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第一章出兵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門外傳來了一陣腳步聲,打斷了林傑的思緒,他站了起來,打開了書房的門,林如風、林龍等五個人,已經吃完了飯,一個個臉陰沉地走了進來。林傑並沒有施禮,只是打了一聲招呼而已,經過林傑十年的努力,現在林家已經在內部提前實現了民主,再也不用如電視上所講的那樣,動不動就行跪拜禮,按林傑的説法,行跪拜禮,本身就是對一個人的不尊敬,會大大打擊老百姓的自信心的,咱要的是一個民主強大、可以讓林傑舒舒服服過一輩子的國家,而不是要一個由軟骨頭組成的國家,所以,現在的林家,就是那些下人,也已經不再行跪拜禮了,全改為拱手了,當然,在外頭,還是要做一下樣子的。

幾個人坐了下來,喝起了茶,並沒有開口説話。今天的家庭會議太重要了,不但會對林家的前途產生極大的影響,而且還會影響到大清國的命運,甚至於影響到咱中華民族的命運,大夥兒心裏沉甸甸的,不開口説話,是正常。

好一會兒,林傑才開口了:“既然老爹和四位哥哥都不想説話,我就先説了吧。大家都知道,六月六,那些洋鬼子已經佔領了大沽口,一共有七個國家共三萬左右的士兵,其中,小本和老子的軍隊佔了一半以上。大沽口外,停了外國主力軍艦共有二十五艘,而且還有一些軍艦正在趕來。德國的部隊,估計八月份也會趕來。還有一個重要的情況,俄羅斯已經在邊境一帶集結了十七萬大軍,正準備大舉進攻東北三省,這些個洋鬼子,擺明了是想把我們中國瓜分的,可以説,現在的中華民族,已經處於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了。

六月十七,七國同時向朝廷遞國書,並提出了《議和大納》(歷史上《議和大綱》是在1900年十二月提出的,可咱這是小説,有時候與歷史不符,也別怪了,這以後,常有與歷史不符的地方,大夥兒也就不要在意得了,小説麼,寫得就行了。還有,我看的歷史書,全是以陽曆記算的,咱實在沒有那麼多的力去查那些子的陰曆,得,全用陽曆算了。),要求大清朝鎮壓義和團,對列國進行賠償,並且要求老‮子婊‬還政於光緒。列國的要求,引起了老‮子婊‬的強烈不滿,她可以進行賠償,可以割地求和,可就是不肯答應還政於光緒,於是,六月二十一,老‮子婊‬以光緒的名義,同時向英、法、德、俄、意、、美、奧、西、比、荷等十一個國家宣戰,戰火已經不可避免了。那個老‮子婊‬,媽的,真的發神經了,為了權力,什麼也不顧了,你如果只對一個國家宣戰,那還好一些,***竟然一下子對萬國宣戰,真不知道她的腦子是用什麼做的,實力相差太大了,換句話説,這一次,大清朝必敗,而且,咱中華民族,又將受到一次慘重的打擊。”想了想,林如風點了點頭:“傑兒説得沒錯,這一次,老太后的確是失算了,這也難怪,洋人竟然要求她還政於皇上,這可是犯了老太后的大忌了,我在她手下幹了幾十年活了,我對她的格瞭解得很,她就算是把整個國家都折騰完了,也不會輕易把政權讓給別人的,除非她死了,閉上了眼睛,眼不見為淨。”林傑笑了笑:“老爹在老‮子婊‬的手下幹這麼多年,果然對她悉,這也是百維新的時候,我勸老爹不要支持維新派,並且上奏摺支持老‮子婊‬的原因。那些呆在皇上身邊的維新派,都是些什麼人,除了會幾句之乎者也、念幾段聖人文章之外,就憑着他們到過西洋,學的一些半生不的東西來嚇唬人,就他們會的那些東西,咱閉着眼睛都可以寫出幾百萬字出來。還有,他們想着自上而下進行維新,不但沒有得到既得利益者,也就是讀書人和高官的支持,也沒有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要知道,表面上,老百姓是最最微不足道的,可是,他們卻是對一個國家的興亡最最具有發言權的,誰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誰就得到了天下。更可笑的是,他們掌握不到軍隊,竟然想着靠袁世凱來支撐門面,袁大頭是什麼人,我可是瞭解得太深刻了,那是一個牆頭草,風一吹就倒,而且野心大得頂天了,他會支持你一個無權無勢的皇上,笑話,百維新,註定是要失敗的。當時老爹還吵吵嚷嚷的要去支持,要是當時老爹這樣做了,我們以後的子,就難過了。”林如風點了點頭:“也是,傑兒,在政治層面上,你看得比我遠得多了,不愧是上面來的人,眼光就是好啊,我按你所説的,上奏摺支持老太后,而且説維新派空談誤國,這不,老太后把皇上軟起來以後,我們的子一下子就好過多了。”林傑的神情有些兒黯淡:“只是,可惜了那六君子,都是一些鐵骨錚錚的漢子,要是那些人能夠為我所用,那該多好。好了,這些已經過去的事情,就不用説了,咱們得討論一下,接下來我們的行動計劃。”林龍輕輕説到:“五弟,這十年來,你所説的每一件事情,最後都實現了,你是我們林家真正的當家人,你説吧,該怎麼辦,我們都聽你的。”看了看林虎、林斌、林文和林如風,他們一個個都點了點頭,林傑很是動,他們可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力支持自己,能夠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裏面,也不枉了重生一回了,這一回,咱就要大展手腳,讓那些洋人們看一看,我們中國人,是不可任意欺負的。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