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意外收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其实,萧南想太多了。

杨氏夫妇之所以这般客气,一来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

在古代,‘尊师重道’绝对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一种从上而下都认可并坚决执行的行为准则。

玩笑,天地君亲师呀,老师可是次于亲长的存在,萧南虽不是专业的夫子,却是夫子的总头头,如今萧校长亲至,学生家长自要热情相

二来则是出于对萧南的谢,自家儿子是个什么情况,杨氏夫妇很清楚,看着憨直、大方,实则是个被宠坏了的小纨绔。且看杨九郎的排行就知道,他前头还有八个兄弟以及堂兄弟。但不管哥哥们是不是亲的,他却是家族同辈中最小的男丁。

因为年幼,在家中备受祖父母和父母的宠,养成了他有些恣意的格。京中纨绔们惯有的病他更是一样都不缺。

这样的孩子,京里的权贵家中不在少数,若是嫡长子还好,有爵位或是可以门父荫个小官做做,一生的富贵不必担心,即便再纨绔,只要不太出格,未来的子也能过得很顺遂。

可若是次子或是幼子就惨了,袭爵没他的份儿,分家产也不可能分得太多,如果本人再没用些、再纨绔些,一旦父母离世、家族分家,他们就擎等着受苦吧。

而杨九郎便处于这样的境地。

为此,杨氏夫妇很是忧心。

当初积微学院招生的时候,他们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两口子想着。儿子去了学院,即便不能学习什么本事。好歹也能多结些同窗,他也能多几分助力。

让他们夫妇惊喜的是。儿子去了学院不过堪堪几个月,竟变得越来越有出息,原本的杨九郎只喜舞刀、并不喜读书,但也不知道人家学院的夫子是怎么教的,杨九郎依然不喜读书,却能安下心来乖乖的背诵先贤著作。

没进学院前,杨九郎只能磕磕绊绊的背个《太公家教》,如今,他已经能利的背诵《论语》、《孟子》了。

上个月杨老翁考校儿孙功课的时候。问了不少问题,杨九郎居然全都能答得上来,让祖父颇为惊讶了一把,杨老翁连口称赞‘不愧是海内儒学大师魏老夫子呀’。

杨老翁为了孙子的面子,后半句话没说出来,不过在场的人都听出来了,无非是说魏贤厉害,连朽木也能调教。

见此情况,几个没上积微学院的杨氏郎君也起了心思。纷纷回去跟自己的父母要求——朽木般的九弟在积微学院待了尚不足一年,便有如此进益,若是换成聪明伶俐的自己,还不定怎样出息呢。

几个妯娌更是凑在一起讨论。要不要把自己家的小儿子也送去积微学院?

杨九郎的母亲苏氏很是得意,当初她为了不让妯娌们说闲话,儿子去学院的学费是她自掏的私房。

当时。几个妯娌还背地里嘲笑过,她虽不知道妯娌们具体说了什么。但大概的意思还能猜得出,不过是笑话她为了个不成器的儿子。居然肯掏出十万贯,这些钱肯定会打水漂云云。

而且积微学院刚刚建立,没名气也没什么底蕴,除了崔家的招牌和三名士的名气,它就是个普通的新学院。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