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越是敬佩九阿哥,对九阿哥的愧疚就越多,因此,老十便开始想歪主意了,想拿弘参来换泼在九阿哥身上的脏水。
其木格听了老十的馊主意后,白了他一眼,道:“爷,正经点。”老十叹气道:“你以为爷不想正经啊?这不是给的嘛。”其木格想了想,道:“爷,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这场风波过个几年也就没什么人能记住了,到时候你叫史官将九哥大夸特夸,九哥必定
芳百世…”老十苦着脸道:“其木格,你知不知道《明史》是咱大清修的?”当初修《明史》的时候,可是大改特改,还删了许多资料,得为大清统治者服务啊。
虽然老十没明说大清干了这没品的事,但其木格不是傻子,听老十这么一提,也就明白了,这里的胜利者时间跨度有点大,得寄望于民国了,有些不靠谱,谁知道民国那帮人想捧谁贬谁啊,于是,便顿了顿,道:“那咱们就花钱请人写野史。”老十歪着脑袋,道:“其木格,文人都是有风骨的。”来自21世纪的其木格对风骨的理解是,只有在惑不足够大时,这骨头才有风度。
而土生土长的老十却告诉其木格,为了理想而献身的文人不少,别不了解情况就出主意“连皇阿玛对江南士子都只能安抚为上呢。”于是,其木格只好道:“那咱们就自己编戏,演着演着大伙儿也就当真了。”老十无语道:“九哥还活着呢”其木格无所谓道:“咱们往好了夸九哥,九哥不会出言反对的。”想当初拍电影《女王》的导演不就被英国皇室给发了奖章嘛,在21世纪,大家都希望借助媒体宣扬自己的正面形象,如今没电影,那就用戏剧呗,虽然如今是昆曲,但只要有初稿,相信当京剧形成的时候,九阿哥的后人也会愿意花大钱将稿子的昆曲版改成京剧版的。
但老十显然不是顾虑这个,看着其木格,怔怔道:“哪有演活人的啊?”代沟啊,300多年的代沟啊…其木格奇怪道:“那有什么,以前没有,不代表如今没有,不信,你去问皇阿玛,看他反不反对你搞个《康熙大帝》来歌颂他的功德。”老十无语道:“谁敢扮演皇阿玛,那是要掉脑袋的”其木格耸耸肩“虽然不可作,但皇阿玛心里肯定是愿意的。”你别说,老十还真去畅
园试探了那么一下,虽然康熙暴跳如雷,但老十能
觉得出来,康熙发火的时候,夹杂了那么一丝喜悦和一丝遗憾,而且发完火后,破天荒的没出言讥讽老十。
于是,老十拿定了主意,过个几年,就搞那么一出戏,为九阿哥正名为什么要过几年呢,因此如今康熙在啊,哪能不歌颂自己的爹,而去歌颂自己的哥哥呢?老十可不想将康熙活生生的给气死,如今老十算是体会到康熙当初的难处了,这爹不好当啊。
老十相信,朝廷的许多弊端康熙那是心知肚明,但是牵一而动全局,想变革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不敢进,但自己当时却是巴不得今天发现问题,明天就全一骨脑的全解决了,就和如今的三胞胎一样…
不过,老十虽然体谅了康熙,但对康熙的做法却不以为然,为什么不能好好谈呢?干嘛就知道骂和打呀。
所以,老十决定,等三胞胎回京后,要和他们推心置腹的好好谈谈,告诉他们为什么自己不能准了他们的建议,算着时间,弘暄和弘历应该最先返京,老十决定,就先和弘历谈,弘暄要沉稳的多,在一旁旁听就行了,不用额外给他开课。
老十这边还想着先给弘历上上课呢,却不知道弘历已经离开了台湾,抵达了广州。
原来,弘暄和弘历接到了弘参自诩为股的信函,弘历很是不解,觉得弘参脑袋有点秀逗了,而弘暄却是体会出了弘参的意思,然后一琢磨,是啊,自己自打进了上书房就一直跟在皇玛法身边,看得多,听得多,慢慢的倒也默默看出了些门道,但弟弟们却没这样的机会,他们从没旁听过议政,因此,一出来办差就显得有点沉不住气,看来回京后,得建议弟弟们放学后也去养心殿做作业了,耳濡目染的,总有好处。
而弘历则还在纠结着“股”两字,告诉弘暄,要不他先去安居岛看看弘参“二哥肯定已经给气糊涂了”弘暄一想,也同意了,但叫弘历先去广州见九阿哥。
弘历一听就摇头“外面都传成那样了,我才不敢见九伯呢,算了,我还是继续呆在台湾吧,反正我的折子还没写完。”为了防止弘历颠
颠的跟着跑去杀匪,弘暄等弘历调查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又给弘历布置了一项新任务,说是就调查结果,写一份改良计划书来。
弘历抗争了的,说自己不会,弘暄鼓励道:“你不是说要叫驿站帮着送状纸嘛,这个想法就很好嘛,怎么会说你不会呢?”于是,弘历只好开始做枯燥的文案工作,然后就冲弘暄嚷嚷没思路。
弘暄便指点他,想不出来就到外面逛逛,逛多了,总会有想法的。
因此,渐渐的,弘历虽然不喜这项工作,但却没再闹无聊,不过,从他想跑去安居岛可以看出,他对这工作还是不怎么喜
。
不过,在九阿哥和这份工作之间,弘历却没选九阿哥,可见外面的言传得有多离谱,多夸张,多伤害九阿哥。
听了弘历的选择,弘暄之是问道:“九伯是不是最喜你?弘参是不是最疼你?弘政是不是对你最好?”弘历嘀咕道:“大家对我都好,干嘛要加个最啊。”弘暄顿了顿“九伯就是最最喜
你难道这时候你不该去劝劝他,就算他冲你发火,你难道不该让他消消气?”于是,弘历妥协了,决定等台湾的事办完后就去,希望那时九阿哥的气已经消了很多。
哪知道弘暄却叫他立即出发,弘历头一次开始奉公守法“大哥,我可是奉旨和你出京办差的,怎么能中途跑了啊,好歹要等皇阿玛发个旨意来吧?”弘暄郁闷道:“你什么时候这么听话了?”弘历很开心道:“我一向就很听话。”弘暄来了句“出了事我担着,你明儿就去广州。”弘历很郁闷“为什么啊?大哥,你干嘛要支我离开啊,你是不是要跟着大军去剿匪?我要去剿匪”弘暄道:“朱一贵前两天都押送进京了,还有什么匪好剿的?”弘历奇怪道:“那为什么要支我走啊?”哪知弘暄幽幽道:“四弟,其实我该让你跟着大军一起的,毕竟这是你喜的。”弘历张大嘴,很奇怪,觉得弘暄的话有些牛头不对马嘴。
弘暄笑了笑,道:“我在用我以为好的方法约束着你,其实不见得就能真的对你好,二弟和三弟都是自己跌倒自己琢磨,所以才会深刻反省到自身的不足,同样都是出了趟门,不能让你收获最少。”弘历摇摇头,表示不明白“我学得多的啊。”弘暄笑道“跟在九伯身边,你会学得更多,因为他盯不住你,唉,就算我如今想明白了,但只要你跟在我身边,我对你的约束也只会紧,不会松到合适的程度,你还是不会闯什么大祸。”弘历郁闷了,合着自己在台湾没闯大祸也是罪过,于是,也不再争了,收拾包袱撅着嘴朝广州赶去,自己的哥哥们一个莫名其妙说占了自己的便宜,一个说他是
股,一个嫌自己没闯祸,怎么都变得神叨叨的呢…
因此,当老十还在盘算着弘历会回京后的教育问题时,弘历已经在广州码头下了船…
继续求月票,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