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月丙子朔。戊寅,制韓建進封昌黎郡王,改賜“資忠靖國功臣”以光祿大夫、兵部尚書、上柱國、河間郡開國侯、食邑二千户張浚為尚書左僕,依前充租庸使。四月丙午朔,就加福建節度使王
檢校尚書右僕
。韓建獻封事十條,其三,太子、諸王請置師傅教導。乃以太子賓客王牘為諸王侍讀。宰相鄭綮以病乞骸,乃罷知政事。
五月乙亥朔,以國子博士硃樸為右諫議大夫、同平章事。七月甲戌,帝與學士、親王登齊雲樓,西望長安,令樂工唱御製《菩薩蠻》詞,奏畢,皆泣下沾襟,覃王已下並有屬和。
八月甲辰朔,以工部尚書陸扆為兵部尚書。韓建與邠、岐三鎮素有無君之跡,及李克用誅行瑜,心常切齒。去歲車駕將幸河東,乃令延王戒丕使太原,見克用,陳省方之意。是月,延王自太原還。韓建奏曰:“自陛下即位已來,與近輔惡,皆因諸王典兵,兇徒樂禍,遂致輿駕不安。比者臣奏罷兵權,實慮有不測之變。今聞延王、覃王尚苞陰計,願陛下宸斷不疑,制於未亂,即社稷之福也。”上曰:“豈至是耶!”居數
,以上無報,乃與知樞密劉季述矯制發兵,圍十六宅。諸王懼,披髮沿垣而呼曰:“官家救兒命!或登屋沿樹。是
,通王、覃王已下十一王並其侍者,皆為建兵所擁,至石堤谷,無長少皆殺之,而建以謀逆聞。尋殺太子詹事馬道殷、將作監許巖士,貶平章事硃樸,皆上所寵暱者。
九月癸酉朔,以御史中丞狄歸昌為尚書右丞。以刑部侍郎楊涉為吏部侍郎。制以鎮海軍節度使錢鏐為鎮海軍節度、漸江東西道觀察處置等使、杭州越州刺史、上柱國、吳王。
冬十月癸卯朔,以華州節度使韓建兼同州刺史、匡國軍節度使。硃全忠遣其將權徐州兵馬留後龐師古、兗州留後葛從周率兗、鄆、曹、濮、徐、宿、滑等兵士七萬渡淮討楊行密。制以太中大夫、前御史中丞裴贄為禮部尚書、知貢舉。幽州節度使劉仁恭大敗沙陀於安,李克用單騎僅免。
十一月壬申朔。癸酉,淮南大將硃瑾潛出舟師襲汴軍於清口,龐師古舉軍皆沒,師古被執。進葛從周自霍丘渡淮,至濠州,聞師古敗,乃退軍,信宿至渒河,方渡而硃瑾至。是殺傷溺死殆盡,還者不滿千人,唯牛存節一軍先渡獲免。比至潁州,大雪寒凍,死者十五六。自古喪師之甚,無如此也。由是行密據有江、淮之間。以檢校司空、權知兗州兵馬事葛從周為兗州刺史,充泰寧軍節度使;以潁州刺史王敬蕘檢校尚書左僕
、兼徐州刺史,充武寧軍節度使:從全忠奏也。
光化元年正月辛未朔,車駕在華州。以兵部侍郎崔遠為户部侍郎、同平章事。諸道貢修宮闕錢,命京兆尹韓建入京城計度。硃全忠遣判官韋震奏事,求兼領鄆州。時全忠軍敗之後,
自大其權,以扼鄰籓之變。幽州節度使劉仁恭恃安
之捷,
噬河朔,是月遣其子守文將兵襲滄州,節度使盧彥威棄城而循,守文遂據之,自稱留後。四月庚子,制淑妃何氏宜冊為皇后。上幸陟屺寺,宴從官於韓建所獻御莊。
五月己巳朔,以立後大赦。汴將葛從周率眾攻李克用邢、洺、磁等州,陷之。全忠署從周為三州兵馬留後。
六月己亥,帝幸西溪觀競渡。天下籓牧、文武百僚上表,請車駕還京。七月,汴將氏叔琮陷趙匡凝之隨、唐、鄧等州。敕昇華州為興德府,剌史為尹,左右司馬為少尹,鄭縣為次赤,官員資望一同五府。封華岳廟為佑順侯。
八月戊戌朔。己未,車駕自華還京師。甲子,御端門,大赦,改元光化。
九月戊辰朔,以御史中丞狄歸昌為尚書左丞。制以鎮國、匡國等軍節度使韓建守太傅、中書令、興德尹,封潁川郡王,賜鐵券,並御寫“忠貞”以遺之。建累上表辭王爵,乃改封許國公。魏博節度使羅弘信進封臨清郡王。是月,弘信卒,贈太師,諡曰莊肅。衙軍立其子副大使紹威知兵馬事,尋賜之節鉞。十月丁酉朔,河南尹張全義就加侍中。汴將硃友恭自江西行營還,過安州,殺刺史武渝,遣部將守之。汴將張存敬以兵襲蔡州,刺史崔洪納款,請以弟賢質於汴,許之。十二月丙寅,李克用將潞州節度使薛志勤死,澤州刺史李罕之乘其無帥,襲潞取之,遣其子顥乞降於汴,全忠表罕之為節度使。
二年正月乙未朔。丁未,以兵部尚書陸扆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二月,蔡州刺史崔洪為衙兵所迫,同竄淮南。時洪以弟賢質於汴,汴人遣賢還蔡,徵兵三千出征。蔡兵亂,殺賢,遂擁洪度淮。硃全忠令其子友裕守蔡州。幽州節度使劉仁恭驅燕軍十萬,將兼趙、魏。是月陷貝州,人無少長皆屠之,投屍清水,為之不。遂進攻魏州。羅紹威求救於汴。
三月,硃全忠遣大將張存敬率師援之,屯於內黃。葛從周自邢、洺率勁騎八百入魏州。燕將劉守文、單可及聞汴軍在內黃,引軍往擊之。存敬設伏內黃東,大敗燕軍,俘斬三萬,生擒單可及。劉守文以餘眾還魏州,為存敬、從周所乘,燕軍覆敗,仁恭父子僅免。汴、魏合兵躡之,趙人復邀之東境,自魏至滄五百里間,殭屍相枕。是,有白氣竟天如練,自西南徹東北,而旋有燕卒之敗。四月,汴將氏叔琮由上黨進軍攻太原,出石會,為沙陀擒其前鋒將陳章,叔琮乃退去。
六月,制以昭義節度使、檢校太尉、兼太師、侍中、潞州大都督府長史、隴西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户李罕之為孟州刺史,充河陽三城節度、孟懷觀察等使;以檢校司徒、孟州刺史、河陽節度使丁會為澤、潞等節度使:從全忠奏也。丁丑,李罕之至懷州,卒於傳舍。陝州軍亂,殺其帥王珙,立都將軍李璠為留後。丁亥,制以前太常卿劉崇望為吏部尚書,兵部侍郎裴樞為吏部侍郎,户部侍郎薛昭緯為兵部侍郎。七月,青州守海州將牛從毅擁郡人投淮南,行密遂有海州。
十一月,陝州衙將硃簡殺李璠,自稱留後,降汴,全忠表簡為帥守。
三年正月庚子朔,以禮部尚書裴贄為刑部尚書。癸卯,硃全忠奏:“本貫宋州碭山縣,蒙恩升為輝州,其地卑濕,難葺廬舍,請移輝州治所於單父縣。”從之,仍賜號為崇德軍。四月戊午,汴、魏合軍攻滄州,以報入郛之役,葛從周連陷滄德郡邑,王鎔遣使和解於全忠,令劉仁恭修好,汴、魏班師。辛未,皇后、太子謁九廟。
六月丁巳,硃全忠表陝州兵馬留後硃簡鄉里同宗,改名友謙,乞真授節鉞。從之。戊辰,特進、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王摶貶崖州司户,尋賜死於藍田驛,樞密使宋道弼、景務修並死。為崔胤所誣,言三人中外相結也。七月丁亥朔,兵部尚書劉崇望卒,贈司空。甲午,兵部郎中薛正表為右諫議大夫。以許州刺史硃友恭檢校司徒,為潁州刺史;以左武衞將軍趙霖檢左僕,為許州刺史;宣武押衙劉知俊檢校右僕
,為鄭州刺史:從全忠奏也。戊申,制以武貞軍節度、澧朗敍等州觀察處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司徒、同平章事、朗州刺史、上柱國、馮翊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五百户雷滿檢校太保,封馮翊郡王,餘如故。以武泰軍節度、黔中觀察處置等使、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
、黔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國趙崇封天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户。庚戌,制昭義節度留後、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上柱國孟遷為檢校司徒,兼潞州大都府長史,充昭義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潞磁邢洺等州觀察處置使,仍封平昌縣男,食邑三百户,從李克用奏也。以金紫光祿大夫、守兵部尚書、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孫儲守兵部尚書,兼京兆尹。乙卯,制忠烈衞聖鎮國功臣、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營田觀察處置統押近界諸蠻兼西山八國雲南安撫制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中書令、成都尹、上柱國、琅
郡王、食邑三千户、實封一百户王建可兼劍南東川、武信軍兩道都指揮制置等使,加食邑一千户,餘如故。時建攻下梓州顧彥暉,兼有東川洋、果、閬等州故也。又以忠義軍節度、山南東道管內觀察處置三司水陸發運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中書令、兼襄州刺史、上柱國、南平王、食邑三千户趙匡凝可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加實封一百户。
八月丙辰朔,硃全忠奏:“先割汝州隸許州,請卻還東都。河陽先管澤州,今緣蕃戎佔據,得失不常,請權割河南府王屋、清河、鞏三縣隸河陽。”從之。癸亥,制忠貞平難功臣、河東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師、兼中書令、北都留守、太原尹、上柱國、晉王、食邑九千户、食實封七百户李克用加實封一百户。丁卯,以朝請大夫、虞部郎中、知制誥、上柱國、賜紫金魚袋顏蕘為中書舍人。己巳,制前歸義軍節度副使、權知兵馬留後、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監察御史、上柱國張承奉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兼沙州刺史、御史大夫,充歸義節度、瓜沙伊西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庚辰,太原大將李嗣昭攻洺州、下之,執汴將硃紹宗。汴將葛從周率師赴之,嗣昭棄城而去。從周邀之於青山口,晉軍大敗,從周乘勝攻鎮州。壬午,制荊南節度、忠萬歸夔涪峽等州觀察處置水陸催運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江陵尹、上柱國、上谷郡王、食邑三千户成汭可檢校太師、中書令,餘如故。甲申,制扶危匡國致理功臣、特進、行尚書左僕、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監修國史、判度支、上柱國、清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崔胤可開府儀同三司,進封魏國公,加食邑一千户,餘如故。
九月丙戌朔,硃全忠引三鎮之師攻鎮州,王鎔懼,遣判官周式、副大使王昭祚、主事梁公儒子弟為質於汴,出犒師絹十五萬匹求盟,許之。張存敬遂自深、冀進軍,攻瀛、莫,下郡邑二十,阻雨泥濘,不及幽州。遂西行陷祁州,大敗中山將王處直軍於沙河北,進屯懷德驛。遂攻定州,節度使王郜奔太原,衙將王處直斬孔目官梁汶,出縑二十萬乞盟,許之。全忠遂署王處直為義武軍留後。乙巳,制扶危匡國致理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守太保、兼門下侍郎、平章事,充太清宮使、修奉太廟使、弘文館大學士、延資庫使、諸道鹽鐵轉運等使、上柱國、齊國公、食邑五千户、食實封一百户徐彥若可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清海軍節度、嶺南東道管內觀察處置供軍糧料等使。丙午,制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士、判户部事、博陵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崔遠罷知政事,守本官。戊申,制左僕、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判度支崔胤充太清宮使、修奉太廟使、弘文館大學士、延資庫使,依前判度支,兼充諸道鹽鐵運等使。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兼户部尚書、同平章事、上柱國、吳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户陸扆為門下侍郎、户部尚書、監修國史。以正議大夫、守刑部尚書、上柱國、河東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户、賜紫金魚袋裴贄為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同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士。以銀青光祿大夫、行尚書吏部侍郎、上柱國裴樞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户部事。辛亥,以光祿大夫、尚書右僕
、租庸使張浚罷租庸使,守本官。十月丙辰朔。辛酉,以前清海軍節度副使、朝散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上柱國王溥守左散騎常侍,充鹽鐵副使。癸未,制以保義軍節度留後、銀青光祿大夫、檢校户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上柱國硃友謙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僕
,兼陝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充保義軍節度、陝虢觀察處置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