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 第3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屈平既绌①,其后秦伐齐,齐与楚从亲②,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③,厚币委质事楚④,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⑤。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丐,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①绌:通“黜”贬斥,废退。②从亲:指山东六国团结起来,结成联盟,共同抗秦。③详:通“佯”假装。④厚币:丰厚的礼品。币: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泛指用作礼品的玉、等物。委质:谓人臣拜见人君时,屈膝而委体于地。引申为归顺、臣服。质:指形体。一说“质”通“贽”指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委质”也引申为归顺、臣服。⑤如:往…;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①。”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②,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③,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④,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与怀王会。怀王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⑤。”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⑥:“奈何绝秦!”怀王卒行⑦。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⑧。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①甘心:称心,快意。②当:抵押。③用事者:当权的人。④顾反:等到返回时,反,同“返”下“入秦而不反”、“不忘反”等句之“反”同此。⑤毋行:不去为好。毋:无,不。⑥稚子:幼子。⑦卒:最终。⑧内:同“纳”接纳。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①。

屈平既嫉之,虽放,眷顾楚国②,系心怀王,不忘反,翼幸君之一悟③,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④,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⑤:“井不食⑥,为我心恻,可以汲⑦。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⑧,顷襄王怒而迁之⑨。

①咎:责怪,归罪。②眷顾:怀念。③翼幸:侥幸希望。④分:职分,本分。⑤《易》:书名。也称《周易》或《易经》。是我国古代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引句见《易经·井卦》,原文作:“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⑥:通“抴”淘去污泥。⑦恻:心中悲伤。⑧短:说人的坏话。⑨迁:贬谪,放逐。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泽畔①。颜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②:“子非三闾大夫欤③?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④。”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⑤。举世混浊,何不随其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⑥?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⑦?”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者乎⑨!宁赴常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⑩!”①被:通“披”②渔父:捕鱼者,渔翁。③三闾大夫:职官名,本文中代指屈原,因他曾任此职。④见放:被放逐。⑤凝滞:拘泥。推移:变迁,转易。⑥:吃,食。糟:未清带滓的酒。啜:尝,饮。醨:薄酒。⑦瑜、瑾:都是美玉名。此处以喻高尚的品德。⑧察察:清白,高洁。⑨汶(é,门)汶:污垢,污辱。⑩晧晧:通“皓皓”洁白,光明。温蠼:尘滓重积的样子。

乃作《怀沙》之赋①。其辞曰:陶陶孟夏兮②,草木莽莽③。伤怀永哀兮④,汩徂南土⑤。眴兮窈窈⑥,孔静幽墨⑦。冤结纡轸兮⑧,离愍之长鞠⑨;抚情效志兮⑩,俯誳以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13);易初本由兮(14),君子所鄙。章画职墨兮(15),前度未改;内直质重兮,大人所盛(16)。巧匠不斲兮(17),孰察其揆正(18)?玄文幽处兮(19),矇谓之不章(20);离娄微睇兮(21),瞽以为无明(22)。变白而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23),雉翔舞。同糅玉石兮(24),一概而相量(25)。夫人之鄙妒兮(26),羌不知吾所臧(27)。

①《怀沙》: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关于本篇意旨,有三种说法:过去一般认为是屈原的绝命之词,所谓怀沙,多解释为怀抱沙石而自沉;近人有人认为,沙,指长沙,长沙是楚国祖先熊绎的封地,屈原想到此而自杀;今人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十五年,怀沙,是怀念垂沙战败,即怀王二十八年,秦与齐、韩、魏共攻楚,大败楚于垂沙之事。②陶陶:天气和暖的样子。孟夏:初夏,指夏历四月。③莽莽:草木丛生的样子。④伤怀:伤心。永:长。⑤汩徂:急匆匆来到。⑥眴(shù,舜):同“瞬”看。窈窈:深远而无所见的样子。⑦孔:甚。幽墨:寂静无声。墨,通“默”⑧纡轸:委曲而苦痛。⑨愍:病痛,忧患。鞠:困苦。⑩抚情效志:犹言内省于己。俯誳:冤屈。《楚辞》即作“冤屈”自抑:强自按捺。刓(á,完):刻,削。圜:同“圆”(13)常度:正常的法则。替:废弃。(14)易初:改变原来志趣。(15)章画职墨:指守道不移。章,明确。职,通“识”记住。画墨,即匠人之绳墨。(16)大人:犹言君子,德行高尚的人。盛:赞美。(17)斲(zhuó,茁):砍,削。(18)孰:谁。揆:尺度。(19)玄文:黑的花纹。幽处:放在黑暗的地方。(20)矇:盲人。不章:没有文采,或指不鲜明。(21)睇:斜视。(22)瞽:盲人。(23)笯:竹笼。楚地方言字。(24)糅:错杂,混合在一起。(25)一概相量:意谓同等评价。概:量米粟时刮平斗斛用的横木。(26)鄙妒:卑鄙嫉妒。(27)羌:语首助词,无义。臧:善,美。

任重载盛兮①,陷滞而不济②;怀瑾握瑜兮,穷不得余所示③。邑犬群吠兮④,吠所怪也;诽骏疑桀兮⑤,固庸态也⑥。文质疏内兮⑦,众不知吾之异采⑧;材朴委积兮⑨,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袭义兮⑩,瑾厚以为丰;重华不可牾兮,孰知余之从容(13)!古固有不并兮(14),岂知其故也?汤禹久远兮(15),邈不可慕也(16)。惩违改忿兮(17),抑心而自强;离湣而不迁兮(18),愿志之有象(19)。进路北次兮(20),昧昧其将暮(21);含忧虞哀兮(22),限之以大故(23)。

①任重载盛:负担重,装载多。盛,多。②陷滞:陷没,沉滞。不济:不能渡过。济,渡。③穷:处境困窘。示:告,给人看。④吠:狗叫。⑤诽:诽谤。骏、桀:指才能杰出的人。骏,通“俊”;桀,通“杰”⑥庸态:庸人的常态。⑦文质疏内:犹言文疏质内。文,指外表的文采。质,实质。内,通“讷”木讷,朴实无华。⑧异彩:不同寻常的文彩,指非凡的才能。⑨材朴:这里泛指木材。材,指有用的木料。朴,指没有加工的木料。委积:扔在一边堆积着。⑩重:和“袭”同义,都是积累的意思。意指品德的完美,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须平时养之有素。谨厚:谨慎忠厚。丰:增,加强。重华:虞舜的名子。牾:相逢。(13)从容:指有修养,安舒自得的样子。(14)古:指古代圣贤。并:用如动词,有同时而生的意思。不并,谓圣贤不同时生。(15)汤禹:指商汤和大禹。(16)邈:遥远渺茫。慕:思慕,向往。(17)惩违改忿:克制忿怒。惩,止。违,恨。(18)离湣:遭受忧患。湣,通“闵”病困。(19)象:法则。(20)次:途中的短暂停留。(21)昧昧:昏暗不明的样子。(22)含忧:忍受忧愁。含《楚辞》作“舒”虞哀:娱乐止哀。虞,通“娱”乐。(23)大故:指死亡。

曰①,浩浩沅、湘兮,分汩兮②,修路幽拂兮③,道远忽兮④。曾恒悲兮⑤,永叹慨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怀情抱质兮⑥,独无匹兮⑦。伯乐既殁兮⑧,骥将焉程兮⑨?人生禀命兮⑩,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13),永叹喟兮(14)。世溷不吾知(15),心不可谓兮(16)。知死不可让兮(17),愿勿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18)。

:辞赋篇未总括全篇要旨的话。②汩:水疾的样子,亦可释作水疾的声音,犹言“汩汩”③修路:长路。幽拂:昏暗不明。④忽:荒忽,幽暗。⑤此句及以下三句,《楚辞》无。另外这四句和下面“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谓兮”四句,只有个别字不同,意思完全相同,所以,笔者疑此四句是衍文,应依《楚辞》为是。⑥怀情抱质:犹言“怀文抱质”质:指内蕴的实质;情,指外现的文采。⑦匹:双,偶。⑧殁:死亡。⑨骥:骏马,好马。程:评量,考核。⑩禀命:承受天命。错:通“措”安置,安排。定心广志:意志坚定,心宽广。(13)曾:通“增”爰哀:指无休止的悲哀。(14)喟:叹息。(15)溷:同“混”混浊。(16)谓:说,告语。(17)让:避免。(18)类:法,例,榜样。

于是怀石遂自(投)〔沈〕汩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①,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②,终莫敢直谏,其后楚以削③,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