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那洒了爆竹纸屑的雪地上,人们顶着朔风,踏着泥泞,三五成群,缩着脖子袖着手,
面红光带着笑,不管认不认识,逢人便拱手,道声恭喜。
这时候,没人怪你唐突,没人怪你冒昧,你拱拱手含笑地道声恭喜,别人还你的,也是一样,甚至比你更热和。
本来是,过年嘛,-年也就那么几天!
拜年,那是大人们的事,也是男人们的事,妇女们虽然也拜年,可是那要等过了初五,这是规矩。
你要问,那初六以前她们怎么办,别替她们心,不信你挨家挨户瞧瞧去,都围着炉子在做纸牌,做各种消遣。
孩子们更不会闲着,看吧,无论大街、小巷、胡同里、雪地上,有些嘴里得
嘴吃的,有捂着耳朵,嘻嘻哈哈放炮的,也有打雪仗,堆雪人的。
更有那屋檐底下,三五个一堆,圈在地上掷骰子,玩牌赌博的,无论玩的、吃的、赌的,全是花的平难有的
岁钱。
尽管小手冻得鲜红,尽管鼻子下面拖着两条清鼻涕,他能呵呵手,手,或者是猛一
,或者是拿袖子那么一抹,仍然玩他的,那兴趣是丝毫不减。
对于那天寒地冻,呼啸的凛烈北风,本没当回事儿。
这就是跟天寒地冻冻不了那颗暖和的心,凛烈寒风吹不走脸的笑容的大人们是一样的。
这就是过年,这就是北京城里的年景。
可是,就在这百业停歇,万民尽,难得有这么一次,家家老小团聚,高高兴兴连一句不吉祥的话都不许说的时候。
北京城里来了个打从腊月底至今的第一个异乡人!
怎知他是异乡人呢?只因为他没有在这个时候回家去过年,北京城里大大小小的,也没人认识他。
而且,这时候,有钱的是狐袍貂裘,没钱的也大红大绿,换上了布新装,唯独他不是,他只是一袭陈旧衣衫。
这个人,是个读书的相公,穷书生。
这书生从永定门进了北京城,孑然一身,一个人既无行囊,也无书箧,就那么孤零零的一个人!
看上去,这书生有廿多岁的年纪,肤白皙,剑眉入鬓,凤目重瞳,
红齿白,俊是俊极,美是美极,可惜一副落拓潦倒寒怆相。
人家都是既厚又暖的新衣裳,新行头,他却是一袭白里带黄的夹儒衫,而且,那儒衫的下摆上,还溅着泥星。
人家都是面红光
面笑,他却是蹙着额头皱着眉,而且,那脸
也显得颇为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