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呃,竹针穿掌?”听起来很像什么武侠小说的绝招。
“没有耶…那是什么故事?”伯母乾咳一声清清喉咙。
“有个地方的乡下有一个大家族,每年上元节都会慎重地对着两座烛台祭祀。听说那个大家族祖先有一代里面,有位年轻新嫁进来的媳妇,怀孕生了小孩不久后丈夫就死了。族里面的亲友都有伸出援手帮助,所以虽然是寡妇仍然很努力将孩子一手拉拔长大。
某年上元节寡妇与妯娌们相聚,会后夜深妯娌们一一回房陪伴夫君,只剩寡妇一人,寡妇倍觉孤独寂寥,漫漫长夜,心烦难熬。胡思想之间,手往桌拍下,却不小心拍在桌上的烛台,烛台的针贯穿手掌,寡妇痛极彻骨入心,从此再无绮念,一心将孩子带大成材。
孩子长大后也娶了媳妇进门,不料小媳妇也在怀孕生子后,那寡妇的孩子就一病不起死去。寡妇在丧期服后对媳妇说不需守寡可另行改嫁,孙子她会努力将其抚养长大。媳妇对婆婆说愿一起将幼子养育长大,婆婆无奈拿出烛台对媳妇说若非当年烛针穿掌,今
也许自己已经另嫁他门了。
媳妇接过烛台,霍然将自己的手掌往烛台一掌拍下,烛针也穿掌而出。于是后来婆媳二人协力同心将幼子养大成材,那幼子长大后功名加身,为念祖母和母亲的恩情,对上请得旌节华表,光耀家门。后人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并不以忘本,每逢上元节就会祭祀两座烛台,铭记于心。”我愣了好一会。
“伯母的意思是说…我们家就是那家族的后代吗?”我怎么没有印像我们在上元节有祭拜烛台?
伯母轻笑出声。
“不是,我都说那是个故事啦。”
“那…”我转头看着伯母。
“治宇,你们小时候都是读西方的童话故事长大的吧?白雪公主或是灰姑娘那些。我小时候听到的故事都是这些表扬忠义仁信,不然就是女子守贞立节,好像做人处事都要跟着这个大方向走,如果不是这样,说不定每个人都可以对着你指指点点,我们活着身上就贴着标签,是一种证明,也是一种咒。”我想了一下。
“其实,时代也不一样了…”伯母偏头望着窗外。
“对,但是为什么这个故事总是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面呢?为什么我还是会觉得自己错了?为什么我还是会觉得很怕?就算人都死了,我还是不敢走出四合院呢?我以前…明明就很想离开那里,去过我自己的生活。”伯母的眼神很蒙,说起话轻声细语像是梦呓。
我们安静了好几分钟。
“妹妹。”伯母愣了一下。
“嗯?”转过头来看我,脸颊微微飞红。
“你会记得这个故事这么清楚,不一定是因为你的潜意识都被这个表面的教训箝制着。”
“喔?”
“说不定…说不定你只是很喜这个故事,所以才记得这么清楚。”伯母唔声浅笑,眉头微微楸起,眼睛骨碌
转,像是将信将疑。
“我们可不可以说…故事里面的两个女人伟大的不是那个传统的贞节,而是没有约定,却信守着心里的承诺?她们即使改嫁了,我相信她们的人生也不会因此蒙上污点,因为她们是这么重视信诺的人。而且婆婆这么傻,媳妇却这么固执,两个人凑在一起却产生了这么大的力量,我觉得其实她们两个人很可啊!”伯母睁眼望着我,不顾形象地失声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