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太宗下四年正月乙亥,定襄道行軍總管李靖大破突厥,獲隋皇后蕭氏及煬帝之孫正道,送至京師。癸巳,武德殿北院火。二月己亥,幸温湯。甲辰,李靖又破突厥於陰山,頡利可汗輕騎遠遁。丙午,至自温湯。甲寅,大赦,賜酺五
。民部尚書戴胄以本官檢校吏部尚書,參預朝政。太常卿蕭瑀為御史大夫,與宰臣參議朝政。御史大夫、西河郡公温彥博為中書令。三月庚辰,大同道行軍副總管張寶相生擒頡利可汗,獻於京師。甲申,尚書右僕
、蔡國公杜如晦薨。甲午,以俘頡利告於太廟。
夏四月丁酉,御順天門,軍吏執頡利以獻捷。自是西北諸蕃鹹請上尊號為“天可汗”於是降璽書冊命其君長,則兼稱之。秋七月甲子朔,有蝕之。上謂房玄齡、蕭瑀曰:“隋文何等主?”對曰:“克己復禮,勤勞思政,每一坐朝,或至
昃。五品已上,引之論事。宿衞之人,傳餐而食。雖非
體仁明,亦勵
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此人
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則照有不通,至察則多疑於物。自以欺孤寡得之,謂羣下不可信任,事皆自決,雖勞神苦形,未能盡合於理。朝臣既知上意,亦復不敢直言,宰相已下,承受而已。朕意不然。以天下之廣,豈可獨斷一人之慮?朕方選天下之才,為天下之務,委任責成,各盡其用,庶幾於理也。”因令有司:“詔敕不便於時,即宜執奏,不得順旨施行。”八月丙午,詔三品已上服紫,五品已上服緋,六品七品以綠,八品九品以青;婦人從夫
。甲寅,兵部尚書、代國公李靖為尚書左僕
。九月庚午,令收瘞長城之南骸骨,仍令致祭。壬午,令自古明王聖帝、賢臣烈士墳墓無得芻牧,
秋致祭。
冬十月壬辰,幸隴州,曲赦隴、岐二州,給復一年。辛丑,校獵於貴泉谷。甲辰,校獵於魚龍川,自鹿,獻於大安宮。甲子,至自隴州。戊寅,制決罪人不得鞭背,以明堂孔
針灸之所。兵部尚書侯君集參議朝政。十二月辛亥,開府儀同三司、淮安王神通薨。甲寅,高昌王麴文泰來朝。是歲,斷死刑二十九人,幾致刑措。東至於海,南至於嶺,皆外户不閉,行旅不賚糧焉。
五年正月癸酉,大蒐於昆明池,蕃夷君長鹹從。丙子,親獻禽於大安宮。己卯,幸左藏庫,賜三品已上,任其輕重。癸未,朝集使請封禪。己酉,封皇弟元裕為鄶王,元名為譙王,靈夔為魏王,元祥為許王,元曉為密王。庚戌,封皇子愔為梁王,貞為漢王,惲為郯王,治為晉王,慎為申王,囂為江王,簡為代王。
夏四月壬辰,代王簡薨。以金購中國人因隋亂沒突厥者男女八萬人,盡還其家屬。六月甲寅,太子少師、新昌縣公李綱薨。七月甲辰,遣使毀高麗所立京觀,收隋人骸骨,祭而葬之。戊申,初令天下決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諸司五覆奏,其
尚食進蔬食,內教坊及太常不舉樂。九月乙丑,賜羣官大
於武德殿。
冬十月,右衞大將軍、順州都督、北平郡王阿史那什缽苾卒。十二月壬寅,幸温湯。癸卯,獵於驪山。丙午,賜新豐高年有差。戊申,至自温湯。
六年正月乙卯朔,
有蝕之。二月丙戌,置三師官員。戊子,初置律學。
三月戊辰,幸九成宮。六月己亥,酆王元亨薨。辛亥,江王囂薨。
冬十月乙卯,至自九成宮。十二月辛未,親錄囚徒,歸死罪者二百九十人於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後應期畢至,詔悉原之。是歲,項羌前後內屬者三十萬口。
七年正月戊子,詔曰:“宇文化及弟智及、司馬德戡、裴虔通、孟景、元禮、楊覽、唐奉義、牛方裕、元
、薛良、馬舉、元武達、李孝本、李孝質、張愷、許弘仁、令狐行達、席德方、李覆等,大業季年,鹹居列職,或恩結一代,任重一時;乃包藏兇慝,罔思忠義,爰在江都,遂行弒逆,罪百閻、趙,釁深梟獍。雖事是前代,歲月已久,而天下之惡,古今同棄,宜置重典,以勵臣節。其子孫並宜
錮,勿令齒敍。”是
,上制《破陣樂舞圖》。辛丑,賜京城酺三
。丁卯,雨土。乙酉,薛延陀遣使來朝。庚寅,秘書監、檢校侍中魏徵為侍中。癸巳,直太史、將仕郎李淳風鑄渾天黃道儀,奏之,置於凝暉閣。夏五月癸未,幸九成宮。八月,山東、河南三十州大水,遣使賑恤。
冬十月庚申,至自九成宮。十一月丁丑,頒新定《五經》。壬辰,開府儀同三司、齊國公長孫無忌為司空。十二月丙辰,狩於少陵原,詔以少牢祭杜如晦、杜淹、李綱之墓。
八年正月癸未,右衞大將軍阿史那吐苾卒。辛丑,右屯衞大將軍張士貴討東、西五反獠,平之。壬寅,命尚書右僕
李靖、特進蕭瑀楊恭仁、禮部尚書王珪、御史大夫韋
、鄜州大都督府長史皇甫無逸、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李襲譽、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張亮、涼州大都督李大亮、右領軍大將軍竇誕、太子左庶子杜正倫、綿州刺史劉德威、黃門侍郎趙弘智使於四方,觀省風俗。
二月乙巳,皇太子加元服。丙午,賜天下酺三。三月庚辰,幸九成宮。五月辛未朔,
有蝕之。丁丑,上初服翼善冠,貴臣服進德冠。七月,始以雲麾將軍階為從三品。隴右山崩,大蛇屢見。山東、河南、淮南大水,遣使賑恤。八月甲子,有星孛於虛、危,歷於氐,十一月上旬乃滅。九月丁丑,皇太子來朝。
冬十月,右驍衞大將軍、褒國公段志玄擊吐谷渾,破之,追奔八百餘里。甲子,至自九成宮。十一月辛未,右僕、代國公李靖以疾辭官,授特進。丁亥,吐谷渾寇涼州。己丑,吐谷渾拘我行入趙道德。十二月辛丑,命特進李靖、兵部尚書侯君集、刑部尚書任城王道宗、涼州都督李大亮等為大總管,各帥師分道以討吐谷渾。壬子,越王泰為雍州牧。乙卯,帝從太上皇閲武於城西。是歲,龜茲、吐蕃、高昌、女國、石國遣使朝貢。
九年三月,洮州羌叛,殺刺史孔長秀。壬午,大赦。每鄉置長一人,佐二人。乙酉,鹽澤道總管高甑生大破叛羌之眾。庚寅,敕天下户立三等,未盡升降,置為九等。
夏四月壬寅,康國獻獅子。閏月丁卯,有蝕之。癸巳,大總管李靖、侯君集、李大亮、任城王道宗破吐谷渾於牛心堆。五月乙未,又破之於烏海,追奔至柏海。副總管薛萬均、薛萬徹又破之於赤水源,獲其名王二十人。庚子,太上皇崩於大安宮。壬子,李靖平吐谷渾於西海之上,獲其王慕容伏允。以其子慕容順光降,封為西平郡王,復其本國。秋七月甲寅,增修太廟為六室。
冬十月庚寅,葬高祖太武皇帝於獻陵。戊申,祔於太廟。辛丑,左僕、魏國公房玄齡加開府儀同三司,餘如故。十二月甲戌,吐谷渾西平郡王慕容順光為其下所弒,遣兵部尚書侯君集率師安撫之,仍封順光子諾曷缽為河源郡王,使統其眾。右光祿大夫、宋國公蕭瑀依舊特進,復令參預朝政。
十年正月壬子,尚書左僕
房玄齡、侍中魏徵上樑、陳、齊、周、隋五代史,詔藏於秘閣。癸丑,徙封趙王元景為荊王,魯王元昌為漢王,鄭王元禮為徐王,徐王元嘉為韓王,荊王元則為彭王,滕王元懿為鄭王,吳王元軌為霍王,豳王元鳳為虢王,陳王元慶為道王,魏王靈夔為燕王,蜀王恪為吳王,越王泰為魏王,燕王祐為齊王,梁王愔為蜀王,郯王惲為蔣王,漢王貞為越王,申王慎為紀王。夏六月,以侍中魏徵為特進,仍知門下省事。壬申,中書令温彥博為尚書右僕
。甲戌,太常卿、安德郡公楊師道為侍中。己卯,皇后長孫氏崩於立政殿。冬十一月庚寅,葬文德皇后於昭陵。十二月壬申,吐谷渾河源郡王慕容諾曷缽來朝。乙亥,親錄京師囚徒。是歲,關內、河東疾病,命醫賚藥療之。
十一年正月丁亥朔,徙鄶王元裕為鄧王,譙王元名為舒王。癸巳,加魏王泰為雍州牧、左武候大將軍。庚子,頒新律令於天下。作飛山宮。甲寅,房玄齡等進所修《五禮》。詔所司行用之。
二月丁巳,詔曰: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壽者修短之一期。生有七尺之形,壽以百齡為限,含靈稟氣,莫不同焉,皆得之於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是以《禮記》雲:“君即位而為椑”莊周雲:“勞我以形,息我以死。”豈非聖人遠鑑,通賢深識?末代已來,明闢蓋寡,靡不矜黃屋之尊,慮白駒之過,並多拘忌,有慕遐年。謂雲車易乘,羲輪可駐,異軌同趣,其蔽甚矣。有隋之季,海內橫,豺狼肆暴,
噬黔首。朕投袂發憤,情深拯溺,扶翼義師,濟斯塗炭。賴蒼昊降鑑,股肱宣力,提劍指麾,天下大定。此朕之宿志,於斯已畢。猶恐身後之
,子子孫孫,習於
俗,猶循常禮,加四重之櫬,伐百祀之木,勞擾百姓,崇厚園陵。今預為此制,務從儉約,於九嵕之山,足容棺而已。積以歲月,漸而備之。木馬塗車,土桴葦龠,事合古典,不為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