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八 第4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庄明习旧章,雅达政事,凡所驳正,帝莫不称善。苏威为纳言,重庄器识,常奏帝云:“江南人有学业者,多不习世务;习世务者,又无学业。能兼之者,不过柳庄。”高颎亦与庄甚厚。庄与陈茂同官,不能降意。茂见上及朝臣多属意于庄,心每不平。帝与茂有旧,谮诉颇行。尚书省尝奏犯罪人,依法合,而上处以大辟。庄据法执之,帝不从,由是忤旨。俄属尚药进丸药不称旨,茂因奏庄不亲监,帝怒。十一年,徐璒等反于江南,诏庄以行军总管长史,随军讨之。璒平,即授饶州刺史,甚有能名。卒于官。

论曰:韩褒奉事三帝,以忠厚知名。赵肃平允当官,张轨循良播美,李彦誉省阁,郭彦信著蛮貃,历官出纳,并当时之选也。梁昕、皇甫璠、辛庆之、王子直、杜杲之徒,并关右之旧族。或纡组登朝,获当官之誉,或张旃出境,有专对之才,既茂国猷,克隆家业,美矣!魏文帝云“文人不护细行。”其吕思礼之谓乎!徐招、檀翥、孟信各以才学自业,又加之以清介,并志能之士也。宗懔才辞干局,见重梁元,逮乎播越秦中,不预政事,岂亡国俘虏不与图存者乎?梁氏据有江东五十余载,挟策纪事,盖亦多人。刘璠学思通博,有著述之誉,虽传疑传信,颇有详略,而属辞比事,为一家之言。行本正抗言,具存乎骨鲠。柳遐立身之道,进退有节,观其眷恋坟陇,其孝可移于朝廷;尽礼旧主,其忠可事于新君。夫能推此类以求贤,则知人几于易矣。庄亮直之风,不殒门表,忠而获谤,盖亦自古有之。

部分译文韩褒字弘业,颍川颍人。祖父韩瞔,官魏平凉郡守、安定郡公。父韩演,曾任恒州刺史。

韩褒少年时就有不俗的志向,喜读书而又不拘守章句。他的老师到奇怪,询问原因,韩褒回答说“:读书常常是为了从中得到教益,至于商榷考较其异同,则是各有所好。”老师因此而把韩褒看作奇人。长大之后,韩褒读经史,深沉而有远大谋略。适逢魏国战,韩褒躲避到夏州。这个时候,周文帝任夏州刺史,平常就听说过韩褒的名字,将韩褒当作客人来对待。等到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诸将派遣使者接周文帝。周文帝征询韩褒的意见,问他是去还是留,韩褒说“:这是上天的授意,还有什么怀疑的呢?”周文帝采纳了韩褒的建议。等到周文帝为丞相,引荐韩褒为录事参军,赐姓侯吕陵氏。西魏文帝大统初年,升任行台左丞,赐爵三水县伯、丞相府从事中郎,出京镇守淅、郦二地。过了两年,升任丞相府司马,晋爵位为侯。

出任北雍州刺史。雍州北面一带多山,山中多有盗贼。韩褒私下查访,发现都是当地豪强干的。他表面上装做不知道这事,还用更丰厚的礼仪对待他们,对他们说“:我原是书生,哪里知道缉拿盗贼之事?还要依靠诸位为我分担忧愁才是。”于是就把百姓平常就害怕的那些凶悍狡黠的少年悉数召来,任命主帅,划分地界,捕捉盗贼。若有偷盗抢劫之类的事发生,而又没有抓获盗贼,就以故意纵逃罪论处。于是,那些被召来的人没有一个不害怕的,都低头认罪,说“:从前发生的盗窃之事,都是我们这些人干的。”并将同伙的姓名都开列出来,有些逃命在外和隐藏起来的人的地址,也都一一说了出来。韩褒把盗贼的名单藏起来,在州门张布大榜,榜文称:“自知行盗有罪的人,可迅速来自首,即免除其罪。到了这个月底还不来自首的人,当众屠戮其身,子儿女籍没入官,用以奖赏先前首告的人。”十之内,诸盗贼全部来自首了。韩褒取出名单一一查验,无一差错,就一并免除了他们的罪,让他们悔过自新。因为这件事情,群盗就从此洗手不干了。韩褒入京任给事黄门侍郎,升任侍中。

改任都督、西凉州刺史。羌胡风俗,看不起贫穷弱小之人,崇尚豪强富裕。豪门富户鱼平民百姓,把他们视同仆人和奴隶。所以贫穷的人越来越穷,豪富之家越来越富。韩褒就把贫穷的人都招募在一起,让他们当兵,优待其家人,免除他们的徭役赋税。又调拨富人的财物赈济穷人。每逢西域的商货到西凉,先让穷人买卖。于是贫富的差距缩小了,家家户户都富起来。西魏废帝元年(552),改任会州刺史。后来,以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公。

又改任汾州刺史。赴任之前,北齐时常侵犯,当地人无法耕种。前后几任刺史,都没有办法抵御齐国入侵。韩褒上任时,恰逢齐国入侵,韩褒就没到所属各县去。当地人没有防备,所以财物被齐寇掳掠很多。齐兵很高兴当地人没有防范,认为汾州先前没有聚集兵力防御,如今必定还是不会来追击,因此更加懈怠,没有构筑营垒。韩褒已事先集中了锐部队,埋伏在北山中,分别占据险要,阻断齐兵的归路。待齐兵路过时,乘其松懈无备,突出伏兵攻击,将齐兵全部俘获。按照惯例,抓获的俘虏,要一起送往京师。韩褒于是上书奏道“:俘虏的齐兵,不算太多。如果因为是俘虏而侮辱他们,只会增加齐人的愤怒。请求把他们全部放回,用恩德来回报怨恨。”诏令准奏。自此以后,齐兵来扰的情况就少多了。韩褒升任河州总管,又转任凤州刺史。不久,就以年老请求辞官还乡,诏令准许。天和五年(570),官拜少保。

韩褒历事三朝帝王,因忠厚而为皇帝所知。周武帝十分敬重他,常以老师之礼对待他。每逢韩褒入朝觐见,必定是先有诏令坐,然后才开始议论政事。死后,赠泾、岐、燕三州刺史,谥号为贞。

子继伯继承爵位。供职隋朝,官至卫尉少卿。

张轨字元轨,济北临邑人,父张崇,曾任高平令。张轨自幼喜读书,志大识广。当初住在洛,家中贫穷,与乐安人孙树仁成为莫逆之,常常是你穿着我的衣服,我穿着你的衣服结伴外出,并因此受到人们的称赞。张轨常常对亲近的人说“:秦雍两地之间,必定有王者出现。”。。朱氏失败后,张轨驰马入关中。贺拔岳任命张轨为记室参军,掌管机密要务。很快转任仓曹。这时正值谷价猛涨,有人让他把官仓的粮食拿出去卖高价。张轨说:“为了个人而损害大家,不是我想要干的。应该帮助人度过危难,怎么能够反而乘人之危呢?”他卖掉了穿的衣服,买粮食救济贫穷的人。

贺拔岳被杀害后,周文帝任命张轨为都督,一起征讨侯莫陈悦。平定了侯莫陈悦,张轨出使洛,面见洛领军斛斯椿。斛斯椿说:“高谋篡政之事,到处都在传说。人心都向往西面,在这里度如年。不知宇文和贺拔相比怎么样?”张轨说:“宇文公文足以治理国家,武足以平定叛。至于见识之高、谋事之远,不是我这个愚笨之人所能测度的。”斛斯说:“确实像你说的这样的话,宇文公真是可依恃的人啊!”周文帝为行台,任张轨为郎中。出京任河北郡守。在河北郡守任三年,声名政绩都十分显著,治理有术,有循吏之美称。大统年间商议宰相人选,许多人推举张轨。入京任丞相府从事中郎,代掌武功郡事。章武公宇文导为秦州刺史,任命张轨为长史。西魏废帝元年(552),晋位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二年(553),赐姓宇文,代行南秦州事。恭帝二年(555),升任度支尚书,又任陇右府长史。死在任上,谥号为质。

李彦字彦士,梁郡下邑人。祖父李光之,任魏淮南郡守。父李静,官任南青州刺史。

李彦少年时就有气节行,喜读书,仰慕古风。孝昌年间,入朝为官。孝武帝入主关中,李彦兼任著作佐郎修起居注。大统初年,授通直散骑侍郎之职,又改任左户郎中。大统十二年(546),简三十六曹为十二部。李彦改任户部郎中,封平县子。废帝初年,升尚书右丞,转左丞。

李彦在尚书省任职十五年,参与军国大事,杂务繁多,尽心尽责,从未懈怠。处理事情果断迅速,一点也不耽搁。台阁同仁没有人不赞扬他公正勤劳,不佩服他见事英明的。改任给事黄门侍郎,后仍任尚书左丞。赐姓宇文氏。出京为。。州刺史。李彦因东夏还未平定,故辞刺史之职,诏令允准。升任兵部尚书,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仍兼任著作郎。朝廷设六官建制,李彦改任军司马,晋爵号为伯。

李彦生谦恭,有礼节,虽官居要职,对亲戚朋友同僚仍然谦恭有礼。轻财物,重义气,喜助人,文士,时论因此而对他称赞备至。然而,因为平常身体多病,又勤勤恳恳地恪守职责,即使是病倒在,仍不停止处理事务,以至于病死。谥号为敬。

临终的时候,李彦告诫儿子等人说:“过去有人用空木作为棺材,再用藤条捆扎起来,下不紊泉水,上不气味。这其实也是我平生的志愿,但是,事情做得过头了,恐怕世人要说三道四。如今,可以用现在的衣服装殓,把我埋葬在坚硬而贫瘠的地方,不要用玉器、草饰和仪仗之类的陪葬品。你们要把我的话放在心上啊!”朝廷赞赏他这种薄葬的想法,就按他的意愿做了。

子癉明继承父亲的爵位。年纪不大就做了高官。大象末年,官至太府中大夫、仪同大将军。供职隋朝,官终齐州刺史。

子仁政,官长安县长。义军至长安,以罪诛之。

辛庆之字余庆,陇西狄道人。辛姓世代为陇西大姓。父辛显宗,官至冯翊郡守,赠雍州刺史。

辛庆之少年时就因文采出众被征召到洛,对策取得第一,授官秘书郎。时逢。。朱氏叛,魏孝庄帝令司空杨津为北道行台,指挥太行山以东的军队讨伐。杨津起用辛庆之为行台左丞,参与军机大事。到了邺城,得知孝庄帝驾崩的消息,辛庆之往来兖州和冀州之间,计划聚集义兵,救国家之危难。不久,节闵帝即位,辛庆之就回到了洛。后来,贺拔岳为行台,重新起用辛庆之为行台吏部郎。大统初年,跟随周文帝东向讨伐,任行台左丞。大统六年(540),代掌河东郡诸事。九年,入京为丞相府右长史,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授度支尚书之职,复任河东郡守。改任南荆州刺史,加官仪同三司。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