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子漢弘嗣,起復授左領軍衞將軍。漢弘上表乞終服紀,文宗嘉詔從之。服闋,方授官。
王沛,許州人。年十八,有勇決。許州節度使上官涚奇其才,以女之,署為牙門將。及涚卒,子婿田偁迫脅涚子,
邀襲位,懼監軍使不順其事,將結謀伏兵以圖之。沛竊知其謀,密告監軍,因盡擒其黨於伏匿之所。監軍範
用以其事聞,德宗乃以陳許行軍司馬劉昌裔總統其軍,賜沛手詔,令護涚之子赴上都。既至,召見,德宗謂之曰:“據卿忠義,寵宜加等。但昌裔所奏,只請加監察御史,朕意殊為不足。卿速歸,便宣付昌裔,更令奏來。”遂驛騎而還。未至許州,拜開府儀同三司、兼御史中丞,依前本職。
吳元濟反,李光顏受命攻討,奇沛節概,署行營兵馬使,別統勁兵屯於近郊。及軍合,連破蔡寇。頻詔進軍,諸將觀望,無敢先渡溵河。沛率兵五千,夜渡溵河合口,徑扼賊喉而成城。自是,河陽、宣武、太原、魏博等軍繼渡,掎角進攻郾城。沛先結壘與賊對,賊將鄧懷金率眾面縛而降。蔡賊平。沛隨李光顏入朝,光顏具陳沛功,加御史大夫。
既還鎮,光顏受詔討鄆寇。及李師道誅,詔分許州兵戍於邠,以沛為都將,救鹽州,擊退吐蕃。以功加寧州刺史,遷陳州。李絺反,詔沛兼忠武節度副使,率師討絺。絺平,加檢校右散騎常侍,遷兗海沂密節度、觀察等使。此邦新造,人情獷驁,沛明申法令,選蒐軍政,期年大理。明年,改檢校工部尚書,充忠武軍節度、陳許蔡觀察等使。卒於鎮,贈右僕。子逢。
逢,少沉勇,從父征伐有功,為忠武都知兵馬使。太和中,入宿衞,歷諸衞將軍。從石雄、劉沔破回紇於天德。果決,用法嚴。其時有二千人不上陣,官賜賞給,逢皆不與。或非之,逢曰:“健兒向前冒白刃,若無功而賞,其如冒刃者何?”王宰攻劉稹,逢領陳許七千人屯翼城,代田令昭。賊平,檢校左散騎常侍。累遷至忠武軍節度、陳許觀察等使。
李珙,山東甲姓,代修婚姻。至珙,不好讀書,唯以弓馬為務。長六尺餘,氣貌魁岸。嘗詣澤潞謁李抱真,異之,將選為衙門將,旋以酒酣使氣,復棄之。都將王虔休謂抱真曰:“李珙,奇士也,若不能用,不如殺之,無為他人所得。”抱真死,虔休為帥,乃依虔休,累為昭義大將。吐突承璀之擒盧從史,烏重胤實預其謀,珙初不知,將救從史。聞重胤受朝旨,乃觀望不進,重胤以此德之。後領河陽,乃置於麾下。然朝廷以與從史厚善,竟出為北邊一校。
元和十年,徵淮西,重胤懇表為諸道行營都虞候,詔特從之,俄以母憂去職。服闋,除右武衞上將軍。長慶四年八月卒,年六十四,廢朝一。
李祐,本蔡州牙將。事吳元濟,驍勇善戰。自王師討淮西,祐為行營將,每抗官軍,皆憚之。元和十二年,為李愬所擒。愬知祐有膽略,釋其死,厚遇之。推誠定分,與同寢食,往往帳中密語,達曙不寐。人有耳屬於外者,但屢聞祐泣聲。而軍中以前時為祐殺傷者多,營壘諸卒會議,皆恨不殺祐。愬以眾情歸怨,慮不能全,因送祐於京師,乃上表救之。憲宗特恕,遂遣祐賜愬。愬大喜,即以三千
兵付之。祐聽言,無有所疑,竟以祐破蔡,擒元濟。以功授神武將軍,遷金吾將軍、檢校左散騎常侍、夏州刺史、御史大夫、夏綏銀宥節度使。
寶曆初,入為右金吾大將軍。尋以吐蕃入寇,出為涇州刺史、涇原節度使。太和初,討李同捷,遷檢校户部尚書、滄州刺史、滄德景節度使。太和三年五月卒。
董重質,本淮西牙將,吳少誠之子婿也。勇悍,識軍機,善用兵。及元濟拒命,重質又為謀主,領大軍當王師,連歲不拔,皆重質之謀也。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督兵淮西,至郾城,元濟乃悉發左右及守城之卒,委重質而拒度。時李愬乘虛入蔡。既擒元濟,重質之家在蔡,愬乃安恤之,仍使其子持書禮以召重質。重質見其子,知城已陷,及元濟囚窘之狀,乃慨然以單騎歸愬,白衣叩伏。愬揖登階,以賓禮與之食。憲宗
殺之,愬奏許以不死而來降,請免之,且乞於本軍驅使。於是,貶
州司户參軍。
明年,轉太子少詹事,委武寧軍收管驅使,仍加金紫。十五年,徵入,授左神武軍將軍,知軍事,兼御史中丞。仍賜金,與有功者等。尋授鹽州刺史,又遷左右神策及諸道劍南西川行營節度使、檢校左散騎常侍。太和四年,又轉夏綏銀宥節度使。五年,就加檢校工部尚書。重質訓兵立法,羌戎畏服。八年八月卒,贈尚書右僕
。
楊元卿,祖子華,德州安陵縣丞。父寓,申州鐘山縣令。元卿少孤,慷慨有才略。及冠,尚漂盪江嶺之表,縱遊放言,人謂之狂生。時吳少誠專蔡州,朝廷姑息之。元卿白衣謁見,署以劇縣,旋辟為從事,奏授試大理評事。亦事少陽,後奏轉監察裏行。因上奏,宰相李吉甫深加納,自是一歲或再隨奏至京師。元卿每與少陽言,諭以大義。乃為兇黨所構,賴節度判官蘇肇保持,故免。元卿潛奉朝廷,內耗少陽之事。
及少陽死,其子元濟繼立。元卿説曰:“先尚書吝,諸將皆飢寒。今須布惠以自固也。府中有無,元卿
知之,曷若散聘諸道,卑辭厚禮,以丈人行呼羣帥,庶幾一助,而諸將大獲矣。元卿願將留後表上聞,朝廷安得不從哉?”元濟許之。元卿即
離蔡,以賊勢盈虛條奏,潛請詔諸道拘留使者。及元濟覺,元卿
陳氏並四男併為元濟所殺,同圬一
垛。蘇肇以保持元卿,亦同
被害。詔授元卿嶽王府司馬,尋遷太子僕
。
元和十三年,授蔡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未行,改授光祿少卿。初,朝廷比令元卿與李愬會議,於唐州東境選要便處,權置行蔡州。如百姓官健有歸順者,便準敕優恤,必令全活。既而召見,元卿遽奏請借度支錢,及言事頗多不合旨。宰相裴度亦以諸將討賊三年,功成在旦暮,如更分土地與元卿,即恐相侵生事,故罷前命而改授焉。是歲,既平淮西,元卿奏曰:“淮西甚有寶貨及犀帶,臣知之,往取必得。”上曰:“朕本討賊,為人除害,今賊平人安,則我求之得矣。寶貨犀帶,非所求也,勿復此言。”是月,詔授左金吾衞將軍。未幾,改汾州刺史,復徵為左金吾衞將軍。
長慶初,易置鎮、魏守臣。元卿詣宰相深陳利害,並具表其事。後穆宗悟,賜白玉帶,旋授檢校左散騎常侍、涇州刺史、涇原渭節度觀察等使,兼充四鎮北庭行軍。元卿乃奏置屯田五千頃,每屯築牆高數仞,鍵閉牢密,卒然寇至,儘可保守。加檢校工部尚書。營田成,復加使號。居六年,涇人論奏,為立德政碑,移授懷州刺史,充河陽三城節度觀察等使。太和五年,就加檢校司空,進階光祿大夫,以其營田納粟二十萬石,以裨經費故也。是歲,改授汴宋亳觀察等使。凡所廢置,皆有弘益,詔並從之。年七十,寢疾,歸洛陽,詔授太子太保。是歲八月卒,廢朝三
,贈司徒。元卿始以毀家效順,累授方鎮。然
險巧,所至好聚斂,善結
,涇人得情,亦由此也。
子延宗,開成中為磁州刺史,坐謀逐河陽節度使以自立,為其黨所告,台司推鞫得實,誅之。
劉悟,正臣之孫也。正臣本名客奴。天寶末,祿山叛,平盧軍節度使柳知晦受賊偽署。客奴時職居牙門,襲殺知晦,馳章以聞。授平盧軍節度使,賜名正臣。
悟少有勇力。叔逸準為汴帥,積緡錢數百萬於洛中;悟輒破扃鐍,悉盜用之。既而懼,亡歸李師古。始亦未甚知,後因擊球馳突,衝師古馬僕,師古怒,將斬之。悟猛以氣語押觸師古,師古奇而免之。因令管壯士,將後軍,累署衙門右職,奏授淄青節度都知兵馬使、兼監察御史。
元和末,憲宗既平淮西,下詔誅師道。遣悟將兵拒魏博軍,而數促悟戰。悟未及進,馳使召之。悟度使來必殺己,乃偽疾不出,令都虞候往之。使者亦果以誠告其人,雲“奉命殺悟以代悟”都虞候即時先還,悟劾之得其實,乃召諸將與謀曰:“魏博田弘正兵強,出戰必敗,不出則死。今天子所誅者,司空一人而已,悟與公等皆為所驅迫,使就其死。何如殺其來使,整戈以取鄆,立大功,轉危亡為富貴耶!”眾鹹曰:“善,唯都將所命!”悟於是立斬其使,以兵取鄆,圍其內城,兼以火攻其門。不數刻,擒師道並男二人,並斬其首以獻。擢拜悟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義成軍節度使,封彭城郡王,仍賜實封五百户,錢二萬貫,莊、宅各一區。十五年正月入覲,又加檢校兵部尚書,餘如故。
穆宗即位,以恩例遷檢校尚書右僕。是歲十月,移鎮澤潞,旋以本官兼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