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结局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守门的太监对视一眼,是不可置信,他们何曾见过一贯高贵凌人的皇后如此不顾身份过,一时都惊得呆愣住。

“皇上不愿见臣妾,臣妾就跪到皇上愿意见为止。”清晰的字句从皇后嘴里吐出来,隔着大门传进殿内。然而即便如此,殿内依旧没有任何回应传出。

两名守门太监相互看了一眼,稀奇之余默不作声地收敛了神——天家的事情谁都说不准,皇帝的心思,岂是他们能够揣摩的。

皇后就这么在勤政殿前从下午跪到了晚上,来来去去的女内侍们,无不侧目。

不少人心底暗暗怀着欣喜,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后也会有这么狼狈的一天,然而并未有多少人把这份欣喜之情表现出来,毕竟谁都琢磨不透这一幕究竟能维持多久,没准皇帝一个心软,原谅皇后这次的过失,也是极有可能的。

月上柳梢头的时候,勤政殿的大门总算打开了,然而出来的是万公公,皇后未看到预期的人影,眼神一黯。

万公公叹了口气:“娘娘,回去吧,皇上今谁都不见,何苦跟自己的身子过不去呢?”皇后抬起头:“他当真不愿见本?”万公公摇了摇头,心里叹道,比起给九皇子下毒一事,更为让皇上心痛的怕是从这件事上看出,皇后在他还未驾崩时就积极地纵扶持傀儡架空皇权,这才是他无法容忍的吧。从前付出的越多,如今受的伤就越深。

皇后似是无法接受,站起身就要往里面闯。

“你骗我,无非是看我今败了,就百般阻扰,我不信,你让开,我要见他,我不信他会如此绝情…”

“娘娘何苦自欺欺人,皇上是真的不想见你。”万公公心里再度一叹,绝情的到底是谁呢,对着一个心不在自己身上的人,十几二十年的付出,难道至今还看不明白吗。

“娘娘,听奴才一句劝,你如今仍然是皇后,就已是陛下对蒋家最大的宽容了。”说完这一句话,万公公吩咐左右,“送皇后回去坤宁好生歇着吧。”

“你放肆!”皇后挣扎不肯离去,那领命的内侍在她臂上一按,就让她再无力气反抗,被扶着前往坤宁

万公公看着那人影远去,最后才转身进入殿内。

灯火明亮的大殿上,皇帝端坐在桌案后,瞬息苍老了许多,看上去像是行将就木的风烛残年,明明他才刚过五旬,到底是池毓下的毒,让他完全垮了身子。

“原本这些天朕一直在犹豫,到底应该立池瑞还是立池旭,为了皇后,朕应该立池瑞,为了祖宗基业,朕应该立池旭。”对着眼前的烛火,皇帝蓦然出声。

万公公知道,有的时候,皇上说话,只是因为他想说,而不一定是说给谁听,所以这个时候,他十分识相地闭嘴不言。

“就在今天之前,朕还在犹豫。”皇帝顿了顿,才接着说下去,“但是刚才,朕已决定不再犹豫了。”万公公抬起头,望着自己服侍了大半辈子的帝王:“能下定决心也是件好事。”皇帝低下头:“帮朕磨墨吧,朕要拟诏书。”万公公走到桌边,就着晕黄的灯烛,将墨磨好,然后看着皇帝在织锦诏书上一笔一笔写下旨意。

“皇上…”这一刻,他蓦地觉得这个帝王其实很可怜,倾尽心力去呵护的人,却从来未将自己放在心上。

写下最后一个字,皇帝将笔放在一旁,叹了口气:“明就将旨意给礼部,公告天下吧。”

“是。”万公公将墨迹吹干,收了起来。

这一次,京城的风向总算定了下来。

清和二十年,外戚蒋家终因骄横至祸,刑部尚书蒋政革职查办,蒋氏一族从此一蹶不振,泰王池旭被立为太子,任监国,总揽朝政。

关于清和二十年发生的事情,史书上仅以寥寥数语概括,其中牵扯的诸多凶险和秘闻,唯有身处当时皇权中心的人才知晓,随着时间的堆叠,一些细枝末节终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

泰王府书房内,池旭愣愣望着桌上象征着太子尊荣的五爪团龙纹玉佩出神,直到一只素手将之握起,他才回过神。

姬堇华把玩着玉佩,研究上面雕细刻的花纹半晌,兴致缺缺道:“五爪龙呢,也没什么稀奇的。”池旭附和了一句:“是啊,是没什么稀奇的。”姬堇华闻言一愣,意外地打量他:“我以为得到这一切,你该很高兴才是。”池旭目光略显茫,将她抱在自己膝上坐了,身孕已有两个月,尚未显怀,身依旧纤细,他将手环住她,语气淡淡:“我也以为自己会很高兴的,可是到头来才发觉,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也就那么回事?”姬堇华认真望着他,回味着这句话的含义。

“一件期盼多年的东西,最后总算得到了,我却一点都没有到特别开心。”姬堇华眨着明亮的眸子:“为什么呢?”池旭握着姬堇华的手,凑到嘴边轻咬了下,桃花眼里惷光明媚:“我想,大概是我已经得到了更加重要的东西,其他的东西与之相比,再好也不算好了。”姬堇华着那双眸子,嘴角微微挑起,仿佛听到自己心内百花盛开的声音。

“那…”她犹豫了下,问,“有了那件‘更加重要的东西’你还要那件‘不算好的东西’吗?”池旭故作为难地一皱眉:“这个嘛——”他凑到她的耳边,轻声细语,“如果夫人愿意再怀一个孩子作为换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嘴角的笑意,再也克制不住,肆意地翘了起来:“那你可不能反悔。”

“对夫人许下的承诺,绝对不反悔。”谁也想象不到,这件震惊朝野的决议竟是在这样玩笑般的情境下定下来的。

半个月后,已被立为太子的池旭上奏请辞,推举九皇子池瑞为太子,自己甘愿辅助幼弟直至成年。

皇帝初时不准,复议再三,最终准奏。

清和二十年冬,皇帝病体难支,最终未能撑到来年天,便阖然而逝。

池旭奉遗诏扶持九皇子池瑞登基为帝,尊淑妃许氏为皇太后,自己身居摄政王,辅佐幼弟,改国号为平宁。

同年冬末,摄政王府添丁,王妃诞下一子,摄政王府大摆水宴席,与民同庆。

平宁八年,摄政王池旭还政幼弟,辞去官职,偕同王妃遍赏山水之乐,被世人传为美谈。

*****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