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蔡府,蔡琰小心翼翼的捧着手中那張紙,像孩子一樣呵護着,臉上閃過一抹柔柔的紅暈。
“我就知道,子鴻哥哥不會忘記人家的…”此時,蔡邕走了過來,趁蔡琰一不留神,拿過她手中那張紙,一看之下,眼前一亮,不由己的唸了出來:“…金風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好詩!”(那時還沒有詞)蔡邕情不自讚道。
“爹爹…”蔡琰一把搶過紙張,羞惱之下轉身跑了。
原來齊周、田疇二人金鑾殿上面聖之後,便去了趟蔡府,主要是劉淵讓他們予蔡琰一封情書,另外就是代劉淵向蔡邕問好。
而此時,齊、田二人正與劉一在英雄樓密室之中。
“劉先生,主公讓我轉給先生一封書信。”田疇從懷裏拿出一封密封完好的書信
給劉一,心中卻有些疑慮。這劉一乃是華夏商行的掌舵人,主公怎麼會認識他?田疇思來想去,只道主公要與華夏商行合作,也便將疑huo壓在了心底。
劉一拆開信件,細細觀看,一刻之後,才好生收起,對田疇道:“田大人且告知太守大人,他的要求吾已知之,定會照辦,只管放心便是。”原來,劉淵信上所言,其一,乃是叫劉一將華夏、中原二商行總部暗中轉移到漁陽,洛陽只留個空殼子,以掩人耳目。
其二,大力收購各種民用、軍用物資,並悄悄轉移到漁陽。
其三,大價錢聘請各類匠師,送至漁陽。
其四,暗中廣收民,遣至漁陽。
按照劉淵的想法,漁陽從今往後便是他的大本營,應當盡力提升其戰爭潛力。
先便是人口。人口越多,兵源越廣,戰爭潛力就越深厚。人口越多,經濟潛力就越深,展起來才快。那麼人口從何而來?第一,劉淵在漁陽政令中就有鼓勵生育、獎勵生育的政策。但這不夠,遠遠不夠。漁陽地處北疆,人口本就不多,基數太小,便是十年二十年,政策再寬鬆,也難以達到冀州、青州、徐州等地的人口密度。
不過人口自然增長太慢,不代表漁陽總人數就不能提升。大漢天災連連,政fu**,到處都是貧苦民。只要得到了他們,漁陽騰飛也就指
可待。
其二便是資源,尤其的糧草。漁陽如今剛剛度過危機,正處在將要展的關鍵階段,各類物資奇缺。劉淵要招收民,就需要糧草將其養活,一直到他們真正安居,能夠自己生產為止。若是五萬十萬,倒還勉強能支撐下去,但若是數十萬,百十萬,那消耗的糧草簡直是天文數字!所以,劉淵才讓兩大商行竭盡全力收購糧草。
其三,人才。不論修築城池,修建馳道,開挖水利設施,鍛造農用設備、軍器鎧甲,都離不開這類專業的技術人才。不過這類人才在大漢地位很低,招收起來還算容易。
最讓劉淵為難的,還算有學問,懂知識的士子。這些人多屬眼高手低之輩,讓他們去漁陽這種苦寒之地,簡直比殺了他們還要難過。但漁陽最缺的,也是他們。劉淵想要辦學,開啓民智,卻苦於沒有教導的先生,而不得不延遲這個計劃。
齊周、田疇二人連續幾天,花了大量錢財、禮物,拜訪了閹人張讓,大將軍何進等等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之後,便也辭了劉一等人,直奔潁川而去。
為何要去潁川?原來劉淵代二人,一則接了全村人去漁陽定居;二則是為了優良麥種。
當初劉淵花幾年時間,千辛萬苦雜出比較優秀的麥種,產量比這個時代最好的麥種要高出幾倍。只要這種麥種用在漁陽,劉淵相信,不出幾年,整個漁陽的糧草儲備,定然位居大漢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