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嶽嵩山,古稱太室山,位於河南登封縣北。其山由東面太室山與西面少室山相向聳峙而成,山勢俊拔,峯巒疊嶂。上有中嶽廟、嵩陽書院、嵩嶽寺等多處古蹟,其中以中嶽廟年代最為久遠,據言始建於秦,乃最早的道教廟宇之一,歷為君王祭祀祈天之地。中嶽廟西十里的嵩陽書院,是宋代八大書院之一,程顥、程頤皆曾於此講學。
嵩山西面的少室山,山勢延綿,羣峯拔地倚天,突兀爭秀,境偉景奇,蔚為壯觀,自古便有“九鼎蓮花”之譽。
少室山北麓五峯下,松竹相依,飛瀑
濺,卻別有一番清幽氣象。山陰一片茂密的叢林之中,座落着一處靜謐肅穆的寺院,因少室山地勢而名曰少林寺。
該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乃孝文帝為天竺僧跋陀落跡嵩山、弘傳佛法而建。孝明帝孝昌三年,天竺僧達摩亦來此闡釋妙義,面壁九年,靜坐修身。後達摩被世人尊為禪宗初祖,少林寺亦因此名揚天下。
少林自建寺以來,經逢數朝,默視百代,其間幾度興衰。至明天啓年間,早已是風雨千年、眾生尊仰的名剎古寺…
這一正是金秋時節,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滿山黃燦燦一片,煞是好看。沿山腳下一條青石道上走來三個僧人,為首一僧六十多歲年紀,臉上雖已爬滿皺紋,
神卻甚是矍鑠,此即大步上坡,腳步頗為輕快。
這老僧身後二人,年紀都在三十四五歲左右,一人生得高大威猛,目中光迸
;另一人略顯瘦削,目中卻不見有何神采。二人跟在老僧身後,都是不住地東張西望,顯是第一次來到此地。
只聽那高大僧人道:“師父,這條石道恁地寬敞,我看每塊青石都有丈餘長、尺餘厚。當年修時定然費了不少人力吧?”那老僧道:“此道乃唐高宗入山拜佛時所修。嵩山山勢陡峻,本就難於行走,這條道卻從山腳下迤邐通向寺院,想來其時必費了許多周折。”那高大僧人“哦”了一聲,自言自言道:“少林派當年,可風光的緊呢!”那老僧輕嘆一聲,搖了搖頭,又覆上行。
一路無話,少時來在山門前。那瘦削僧人望了望匾額上“少林寺”三個大字,深了一口氣,上前叩打門環。片刻,山門內轉出一僧,打量幾人道:“幾位師傅…”那瘦削僧人道:“煩師兄通稟一聲,便説五台山顯通寺妙清方丈到了。”那少林僧聞言,忙合十道:“不知大師遠來,確是怠慢。大師請進。”説罷引三僧入寺。
那老僧進了山門,遊目四顧,現出古怪神情。那少林僧恭聲道:“大師且隨我到西首禪室少坐。”那老僧微微點頭。
少時來到一間禪室。那少林僧請幾人坐定,又吩咐兩個小僧上茶,跟着道:“大師少候,小僧這便去稟告方丈。”説罷出門去了。那老僧坐在室內,瀏覽四壁,神變幻不定。他身旁兩名弟子則面
陰沉,不辯喜怒。
約過了一盞茶光景,門外傳來輕微的腳步聲。那老僧原本端坐不動,聽到聲音,目中光忽盛。只聽一個蒼老的聲音道:“師兄遠道而來,老衲有失
迓,失禮莫怪。”屋內老僧站起身來,朗聲道:“貧僧來得冒昧,還望天心方丈恕罪則個。”話音未落,門外走進一僧,看年紀總有六十多歲,白鬚白眉,氣
紅潤,不矜而莊。
屋內兩個年輕僧人見此僧走入,都不由自主地合掌躬身,心下卻想:“這人便是少林掌門方丈?”這慈眉善目的老僧,正是少林方丈天心。他與幾僧問訊過後,便不再開口,注視那老僧,面上微現愁容。
那老僧笑道:“二十年不見方丈,方丈一向可好?”天心淡淡的道:“還好,還好。師兄遠來,且請到方丈中一敍。”言罷引三僧出門,向東打了幾個轉折,來到方丈禪室。
幾人入室坐定,沉半晌,天心方道:“師兄此來,不知有何見教?”那老僧冷笑道:“方丈何以明知故問?”天心蹙眉道:“陳年舊事,師兄何必常掛心間?你我皆近古稀之年,此等虛位,定要如此認真麼?”那老僧悽苦一笑道:“二十年前愁何狀,皓首思來猶未平。方丈但守誓約,不必多言。”天心黯然道:“前罹浩劫,驚悸猶存,今再自噬,其痛何如?師兄乃上智之士,望能稍念香火之情。”那老僧眉鋒一挑道:“當年我師兄弟慘遭欺凌之時,方丈可念過香火之情?”天心長嘆一聲,頓口無語。
沉默良久,那老僧道:“少林乃武林百世之師,方丈亦可算各派領袖,望能不負前言,還老衲一個公道。”緩緩起座,又道:“老衲師徒三人既來嵩山,只得叨擾方丈了。”天心道:“師兄不必客套。老衲已吩咐沙彌,為幾位備下禪房。”那老僧微微一笑,與兩名弟子出門去了。
天心憂情大起,喚底下僧人道:“請監寺和首座來,便説我有要事相商。”工夫不大,門外走進二僧,年紀都在五旬開外,一僧肥肥胖胖,滿面紅光,正是監寺天寶;另一僧身材魁梧,濃髯鐵面,乃是羅漢堂首座天際。二僧與天心同師學藝,故天心做了方丈後,便命二人分坐監寺、首座之位。
天寶見師兄面陰沉,上前道:“方丈面有憂
,不知出了何事?”天心慘然道:“二十年前那一劫雖已彌平,卻種下許多禍端。今妙清來此重提舊事,我觀其言行,料不能善了。”天際道:“莫非他仍覬覦方丈之位,不肯干休?”天心愀然點頭。天際怒道:“當年他師父活着,仍鬥我們不過,今
他勢單力孤,更不足懼。想是他在外數十年,學了幾手自鳴得意的手段,每
坐大,便起了這等痴心。難道我師兄弟怕了他不成?”天心不悦道:“師弟嗔狠外
,哪有出家人的氣象?想來這方丈之位原本是他師徒的,況且當年有約,你我豈能仗勢?”天際被師兄訓斥,面紅無語。
天寶想了一想,道:“妙清二十年來寄於五台,定是痛下苦功,以有遠圖。他當年武功便在我等之上,此時恐怕…”天心長嘆一聲道:“二十年前妖尋釁,致使我同門相殘,往事歷歷,猶在眼前,令人常懷餘悸。今若再任此孽孽相循,真不知又要生出怎樣的橫禍來!
天寶、天際似也想起甚麼,一時均各無語。此時窗外秋風瑟瑟,百葉枯凋,三人心中皆起了不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