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碗提前到來的蒙古大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人報喪是一件很為難的事情,哪怕你是至高無上的皇是人,也有人情世故,別人為了追隨你,連兒子的人頭都搭進去了,你該怎麼開這個口?

可王鈺終究還是開口了,就在收到消息的第二天,他緊急召見了羌族大首領,以沉痛的心情告知了他兒子的死訊,並代表國家表示問和哀悼。這些場面話當然不能撫平老首領的喪子之痛,但又不得不説。

出乎意料的是,大首領雖則悲痛萬分,但還是表示漢羌一家,齒相依,他永不反叛,將繼續效忠大燕帝國,效忠皇帝。正當王鈺為他的深明大義而到欣之時,這位剛剛失去兒子的老人家懇請王鈺,替他報仇。

這件事情,放在任何一個作父母的身上,都是合情合理的。羌人同樣是大燕國的子民,中華的一分子,大燕也的確應該替他出這個頭,報這個仇。可問題是,政治上的準備正在進行,軍事上的準備還沒有完成,沒有十成把握的事情,怎麼幹?

王鈺不得不虛以委蛇,一面安撫他的情緒,一面摸稜兩可,但就是不直接答應這件事情。老人家見皇帝這般上心,認為報仇雪恨指可待,千恩萬謝的出了宮去。

興武二年六月,王鈺給鎮守河北的大將軍林沖發去了上諭,詢問他對蒙作戰的意見。林沖的上奏倒是很乾脆,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軍隊的組建。最高宗旨便是守土安民,勤王保國。如今敵人踐踏我國土,殺害我同胞,軍隊應該奮起反擊。

不過大將軍似乎也察覺到。向來乾綱獨斷的皇帝向他詢問意見,恐怕沒有那麼簡單。於是也綜述了一下人如今的難處。比如滅金之戰,損失較大。如今還沒有完全恢復。軍費開支龐大,國家財政支付有困難等等。

最後,來了一句總結:一切伏請陛下聖裁。

韓毅身具朝服。快步走到台階,對在外面守候的沈拓拱手道:“公公,陛下可在御書房?”

“王爺,陛下先前還問來着,若大司馬來了,就請直接進去。”沈拓對這位當年馳騁疆場,書寫傳奇,而且是唯一一位因軍功而封王地名將表示了十分的尊敬。

謝過沈拓。韓毅略整衣冠,即踏入門去。龍案之後,皇帝正埋頭批閲奏章,頭也沒抬就問道:“大司馬來了?”

“臣韓毅,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韓毅為人向來謹慎持重。這些年離開了軍隊,在京城賦閒。也就越發的小心了。古人説的好,伴君如伴虎。

“行了,你們再叫。朕也活不到一萬歲,坐吧。”王鈺將批好地奏章疊在一起,在桌上頓了頓。而後又端起茶杯,大大的喝了一口。

“朕今召你入宮,有件事情想諮詢一下你的意思。”王鈺輕咳兩聲。

“請陛下明示。”韓毅頓首道。

“哦,你先看看這個吧。”王鈺在龍案上取過一件東西,讓沈拓轉到韓毅"qzone"中稱,蒙古騎兵突襲了甘寧地區,主要針對少數民族,殺人搶劫,造成極大的損失。

但蒙古騎兵的機動極強,來也快,去也快,當西北軍趕到地時候,只看到血淋淋的殘存村落。再加上沒有朝廷的明令,軍隊也不敢越境作戰,於是上奏皇帝,請示處置辦法。

韓毅是軍人出身,跟契丹人,女真人都打過仗。這些夷族,雖然勇悍尚武,戰鬥力強,但對於大燕這麼大一個國家來説,難以致命。因為這三族,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其政治,文化都有中華的影子。

可蒙古人給他的印象太深刻了。説得難聽點,就是還沒有開化,還沒有完成從野蠻步入文明這個人類的過程。你可以儘量的嘲笑他地落後與愚昧,可你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人,最具殺傷力,對中原威脅最大,因為這是一個真正的遊牧民族。

不管是西夏,大遼,大金,都有固定的統治區域,建設有城鎮,居有定所。可蒙古人不同,遼闊的草原就是他們地家,他們尋找水草豐盛之地放牧牛羊,飼養戰馬。男人生來為作戰,女人則負責生產。燕軍如此與蒙古開戰,就好比當年漢軍驅趕匈奴,必須在一望無際的草原和大漠上,與敵展開追逐周旋。漢人有句俗話,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不管是中原,還是西夏,遼國,金國,你都有城市。你地經濟文化成果都集中在這裏。你人可以跑,城市跑不了吧?可這句話對蒙古人不適用,他們居無定所。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