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六月丁酉朔,賜御史中丞獨孤朗金紫。丁巳,減放苑內役人二千五百。帝好土木,自至冬,興作相繼。庚申,鄆州進驢打球人石定寬等四人。是夜,太白犯昴。辛酉,幸凝碧池,令兵士千餘人於池中取大魚,長大者送入新池。癸亥,以旱,命京城諸司疏理繫囚。以延康坊官宅一區為諸王府司局。甲子,上御三殿,觀兩軍、教坊、內園分朋驢鞠、角抵。戲酣,有碎首折臂者,至一更二更方罷。

秋七月丙寅朔。乙亥,河中進力士八人。癸未,衡王絢薨。敕鄠縣渼陂尚食管系,太倉廣運潭復賜司農寺。

八月丙申朔,以司空、平章事裴度判度支;以工部侍郎王播為河南尹,代王起;以起為吏部侍郎;以前福州觀察使徐晦為工部侍郎。是夜,太白近太微。令供奉道士二十人隨浙西處士周息元入內宮之山亭院,上問以道術,言識張果、葉靜能。浙西觀察使李德裕上疏言息元誕妄,無異於人。庚戌,以太府卿李憲為江西觀察使。丁丑夜,月犯輿鬼。加京兆尹劉棲楚兼御史大夫。癸丑,以太常卿崔從檢校吏部尚書、判東都尚書省事、兼御史大夫、東都留守、東畿汝都防禦使。

九月丁丑朔,大合宴於宣和殿,陳百戲,自甲戌至丙子方已。戊寅,河東節度使、守司徒、兼侍中李光顏卒。出內庫錢萬貫,令內園召募力士。幽州鹽軍奏:都知兵馬使李再義與弟再寧同殺硃延嗣並其家屬三百餘人,推再義為留後。壬申,宰相李程為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敕户部所管同州長宮莊宅,宜令內莊宅使管系。

冬十月乙未朔。乙亥,以幽州衙前都知兵馬使李再義檢校户部尚書,充盧龍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仍賜名載義。壬戌,以中書舍人崔郾為禮部侍郎。

十一月甲子朔,以太清宮道士趙歸真充兩街道門都教授博士。帝好深夜自捕狐狸,宮中謂之“打夜狐”中官許遂振、李少端、魚弘志以侍從不及削職。壬申,以户部尚書胡證檢校兵部尚書,兼廣州刺史,充嶺南節度使。甲申,以右僕、同平章事李逢吉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兼襄州刺史,充山南東道節度使、臨漢監牧使。乙酉,同州刺史裴武卒。己丑,詔朝官及方鎮人家不得置私白身。癸巳,以前東都留守楊於陵為太子少傅。中官李奉義、王惟直、成守貞各杖三十,分配諸陵;宣徽使閆弘約、副使劉弘逸各杖二十。十二月甲午朔。辛丑,帝夜獵還宮,與中官劉克明、田務成、許文端打球,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定寬等二十八人飲酒。帝方酣,入室埂衣,殿上燭忽滅,劉克明等同謀害帝,即時殂於室內,時年十八。羣臣上諡曰睿武昭愍孝皇帝,廟號敬宗。大和元年七月十三葬於莊陵。

史臣曰:古人謂堯無子,舜無父,言其賢不肖之相遠也。以文惠驕誕之,繼之以昭愍,固其宜也。而昭獻、昭肅,英特不羣,文足以緯邦家,武足以平禍亂。三子之行頓異,其可道哉?寶曆不羣,國統幾絕,天未降喪,幸賴裴度,復任弼諧。彼狡童兮,夫何足議!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諱昂,穆宗第二子,母曰貞獻皇后蕭氏。元和四年十月十生。;長慶元年封江王。初名涵。寶曆二年十二月八,敬宗遇害,賊蘇佐明等矯制立絳王勾當軍國事。樞密使王守澄、中尉梁守謙率軍討賊,誅絳王,上於江邸。癸卯,見宰臣於閣內,下教處分軍國事。甲辰,僧惟真、齊賢、正簡,道士趙歸真,並配嶺南,擊球軍將於登等六人令本軍處置。宰臣百僚三上表勸進。乙巳,即位於宣政殿。丙午,上赴西宮成服。丁未,宰臣百僚上表請聽政,三表,許之。道士紀處玄、楊沖虛,伎術人李元戢、王信等,並配嶺南。戊申,尊聖母為皇太后。己酉,敕鳳翔、淮南先進女樂二十四人,並放歸本道。庚戌,以正議大夫、尚書兵部侍郎、知制誥、充翰林學士、柱國、賜紫金魚袋韋處厚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翰林學士路隨承旨,侍講學士宋申錫充書詔學士。丙辰,以山南道節度使柳公綽為刑部尚書。丁己,為絳王舉哀,廢朝三。庚申,詔:君天下者,莫尚乎崇澹泊,子困窮,遵道以端本,推誠而達下。故聖祖之誡,以慈儉為寶;大《易》明訓,垂簡易之文。未有上約而下不豐,寡而求不給。朕以眇薄,遭逢內難,刷君父之仇恥,攄億兆之哀冤。而股肱大臣,羣卿庶士,引義抗請,至於再三。以圖宗社之安,以答華夷之望,俯從眾,夙夜震兢。思所以克己復禮,修政安人,宵興匪寧,旰食勞慮。夫儉過則酌之以禮,文勝則矯之以質。庶乎俗合太古,道洽生靈,儀刑家邦,以化天下。內庭宮人非職掌者,放三千人,任從所適。長宮斛鬥諸物,依前户部收管。鄠縣、渼陂、鳳翔府駱谷地還府縣。教坊樂官、翰林待詔、伎術官並總監諸職掌內冗員者共一千二百七十人,並宜停廢。總監中一百二十四人先屬諸軍,並各歸本司。餘七百三人,勒納牒身,放歸本管。先供教坊衣糧一百分,廂家及諸司新加衣糧三千分,並宜停給。五方鷹鷂並解放。今年新宣附食度支衣糧小兒一百人,並停給。別詔宣索纂組雕鏤不在常貢內者,並停。度支、鹽鐵、户部及州府百司應供宮年支一物已上,並準貞元元額為定。先造供中牀榻以金筐瑟瑟寶鈿者,悉宜停造。東頭御馬坊、球場,宜卻還龍武軍。其殿及亭子,所司毀拆,餘舍賜本軍。應行從處張陳,不得用花蠟結綵華飾。今年已來諸道所進音聲女人,各賜束放還。城外墳墓先有開劚以備行幸處,宜曉示百姓,任其修。其大逆魁首蘇佐明等二十八人,並已處斬,宗族籍沒。妖妄僧惟貞、道士趙歸真等或假於卜筮,或託以醫方,疑眾挾,已從竄。其情非惡,跡涉詿誤者,一切不問。兇徒既殄,寰宇佇康,載舉令猷,用弘庶績。佈告中外,知朕意焉。

帝在籓邸,知兩朝之積弊,此時釐革,並出宸衷,士民相慶,喜理道之復興矣。壬戌,以前江西觀察使殷侑為大理卿。

大和元年正月癸亥朔。庚午,以御史中丞獨孤朗為户部侍郎,以兵部尚書、權判左丞事段文昌為御史大夫。是夜,月掩畢大星。戊寅,以左散騎常侍李益為禮部尚書致仕,以京兆尹劉桂楚為棲管觀察使。以前户部侍郎於敖為宣歙觀察使,代崔羣;以羣為兵部尚書。癸未,以吏部侍郎庾承宣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丙申,復置兩輔、六雄、十望、十緊三十四州別駕。其諸在京及內外諸軍使等職事,並不在挾名限。己亥,以右散騎常侍、集賢殿學士、判院事張政甫為工部尚書。辛丑,以前廣州節度使崔植為户部尚書,以太子少師、分司東都李絳檢校司空,兼太常卿。乙巳,御丹鳳樓,大赦,改元大和。甲寅,敕諸道節度觀察使去任,宜具割狀,仍限新使到任一月分析聞奏,以憑0殿最。丙辰,以華州刺史錢徽為尚書右丞,以前河陽節度使崔弘禮為華州鎮國軍使。己未,以太子少保分司蕭俯為檢校右僕,兼禮部尚書。以虔州刺史韓約為安南都護。

三月庚戌朔,右軍中尉梁守謙請致仕,以樞密使王守澄代。戊寅,以前蘇州刺史白居易為秘書監,仍賜金紫。壬午,幽州李載義奏故張弘靖判官家屬凡一百九十人,並送赴闕。四月壬辰朔。癸巳,以太子少傅楊於陵守右僕致仕,俸料全給。甲午,鳳翔築臨汧城於汧陽縣西北八十里。壬寅,毀昇陽殿東放鴨亭;戊申,毀望仙門側看樓十間:並敬宗所造也。以前亳州刺史張遵為邕管經略使。乙卯,以禮部尚書蕭俯為太子少師分司。己未,忠武軍節度使王沛卒。庚申,以太僕卿高瑀檢校左散騎常侍,充忠武軍節度。己巳,貶山南東道節度副使李續為涪州刺史,山南東道行軍司馬張又新為汀州刺史,李逢吉黨也。

五月壬戌朔。戊辰,詔:“元首股肱,君臣象類,義深同體,理在坦懷。夫任則不疑,疑則不任。然自魏、晉已降,參用霸制,虛議搜索,因習尚存。朕方推表大信,置人心腹,庶使諸侯方岳,鼓洽道化,夷貊飛走,暢泳治功。況吾台宰,又何間焉。自今已後,紫宸坐朝,眾僚既退,宰臣復進奏事,其監搜宜停。”丙子,以天平軍節度使、守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烏重胤為橫海軍節度使;以前攝橫海軍節度副使、檢校國子祭酒、侍御史李同捷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兗州刺史,充兗海沂密等州節度使。就加魏博史憲誠同平章事。甲申,淮南節度、鹽鐵、轉運等使王播來朝。丙戌夜,熒惑犯右執法。

六月辛卯朔,敕文武常參官朝參不到,據料錢多少,每貫罰二十五文。癸巳,以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營田觀察處置臨海監牧等使,兼諸道鹽鐵轉運等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揚州大都督府長史、上柱國、太原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户王播可尚書左僕、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依前充諸道鹽鐵轉運使。以御史大夫段文昌代播為淮南節度使。丙申,左司郎中、兼侍御史知雜温造權知御史中丞。癸卯,詔:“元和、長慶中,皆因用兵,權以濟事,所下制敕,難以通行。宜令尚書省取元和已來制敕,參詳刪定訖,送中書門下議定奏。”甲寅,以旱放繫囚。七月辛酉朔。癸亥,太常卿李絳進封魏國公。李同捷除兗、海,不受詔,結幽鎮謀叛。癸酉,葬敬宗於莊陵。辛巳,敕今年權於東都置舉。徐州王智興請全軍討李同捷。

八月庚寅朔,以工部侍郎獨孤朗為福建觀察使,以太府卿裴弘泰為黔中經略使、觀察使。左僕致仕楊於陵讓全給俸料,許之。庚子,詔削奪李同捷在身官爵,復以張茂宗為兗、海、沂、密節度使。辛丑,邠寧節度使高承簡卒。壬寅,以刑部尚書柳公綽檢校左僕,充邠寧節度使。戊申,以諫議大夫張仲方為福建觀察使。癸丑,前福建觀察使獨孤朗卒。

九月庚申朔。癸亥,以左神軍將軍、知軍事何文哲為鄜、坊、丹、延節度使。甲戌,以左神策軍、知軍事李泳為單于都護,充振武、麟勝節度使。丁丑,浙西觀察使李德裕、浙東觀察使元稹就加檢校禮部尚書。壬午,桂管觀察使劉棲楚卒。丙戌,以諫議大夫蕭裕為桂管觀察使。癸丑,兗州復置萊蕪縣。

十一月己未朔。丙申,河中薛平奏虞鄉縣有白虎入靈峯觀。天平、橫海等軍節度使、守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烏童胤卒。庚辰,以保義軍節度、晉慈等察處置等使李寰為橫海軍節度使。癸巳,以晉州、慈州復隸河中。癸巳,以左丞錢徽為華州刺史。丁酉,右金吾衞大將軍王公亮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

二年正月戊午朔。壬申,以右散騎常侍孔戢為京兆尹。

二月丁亥朔,以兵部侍郎王起為陝虢觀察使,代韋弘景;以弘景為尚書左丞。乙己,以刑部侍郎盧元輔為兵部侍郎,秘書監白居易為刑部侍郎。庚戌,敕李絳所進則天太后刪定《兆人本業》三卷,宜令所在州縣寫本散配鄉村。

三月丁巳朔,度支奏:“京兆府奉先縣界滷池側近百姓,取水柏柴燒灰煎鹽,每一石灰得鹽一十二斤一兩,亂法甚於鹹土,請行絕。今後犯者據灰計鹽,一如兩池鹽法條例科斷。”從之。辛巳,上御宣政殿親試製策舉人。以左散騎常侍馮宿、太常少卿賈餗、庫部郎中龐嚴為考制策官。閏三月丙戌朔,內出水車樣,令京兆府造水車,散給緣鄭白渠百姓,以溉水田。

夏四月丙辰朔。壬午,以邕管經略使王茂元為容管經略使。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