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金陵山川雄伟画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片浓的高大乔木,围着一幢沉沉的屋宇,除了枝叶在晚风中造成的音响,再也听下列半点声息。

距绿林约莫三丈,石枫便停了下来。

秋儿道:“相公,我先进去瞧瞧。”石枫道:“不,你不能去。”秋儿道:“那么我有个主意,咱们放一把火不怕他们不现身出来。”石枫微微一笑道:“好主意,可是咱们不能做那杀人放火的勾当。”秋儿樱一噘道:“你说怎么办?”石枫道:“我说咱们在这儿歇息一会就回去。”秋儿一怔道:“歇一会就回去?咱们又何必多此一举?”水红莲道:“莫愁湖畔风光如画,咱们也不是完全白来。”秋儿急道:“大姊,你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锴,咱们既找到贼巢,为什么不给他一个黎庭扫?”石枫道:“别急,秋儿,我想这儿纵然真是贼巢,不过是些三四罢了,此等无足轻重之人,也值得咱们动手?”月儿道:“当真么?相公,你是怎么瞧出来的?”石枫道:“这还不简单?他们的主人公冶异人就是一个藏头尾,胆小如鼠之辈。”

“嘿嘿,…骂得好,在下不知道石大侠驾到,怠慢之处,尚祈勿罪。”随着话声,由林中走出一行人来,为首的是一个身材中等,凹目高颧的中年紫衣汉子,他身后随十几名大汉,全是当代武林的知名之人。

其中有伏虎堡主长孙丑、金沙双义、剑门四杰、水月庄主郭绍箕、鬼剑班铃、七煞刀雍抱寒,及金陵灵谷寺的灵山禅师等。

石枫向来人打量一眼道:“好一个宠大的阵容,阁下必然无极楼主公冶异人大侠了?”紫衣中年道:“兄弟正是公冶异人,石大侠高轩莅正,是咱们的一基荣幸,请。”石枫哈哈一笑道:“公冶大侠太过抬高在下了,阁下请。”公冶异人道:“好,兄弟带路。”他与石枫并肩而行,水红莲及秋、月二女紧紧跟在身后,伏虎堡主长孙丑等则在后面依次相随。

经过一小径,转向进入别墅的大道,道旁浓荫夹峙,景颇为壮观。

公冶异人请石枫夫妇在仅有的一张桌前落坐,他在下首相陪,其他的人就只有站立两旁的了。

石枫身在虎,不愿耽搁时间,因而咳了一声道:“公冶大侠,石某夫妇已然在此,要怎样?阁下不妨说个明白。”公冶异人冷冷一笑道:“石大侠果然是快人快语,其实,嘿嘿,兄弟对贤夫妇并无恶意。”石枫微微一晒道:“哦!”公冶异人道:“石大侠力败五圣,功力绝伦,但江湖之上,机变百出,不是仅凭武功就可以解决一切的。”石枫道:“承教。”公冶异人道:“一个盲目崇信武功之人,他必然失败在武功之上,中原五圣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石枫道:“阁下高论令人佩服。”公冶异人道:“因此兄弟有一个建议,希望石大侠能够俯允。”石枫道:“请说。”公冶异人道:“半壁山河图挟无穷财富,天下人没有一个不想抢夺,石大侠纵然力敌万夫,也难当天下武林全力截击,何况除了使用武力之外,还可以层出不穷的运用其他的法儿…”水红莲道:“像阁下这样?”公冶异人道:“石夫人是名噪江湖的中原一美吧,英雄美人,相得益彰,兄弟应该向两位说一声恭喜才对。”语音略顿,接道:“其实石夫人误会了,兄弟完全是一番好意。”石枫淡淡道:“阁下无须节外生枝,有话但请明说。”公冶异人道:“兄弟之意,是说石大侠无论功力多高,要想确保半壁山河图的安全,将是一件不可能之事,兄弟的建议,是想咱们互相合作。”石枫道:“怎样互相合作,阁下说说看。”公冶异人道:“请石大侠加入兄弟的组织,兄弟将以全力保护石大侠夫妇的安全。”秋儿哼了一声道:“别太吹得离了谱,姓石的夫妇如是要你保护,就不必在江湖上混了。”公冶异人向秋儿瞥了一眼,微笑着回顾石枫道:“兄弟说的是事实,石大侠是否同意。”石枫道:“在下倒没有什么成见,只是有一点不解而已?”公冶异人道:“石大侠有什幺不解之处?”石枫道:“阁下承担保护咱们夫妇,请问阁下是谁来保护?”公冶异人道:“石大侠是不相信兄弟的能力了,班铃老弟让石大侠瞧瞧。”鬼剑班铃年岁不大,约莫才不过三十出头。

但此人在剑术上的造诣却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在江湖上也具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头。

不过他那鬼剑浑号是由暗器而得名,他的暗器是十二只小剑,可以一只接一只的发,也能十二只齐发,但他出道江湖以来,从未一次用过三只。

原因是招无虚发,出手必中,任是何等功力之人,躲过一只鬼剑已是难能可贵了,第二只就难以幸免了。

石枫早已听过此人种种传说,想不到他也为公治异人所用。

现在班铃要施展他鬼绝技,石枫夫妇自然要集中神,对此人作严密戒备。

这时鬼剑班铃先向公冶异人躬身一礼地对石枫自然要集中神,对此人全严密戒备。

语音甫落,右臂甩,一线乌光已手飞了起来。

石枫夫妇及厅中所有的目光全被它所引,每一个都仰面向它瞧着。

十二鬼剑头尾相接,像一条善于飞腾的灵蛇一般。

它全在大厅的上空绕室而飞,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

自然,这是一种巧劲,但鬼剑班铃内力之高,不能不使在场之人大为骇异。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