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進軍呂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洪武三年大晉陸軍在三韓半島浴血奮戰的時候,海軍也沒有閒着,尤其是受到琉球事件的影響,海軍上下都憋着一股勁準備向林峯學習,憑藉一艘船就能為朝廷實現開疆拓土的夙願。

尤其是有了琉球島這個南方基地後,海軍就可以更加放心大膽的往未知海域進。在琉球建設任務進入到關鍵時刻的時候,一個讓海軍上下興奮不已的消息傳來:在琉球西南部還有一座大的島嶼。

頓時海軍上下把目光投向了更遠的方向,這一次海軍比第一次更加有經驗,海軍部在琉球成立了一個專門從事遠洋探險的船隊,準備南下去尋找傳説當中的島嶼。

大晉將琉球納入統治範圍後,在琉球大島留下了二十多條戰艦和部分海軍將士,組成了海軍第二分艦隊,負責琉球防務。

本來,第二分艦隊的重心,是放在西北大陸方向,也就是防備江東。但現在由於最新島嶼的出現,讓海軍將重心一下子偏向了南方。

費了不少工夫,琉球基地終於組建了一支由五艘大船、一千一百多名船員組成的探險船隊。為了保證船隊的戰鬥力,海軍部為這支隊伍配備了最好的武器,包括火槍、神臂弓、長弓等熱、冷兵器。

船隊出發的子,定在了洪武三年的八月。子一到,由五條戰船、四百水手、八百士兵和五十名求土著組成的船隊,從琉球基地出發了。

一路上但凡遇到海島。探險船隊的人員都要上去搜尋一番,然後再埋下界碑,宣示主權。所以儘管船隊的大船速度快,可是扔耗費了不少時間。

林峯去年的單獨行動,為帝國海軍打開了佔領求的大門,今年,一扇新的大門不是又可以打開嗎?

在洪武三年中旬,一支由五艘遠洋福船組成的船隊從琉球基地出發,踏上了南進的海路。

因為了有了一些經驗,海軍上下知道僅靠十幾條的小船在汪洋大海中旅途。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越是往南。海軍出行的船隊也就越大,人數也更多。

船隊出發之後,沿路上他們也遇到一些海島,但在海軍人看來。這些小島太小。比起琉球大島來説一點也沒有價值。他們除了在島上埋下界碑後依舊繼續朝南進。

經過兩個月的海上漂,海軍探險艦隊終於遇到了一塊足夠大的陸地,經過他們初步探查。他們發現這座島嶼比琉球大島似乎還要大一點。

大晉海軍人員並不知道,這一座大島乃是後世有名的呂宋島,不過在這個時候,華夏人對它還幾乎一無所知。島上生活的土人,與求人倒有幾分類似,也有獵頭的習俗。

九月初,探險船隊在大島(即呂宋島)順利登陸了。登陸之後,船員們才發現,這裏的地形,比起途中經過的那些小島,又要複雜出很多,茂密的原始森林,不要説是倭島,就是求也要遜許多。

更要命的是這裏有非常多的部落,而且彼此之間都言語不通,不要説晉人聽不懂當地人的言語,就是從琉球帶來的十幾個嚮導,包括從沿途海島上搜羅的幾個土著,也成了擺設。

不過,此時的大晉遠洋艦隊船員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手,不再是當年那個初出茅廬,行事戰戰兢兢的雛兒。

探險艦隊領導層經過一番研究決定,準備在登陸地點附近,先建起一個基地,以便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在距船隊登陸的地方十多里的地方,有一處是河入海的地方,探險艦隊決定在這裏建一座大寨。

探險艦隊一邊在呂宋搞建設,一邊將發現大島的消息傳給琉球基地,好讓後方給他們提供支援。在他們搞建設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和附近的一些土著部落發生衝突。不過面對這種情況,海軍上下已經是很有經驗了。

大晉探險艦隊的方案就是先把當地土著打怕,再讓他們歸服,同時讓他們有足夠的“自由”歸服的部落,需要為“遠征軍”提供食物和一些“勞役”而作為報償,可以獲得大晉“庇護”如果他們與其他部落發生衝突,晉軍會站在他們一邊。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