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日本投降1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川奈庫暗暗鬆了一口氣,雖説又被中國人割去了幾塊從名義上説,這五個地方還算是大本帝國的領土,他們中國人還得向本支付租金,也不算太賣國吧,雖然他梅川奈庫知道,這筆租金只是賬面上的數字,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落到本人的包裏面,而且,這五個地方都可以建成大型港口,成為進出本的通道,不但可以接自四面八方來到本尋歡作樂的遊客,而且可以做為五個大型貨物中轉站,中國人從中得到的收益,一年絕不會少於一億龍幣。不過,既然自己都在人家的案板上了,宰就宰吧,死豬不怕開水燙,再燙,咱本人估計也可以活得很好。

再看了看第九條,梅川奈庫更加不放在心上了。第九條規定,本人把賠款還清之後,北海道歸還給本政府,但是,中國人有權永久租借函館、稚內、室、廣尾和松前,租金到時候再行討論。哈,把賠款還完,天知道得等到猴年馬月,到時候,自己的骨頭估計都已經爛成灰了,自己管那麼多幹嗎?

再看了一下第十條,梅川奈庫點了點頭,一付不以為異的樣子,輕鬆地把文件放在茶几上。第十條規定,本的官方語言為漢語,原來本的文字再使用十年,做為過渡期,十年後,廢除平假字,學校將不得再教這種落後的文字。同時規定,十年後。凡是不會漢語的本人,將不能享受到中國打工、參加僱傭軍地待遇,也不能成為本國內的公務員。這一點在意料之中,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不也是全部使用英語,還有法國殖民地的官方語言,也全是法語,這是國際慣例。本就不用去討論。再説了。本的平假字。本來就是從中國人那裏偷來的,今天就算還給中國人得了。

看着梅川奈庫不以為異的樣子,陳一暗暗好笑。説真的,他個人認為,前面九點,都比不上第十點重要。細則中有規定,接下來。中國將派遣大批教師到本去,他們要教地可不僅僅是漢語,而且還包括中國地文化,而且是選出來地適合於本的那些東西。現在,國內正在挑選將派往本的教師,他們的任務艱鉅的,他們必須讓本人逐漸忘記自己的文化,逐漸淡化對天皇的忠誠。而把他們地一片忠心。毫無保留地全部奉獻給中國。他們必須讓本人知道,做一個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是無比光榮的事情。是他們這樣一個民族的驕傲,為中國人服務,得到中國人的賞識,將是他們一生最大的事業。同時,派往本的,還將有大量的建築工人,除了在本境內修建各種娛樂設施外,他們還有一個重要地任務,就是逐漸拆除本國內地無處不在的神社,代之以中國的那些神廟,如關帝廟,孔子廟等等。關老夫子,孔老夫子等等中國人心目中地神,在本也有不少的信仰者,這以後,就要不斷擴大這些中國神的影響力,而漸漸淡化本那些所謂的天照小鬼的影響力。等到本人再也記不起天照小鬼是什麼東西的時候,做為天照小鬼在人間代理人的天皇,自然而然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到時候,本政府就算要離中國人的控制,他們的已經習慣了當四分之一箇中國人的國民也不會答應。文化佔領所用的時間雖然長了一些,效果好象也沒有軍事佔領來得那麼明顯,可是,陳大使知道,其實文化佔領的威力比軍事佔領要大得多,不過,這一點,對於本人來説,好象比較難於理解。本人一向認為,只要把人殺光了,他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實施佔領了。真是個落後的民族,除了動刀動槍,一點兒技術含量也沒有,陳一心裏暗暗地罵了大和民族幾句,對於這樣只知道武力的民族來説,你的武力比他強大,那你就是他的老大,他的主人,他孝順起你來,估計比對他們老爹老媽還要認真得多。

梅川奈庫微微鬆了一口氣,就這十條,多少還容易接受一些,要是本人打勝了這一仗的話,估計起碼提上百兒八十條的,不把中國人折騰個夠就不算完,只是,現在,自己卻是人家中國人折騰的對象。他的手,多少也不發抖了,拿起了茶杯,狠狠地喝了一口,彌補一下剛才被嚇出來的水分。冷靜下來的梅川奈庫突然間想到了一個問題:“陳大使,我想問一下,本僱傭軍的士兵要是陣亡了,你們中國人該怎麼處置,總得給點兒撫卹金吧,可是,這筆撫卹金由誰支付?他們不歸我們本政府管,總不成由我們本政府支付啊。”陳一點了點頭,説道:“當然不用你們本政府支付了,我們中國人對你們本人這麼好,怎麼捨得讓你們本人來支付?估計梅川首相沒有認真看一下細則,細則裏面有規定,要是本僱傭軍傷亡的話,我們中國政府將支付撫卹金,相當於他們兩年的月工資,也就是二十四元龍幣。對於本人來説,這可是一筆鉅款,相當於你們人均國民收入的十幾倍,應該會讓他們的家屬滿意吧。”梅川奈庫相當滿意,這就意味着,他們本政府可以從中取一定的費用,起碼也有幾塊錢龍幣吧,多少可以緩解一下本的財政困難。

一看梅川奈庫恢復得差不多了,陳一從口袋裏面掏出了一筆,遞了過去:“梅川首相,要是沒有異議的話,就請在文件上面籤個字吧。這是先期協議,最後的簽署,將在東京舉行,由貴國天皇親自簽署,我國將派遣最高級別的將領,前往東京受降。不過,那只是一個儀式而已,只要你現在一簽字,合約馬上生效。”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