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侯仁宝孤军杀入州,沿途竟没有碰到有效的抵抗,一路势如破竹,正在宋军节节胜利之时,
州知军府事黎桓派人送来一封书信,恳求宋兵停止攻击,他们情愿投降。侯仁宝信以为真,命令士兵安营扎寨,等候敌人来降。宿营后也无戒备,夜深人静,黎桓突然率兵偷袭宋营。
宋军将士经过长途奔袭,已经是疲惫不堪。晚上休息的时候,以为可以睡个好觉,早早地解衣卸甲,安然而睡。敌兵突然杀到之时,众兵士还在睡梦之中,惊醒后,人不及甲,马不及鞍,昏头昏脑地毫无抵抗之力,死的死,逃的逃。侯仁宝也死于军之中。
可怜侯仁宝,活得好好的,尽管邕州地处岭南外,离京城遥远,但总还有命在。赵普向赵炅上表,本以为可以将侯仁宝调回京师,谁知卢多逊从中一杠子,使侯仁宝弃尸
州,成了他乡的孤魂野鬼,侯仁宝恐怕是死不瞑目。
是赵普害死了侯仁宝、还是卢多逊害死了侯仁宝?恐怕只能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句话来说这件事情了。
赵炅得知州兵败,立即下诏班师,命令把按兵不动的孙全兴、刘澄、贾湜押解到京师,斩首弃市。
赵普得知妹夫战死沙场,暗自后悔,本想暗中帮助妹夫侯仁宝,不想倒害他丢了命,因悔而生恨,他对卢多逊更是恨之入骨。旧仇未报,又添新恨,恨不能将卢多逊千刀万剐,碎尸万段,掏出他的心肝拿去喂野狗,方才解恨。
卢多逊此时圣眷甚隆,他知道侯宝仁一死,他又欠了赵普一条人命,两人的梁子结得更深了,所以对赵普的防范更加严密了。他知道赵普是老臣,在朝臣中有很大影响力,担心他联合朝中大臣上章弹劾自己,便规定所有朝臣给赵炅的奏章,必项先报到他这里来,他看了之后,签了“不敢妄陈利便,希望恩荣”十个字后,才能报给赵炅御览。他是宰相,有这个权力,朝臣们虽然心里不服气,但也无法抗拒。
赵普见卢多逊防范得紧,无隙可乘,无计可施,只好暂时忍下这口气,等待机会再行报复。
2、兄弟相残人刚生下来,并无善恶之分,善恶是后天形成的。人的一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各种原因,有人因善而转恶,有人因恶而转善。,可以融化人心中的恨;恨,也可以使人失去理智。
赵普整生活在仇恨之中,就像一只猎犬一样,密切地注视着卢多逊的一举一动,他要寻破绽,觅机会,突然出手,击倒卢多逊。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太祖的第二个儿子、兴元尹赵德芳得了种奇怪的病,时间不长,竟莫名其妙地就死了,死的时候,年仅二十三岁,距他的哥哥赵德昭自刎,只隔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赵炅哭过几声后,即下诏赠德芳为中书令,追封岐王。
金匮遗命中的皇位继承人,赵炅之后,只剩下皇弟赵廷美一个人了。赵廷美见两个皇子一个自刎而亡,一个又不明不白地病死,心里颇为不安。觉到两人之死,与二哥赵炅总有那么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内心极为不安,为了避祸,便寄情于声
,深居简出。
赵炅为晋王时的旧僚柴禹锡、赵熔、杨守一,乘机兴风作,进
密奏,揭发秦王赵廷美骄恣不法,有谋反之意。
赵炅对这件事将信将疑。以往,赵炅有事,一般是与卢多逊商量,但卢多逊与秦王的私不错,或许卢多逊也牵涉其中也说不定。赵炅这次多了个心眼,他不找卢多逊,而是找赵普。他之所以找赵普,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秦王赵廷美涉及到皇位继承,金匮遗命是兄终弟及。太祖之后是赵炅,赵炅之后是廷美,廷美之后是德昭,德昭之后是德芳。这个继承顺位,是很离奇古怪的。他找赵普,想试探一下赵普的忠心,看他还有没有利用的价值。正是这一试,使宋朝又出一惊天大案,给后人留下了千古之谜。
老谋深算的赵普绝不会放过任何稍纵即逝的机会,当赵炅询问他秦王赵廷美谋造反的事情时,他表示不甚了解,不敢贸然下结论。但是,他愿意对这件事进行调查,如果有蛛丝马迹,一定会及时向赵炅禀报。
赵炅点头答应之后,赵普突然跪在地上不住地叩头,说有事要向皇上说清楚。
赵炅抬抬手,示意赵普起来说话。
赵普站起来,说他是两朝旧臣,当年备受太后恩遇,是昭宪太后遗命的现场见证人,对官家忠心耿耿,受权所害,才遭到太祖责罚。他当年被迁出京,曾向太祖上表自诉,说他是赞同皇上继位的,当时的奏折,定会存档。他恳请赵炅复查档案。如果能还他一个清白,他将死而无憾。
赵炅略略点点头,未置可否,待赵普退出后,即令近侍查找赵普当年的上表,可是翻遍了当年的存档,就是找不着。有老近侍回忆说,记得有这么回事,好像是由太祖贮藏在金匮里。
赵炅立即命人打开金匮查看,果然看到赵普的前表。赵炅看过之后,顿时悟,
觉到赵普原来是自己的大忠臣。于是,他对赵普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下旨授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并密令他暗察秦王赵廷美谋反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