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章暴雨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半个时辰,记得叫我。”张语只觉腹间被他的发簪戳着不舒服,便伸手把簪子取了出来,任朱祐樘的头发散落在她膝上。

“你给我梳?”朱祐樘醒来,瞪着她。

“叫余嘉进来吧。”她没有这个才艺。以前看电视,有人叫嚣:“爷的额娘给老祖宗梳了十八年头。”她笑到把水出来。现在才知道,这梳头绝对是门学问,难怪那么多太监靠这个受宠。还被冠以刘梳头,张梳头之类的称号。

有一句话叫祸不单行,黄河水患还没过去,老天爷又开始大雨滂沱,绵绵不断。

张语望着窗外又急又猛的雨帘,哗哗啦啦下了足有一一夜了。昨儿半夜雨还没停,朱祐樘就开始发愁,在上翻来覆去跟烙饼子似的。今天天还没亮,就起身去文华殿了。下雨本可免朝,但这么大雨,皇帝怕是又要召集内阁调钱调粮了。

“娘娘,小初子回来了,要叫他进来么?”

“嗯,叫他把衣服换过,喝碗姜汤再进来。”这个天,出去不身才怪。

“娘娘,小的听余公公说,京师、通州等地大雨水溢,屋坍人死。”

“其它地方呢?”

“只听说京师附近大雨成灾。”

“你下去吧。”年轻的弘治皇帝有着无比的雄心壮志。万里江山正在他的脚下展开,等着他涂抹点染。可是,上天并不因此眷顾他,哪怕据说皇帝是天子。弘治二年继黄河决口,七月京师又是暴雨成灾。

报上来的国库存银令文华殿中的君臣都觉得捉襟见肘,皇帝拨了四十万两用于赈灾,安置受灾百姓。

张语此刻只恨自己没有韦小宝那双能捞钱的手。轰隆隆,宏大的雷声滚过天际。身为皇帝总不能以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来推责任。

朱祐樘回来时一脸倦,张语端上一碗粥,他喝了几口就推开了。

“这是天灾,陛下既已分派下去,还是放宽些心。”

“嗯,朕是在想京师重地,天子脚下,遇上灾情尚是如此。若是边远之地,等灾情报上来怕是已经晚了。这次事了,我想在各地设立常仓房,丰年储粮,荒年救灾。一地有灾,还可以从旁边的州县就近调粮。”张语挨着他坐下“赈灾也好,储粮也好,都是有司官员在作。所赈贫民,贫民却未必有粮。”朱祐樘点头:“赈灾官员的人选是首要问题,赈灾过程令司礼监、户部、锦衣卫各派一员同抚按官从公查勘。事后再据赈灾政绩对官员加以奖罚。”

“嗯,那你再吃点东西。”京师大雨过后,张语空去了一趟回堂。

不出所料,这里让曲毓和傅鸾词得是热热闹闹,估计不出多久,她就能跻身中华慈善总会了。

“东家。”曲毓抱着药材出来,看见她,挥手就招呼。东家?

张语抹了一把汗。

“怎么样,灾民里有没有爆发疫情?”曲毓随手拿袖子擦擦汗“师傅让太医院的两个年轻太医配了方子,每在安置场所熬制药汁发放,倒是没有。”

“小鱼大夫。”

“小鱼大夫。”往来帮忙搬药材的几个小孩子看见张语,笑嘻嘻的招呼她。他们都是附近贫民的小孩,张语义诊时的常客。后来接手这个药铺,索把他们进来做杂工,这样的小孩子很少有人请的。张语也挣扎过,我不是用童工,我是做好事。

“老常呢?”老常是从陆家挖来的账房。

“肯定在后边。”

“我去找他。”

“朱夫人。”老常正在打算盘,看见她立马站了起来。他不知道张语到底什么来头,不过自家少东家叮嘱过,万万不可慢待。

“请坐。老常,外边那帮孩子你多费心。”老常毕竟是借来的人,外边那帮娃娃若是有人可以学到他几分,也算是找了个前程,她也可以有人用。

“夫人放心。有两个小哥,我看不错。”

“你在算什么?”

“是本月各位大夫按药方的提成。”老常有点好奇张语的这些想法,但陆随玉能把他借出来,他也是老江湖了,自是不会宣之于口。

“小计,袁元,你们过来。”张语站在门口,叫老常口中不错的两个小孩过来。

“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张语说完,蹲下砸核桃。

小计低头一笑“大和尚二十五个,小和尚七十五个。”张语点头“没错,核桃给你。公一只价五个铜板,母一只价四个铜板,小一个铜板买四只。现在有铜板一百个,买得三种共一百只,问各买几只?”

“公十五只,母一只,小**十四只。”这回先答出来的是袁元。张语也砸了个核桃给他。

老常脸上带笑,站在一边听着。

见曲毓眼瞪得溜圆,做茫然状。张语想着蹲在地上认药草的事,突然觉得有点解气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