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下葬求订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腊月二十七,宜下葬。阅。

与崔鸿商量过后,崔幼伯决定这一将老夫人葬入崔氏祖坟,并写信禀告老相公和相公。

崔氏祖坟位于北邙山脉的一座小山上,是洛有名的道士清远真人帮忙寻找的风水宝地,小山背靠北邙山,面前是一条清澈小溪,左右皆是茂盛的山坡地。

小溪对岸,则是一排排新建的农舍,住着刚刚迁回来的崔氏族人。

因族人众多,且还有崔家大量的佃农、部曲,这无名小山附近的小山村,竟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村落,因是崔氏族人聚居的地方,所以成为崔庄。首发弃妇的极致重生132但据此不远的一处山村,也居住着一部分崔氏族人,同样叫做崔庄,为了区别这两个地方,原有崔庄被成为大崔庄,新形成的崔庄则为小崔庄。

大崔庄、小崔庄以及附近几个小山村,又因为双相崔家的联系,彼此间或多或少都有些关系,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乡镇,因祖上都是博陵安平人。所以新乡镇被称作安平乡,由原来大崔庄最有人望的崔源担任里长。

其实,崔源不只是安平乡的里长,他还是崔氏宗族的族老之一,对于老夫人的安葬事宜也颇为上心。

老夫人下葬的前一,崔源来见崔幼伯――“大郎,姑母的墓志铭已经刻完了,你要不要去看看!”老夫人的墓志铭是老相公亲手写的。

仿佛是为了弥补阿姊丧礼的简陋,老相公写得墓志铭相当够规格,共分志和铭两部分,两篇墓文全都由老相公撰写,然后雕刻在两块三尺见方的石板上。

待下葬的时候,将两块碑石随老夫人的棺木一起葬入坟中。

崔幼伯一听这话,忙点头:“好,我这就跟叔父去。”崔源也知道墓志铭的重要,所以才会石匠一完工。他就来告知崔幼伯。

听了崔幼伯的话,他忙引着崔幼伯去了洛最有名的石匠家,好让他亲自验看。

两篇墓文皆是用极工整秀丽隶书镌刻,文章更是写的花团锦簇。

开头先是介绍了老夫人的姓氏、门第以及生平事迹,彼时士族写墓文,喜炫耀门第,不但把曾祖、祖、父的生平事迹写上,有时还会追溯到远祖。反正是写得越显赫越好。

老相公也不能免俗,当然崔家也有炫耀的资本和值得骄傲的祖先。

“夫人讳守贞,博陵郡安平人也…崔氏其先,自周汉命氏。爰及魏晋,衣冠炜盛,至于隋唐,蕴而不竭…曾祖显,宋兖州刺史…祖谨,北齐尚书仆…父允,陈徐州刺史…”长长一大段,将老夫人曾祖父、祖父和父亲的官职,以及所作出的业绩。才能、品等等全都赞了一通,证明老夫人出身望族,先祖父辈皆是贤臣雅士。

接着,话头一转,开始称赞老夫人,什么“幼而聪,孝悌柔婉”什么“淑德已播于六亲,孝敬夙彰于九族”当然还不忘赞老夫人的多才多学,什么“岁能属文,长而博经史”什么“书得理义,勤于隶学,巧于女功”最重要的,还要夸一夸老夫人对家族的贡献。

“抚弟侄慈,接姻戚义…若侄若甥,孀女孤儿,远千里者,必提而聚之,慈扶义教…故中外誉”首发弃妇的极致重生132各种夸赞的词语仿佛不要钱一样。全都堆砌在老夫人的身上,如果不是两块碑石的空间有限,老相公估计还能写出一大堆赞美长姊的词句。

崔幼伯逐句的看着,确定与老相公手书的没有差错,这才意的点点头,道:“极好,今儿我就命人将它们带回去。”崔源见崔幼伯很意,也松了口气。

旋即,崔源又想到了什么,道:“洛还有不少世故友,听闻姑母明下葬,也想来送老人家最后一程,还有人家设了路祭…三郎(指崔鸿)已经同意了,命我再与你说一声。”长辈同意的事儿,崔幼伯没什么意见,再说,这也是给老夫人做脸的事儿,身为孙儿,他没有理由拒绝。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