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点——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萧原从屉里拿出了几封陈旧的信件与一个笔记本。他把笔记本慢慢打开,里边夹着一张照片,照片的背景像是一个仪式,两个男人正在热情地握手。这张泛黄的照片将萧原的思绪带回了当年…

二十年前的一个签约仪式上,某出版社领导和作家吴润安在协议上签字之后,站起来握手,面对着一群记者的镜头。

出版社领导说:“吴润安老师是全国知名的作家,他把自己多年以来的著作给我们结集出版,是我们莫大的荣幸。另外,吴老师特别提出,他的首印稿酬三十二万元委托我们全部捐赠给永川十里坳山区的失学儿童。对于吴老师的善举,我们深表敬佩。下面,我们请吴老师给大家讲几句话。”吴润安接过话筒:“我自己就是在山里长大的,我去年曾经跟着政协考察团去过一次十里坳,看到那些山村失学的孩子,我就想到了我的家乡,我的童年。我认为,慈善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的一个制度。”台下一片掌声,青年记者萧原按下相机的快门…

萧原放下照片,翻开笔记本,半黄的页面上,三个大大的问号非常醒目,问号下面写着一行字:疑点——谢信。

他看着那叠陈旧的信件,拿起一封打开,出已经发黄的信纸,当年的情景再次浮现在他眼前…

吴润安把一叠信件放在青年萧原的面前:“这是十里坳的孩子们给我写的信。你看,他们都已经复学了,学习成绩都不错。”萧原拿起其中一封,仔细地看着…

萧原将目光投向手里的信封,落款上写着:十里坳小学向小菊。这个曾经悉的名字,令他慨万分…

十里坳小学校长办公室。老校长从这封信上抬起头来,对来访的青年萧原说:“向小菊?她早就辍学了。”萧原有些惊讶:“她不是又复学了吗?”

“没有啊。谁说她复学了?”校长拿起萧原给他的名单,说“你要找的这些孩子都是前几年辍学的,目前都还没有复学。”

“他们没收到助学捐款吗?”

“没有啊。前不久我们还去给孩子家长做工作,希望他们把孩子送回学校呢,没人说收到过捐款了呀。”萧原惊讶不已…

砰的一声,办公室的门被撞开了。萧原惊回现实,他抬起头,看到一个年轻男子闯了进来,保安追在他身后拼命拦阻。

年轻男子甩开保安,看着萧原:“你是这儿的领导吗?”祝五一走进主任办公室:“萧主任,您找我?”萧原刚要开口,坐在一旁的年轻男子忽然站起来指着祝五一大声说:“没错,就是他,我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他。”祝五一反地拨开他的手:“你是谁呀?”

“我是你们中都时报的一个读者。读者,啊!就是你们的上帝!”

“上帝?你有事吗?”

“有事吗?”年轻男子指着祝五一对萧原说“看见没有,跟没事人似的。”又转脸对祝五一说“你别在这儿装傻,你骂我是那什么你忘啦?”祝五一莫名其妙:“骂你什么?”对方迟疑一下,说:“大便。你是不是吃完就拉,拉完就忘呀?”祝五一这才明白过来:“哦,你是那个人。是你先…”萧原打断他:“祝五一,骂过没有?骂过就先道歉!”祝五一不服气:“我凭什么道歉,他先骂我是茅房的,道歉也得他先道。”萧原大声说:“祝五一,你先道歉!”见萧原一脸怒容,祝五一很不情愿地对那人低声说:“对不起。”对方侧着耳朵,装聋作哑:“你说什么?我听不见。”祝五一突然冲他厉声喝道:“对不起!”对方猛地打了个哆嗦。

经萧原好言劝,年轻男子终于消了气,萧原亲自将他送上电梯。回到办公室,萧原板着脸对祝五一说:“我听来听去,好像全都是对方的错,你就一点错都没有吗?你辱骂读者,就是最大的错。”祝五一辩解:“是他先骂我的。”

“是你记录速度太慢,他才生气的。所以,过错首先在你!”祝五一无言以对。萧原放缓语气:“速记是记者的基本技能。你要当记者,必须掌握这门技能。”祝五一低声回嘴:“不是有录音机嘛。”

“录音机可以没电,可以出故障,有些采访对象可以不同意你录音,那你怎么办?”祝五一辩解:“其实我记得也不算太慢,是那个人说得…”萧原立即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我念,你记!”祝五一手忙脚地找来纸和笔。萧原翻开书,开始朗读:“…一个池塘里,一辆汽车正缓慢地下沉,车里困着四岁的莱恩…”祝五一打断他:“莱恩的莱是哪个莱呀?”

“草字头,下面一个来去的来。”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