所以孝宗也不得不从坤宁那里出来准备一下。

朱厚照扭头看到了脸上喜悦、放松、不舍以及惆怅的表情。做了这么多年皇帝孝宗绝对是累得不轻,在勤政上孝宗绝对是比着什么被某些无知的人称赞的康熙要勤劳的多了,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被累死了。至于历史上有人说的被人害死的观点。这种观点不止伴随着孝宗一人,历史上伴随着这个观点去世的皇帝不计其数,因为中国从来就不缺少谋家与造谣家的,其实这种事情只要正常点的人用正常的思维看就知道大部分都是假的。皇帝哪有那么容易害的。

现在自己终于可以把这一身的重担放下了。孝宗如何能不到喜悦与放松呢。但是同时孝宗做了二十年的皇帝亲眼看着这个大帝国在自己的手中一点一点的恢复他往的风采,那种成就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到的,这个国家就像孝宗的孩子一样,但是从今天自己就要把他给别人了,所以孝宗如何能不到不舍。…,“父皇,照儿在想以后怎么施政呢。”朱厚照轻松地回答道。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啊,所以照儿,以后一定要多听那些大臣的。现在内阁的两位阁老还有几位尚都是父皇经过心挑选的治世能臣,到时候只要照儿能够多听一听这些人的意见就不成问题了。还有刘阁老,现在父皇还想着他呢。”

“嗯,放心。父皇,照儿到时候一定虚心向几位大臣请教。”

“皇上,殿下,时辰到了。”这个时候刘瑾和王岳两人一同走进来像孝宗和朱厚照请安道。王岳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今天的仪式还得他和礼部尚张生两人共同主持才能完成。

﹋﹋在外面司设监、钦天监、尚宝司、教坊司等负责登基大典的各个司监也已经准备完毕,天坛、先农坛以及太庙也都已经准备完好。就是皇外面也已经有大批的民众被组织了起来就等着到时候宣布礼成的时候好大肆庆祝的。

孝宗在前朱厚照在后,两人坐上龙辇一起出了乾清

登基的仪式十分的复杂,孝宗和朱厚照两人先是在礼部的官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天坛来祭天,然后又去了先农坛。又去太庙。这一番祭拜天地、祖先的仪式下来,朱厚照光是跪下磕头都不下三十次。这个仪式可真是够复杂的,估计放到现在一定被人批评。现代人都是能简单就简单但却殊不知这样却把古代的一些礼仪越来越得没有一丝的庄重。

祭拜完天地以及祖先之后,按照以往这个时候就是该新皇在老皇帝的灵位前哭诉的时候了,不过这个时候吗,朱厚照当然不敢哭了,现在是孝宗皇帝宣布退位的时候。

早就等在**前的官员都身着朝服,在“洪胪寺”官员的引导下,他们经过金水桥进入紫城。但这时他们还不能进入“奉天殿”因为孝宗和朱厚照现在还在奉天门上做祷告,所以,大臣们只能留在午门外的广场上。以“文东武西”的方式文武百官们分别跪在御道的两侧,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朱厚照和孝宗两人和各路神仙沟通完毕呢。

朱厚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无神论者,即便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这种无法理解的重生的事情,朱厚照还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所以朱厚照看着孝宗一脸庄重的跪在那里认真的和天地百神们沟通,他也不知孝宗倒地成功了没有,不过估计是没有成功的。看到有人向自己这里看过来,朱厚照赶紧学着孝宗的样子摆出一脸庄重严肃的表情同时最里面还念念有词的样子,虽然咱是无神论者,但是这个时候该做的样子还是要做的。

过了一会,朱厚照看到孝宗估计是和天神佛沟通的差不多了站起来之后也就跟着站起来了。看来一年朱厚照孝宗无奈的笑了一下,然后就从“奉天门”上下来,在在“洪胪寺”官员的引导下直接去了“奉天殿”就座,孝宗坐在属于自己的龙椅上,而朱厚照则站在一旁。文武百官这个时候全都蜂拥而入想着上面的孝宗三呼万岁。

然后等文武百官们站好了之后,孝宗开始发言了,先说自己艰难即位的事情,然后说了开始的时候自己面临的困境以及自己和众位臣子一起为国劳的一点一滴,最后在说了一下现在大明的昌盛。在这里站着的都是和孝宗共事了多年的老臣子,所以孝宗一番话说下来可是在那些臣子之间引起了共鸣了,期间有不少的老臣子都直接伤的苦了,孝宗这一退就就代表着他们这一代的大臣开始走向衰竭了。

等大臣们都抹泪的差不多了,孝宗让王岳宣读了自己的退位诏。然后在文武百官再一次的万岁声中孝宗在王岳的搀扶之下离开了奉天殿。

孝宗一走,这里的主角就成了朱厚照了。朱厚照镇定的走上那座龙椅,然后在群臣的注视之下让一旁的刘瑾宣读了自己的即位诏。

等刘瑾全都完毕之后文武百官再次跪下三呼万岁,然后朱厚照说“平身”之后群臣起来谢恩,至此,整个登基大典正式结束。朱厚照正式接替孝宗成为了大明的统治者。

属于朱厚照以及大明的时代从这一刻起正式来临。(…)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