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艦隊出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時間過得很快,眨眼就到了洪武五年四月中旬,胡漢之間爆發的這場戰爭持續了快一個月,在這段時間內大晉依靠着強大的後勤力量和先進的技戰術,基本上佔據了上風。不管是幷州的匈奴人,還是河西、外、遼東三地的鮮卑人面對晉軍沒有佔到一絲便宜。

為了儘快的消滅胡人,結束掉這場戰爭,司馬遹與參軍總署的參軍們經過反覆推演之後,決定在遼東開闢新的戰場。

海軍新任第一艦隊都督李肇領着艦隊主力,準備在鯨海海域登陸,並從高句麗後方進攻,以支援正面作戰的陶侃部。

“這裏就是海參崴?”李肇望着海面上漂浮着的碎冰問身邊的參軍“陛下為什麼把這裏取名叫海參崴呢?不過這裏氣候真是太好了,我們一路走來,其他地方還在結冰,而這裏卻已經有了開化的跡象,將來完全可以作為我海軍在北方的海軍基地。”

“呵呵,是啊,至於陛下為啥取名海參崴,卑下也不清楚,可能是這裏出產人蔘吧。海軍第一次發現這裏還是在兩年前,那時海軍上下正在尋找適合的北方港口,經過一番勘察發現這裏還不錯。經過最近兩年的調查,我們發現海參崴一年基本上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處於結冰期,每年四月份基本上就可以開始通航。”

“大人,陛下之所以看重這裏,是因為海參崴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有了這處港口我們就能有效的控制整個遼東。在海參崴北方生活着挹婁族人。挹婁人在這裏生活了數百年他們一直臣服扶餘國。直到前朝期間才取得獨立地位,挹婁在236年(魏青龍四年),與曹魏建立臣屬關係,曹魏將其劃歸遼東郡管轄。”

“這麼説來這個挹婁和中原朝廷還有些聯繫?那如今挹婁的情況怎麼樣了?與我們的關係的有如何呢?”李肇有些驚訝地問。

“也説不上聯繫,挹婁存在了數百年,他們一共就跟我中原上邦取得過兩次聯繫,其中一次還是發生在秋戰國期間。如今的挹婁國勢還算平穩,雖然他們還經常受到來自高句麗與扶余的騷擾,然而他們仰慕我天朝上邦。”

“這兩年來帝國通過貿易不斷加強與挹婁的聯繫,這座港口就是最近才通過易得到的。挹婁國力弱小。不過由於他的士兵‘便乘船、善騎’。因此就算強如扶余、高句麗兩國也拿對方毫無辦法。”

“哦?看來這個挹婁國也不簡單啊!”李肇聞言若有所思道。

“大人説得沒錯,挹婁能在扶余和高句麗兩方的壓迫下存在下去,自有其道理。這一次為了支援我們攻打高句麗,挹婁人出動了一千多人支援我們。大人不要嫌人少。挹婁國總共才兩萬多人馬。”

“我們搞這麼大的陣仗。難道高句麗就沒有反應麼?”李肇心中有些疑問。晉軍在這兒搞了近兩年,他不相信高句麗人一點也沒有發現。

“怎麼可能沒有發現?最近一段時間高句麗人沒少打這裏的主意,只不過我們防備嚴密一直沒讓對方得手。不過。這次真得謝陛下!自從有了棉花之後,我們再也不怕任何嚴寒天氣,否則的話不要説打敗高句麗人了,我們能不能在這兒立足都是個問題。”

“是啊,陛下英明神武那是不必説。這次陛下讓我等在海參崴開闢新的戰場,可謂是對海軍上下抱以期望,我們絕不能讓陛下失望。”

“請大人放心,卑職等絕不敢疏忽大意。大人,看,下面的兄弟準備好了,我們下去吧!大人您先請!”大晉第一艦隊經過漫長的航行之後,終於抵達了海參崴,一百二十艘各種福船載着各種物資先後進抵剛剛有點規模的海參崴港。這個時候的海參崴,説是港口,實際上除了簡易碼頭外,全是一片荒灘。

“今後這座港口的建設速度必須加快,未來這裏是我們與遼東各族進行易的關鍵,也是我們控制遼東各族的重要後勤基地。”李肇剛一踏上海參崴就吩咐身邊的參軍道。

“嗯,請大人放心,卑下清楚。實際上自從我們掌握了三韓半島之後,這裏的建設進度明顯快了很多,畢竟從三韓半島轉運物資可比從國內方便多了。”參軍答道。

就在晉軍不斷加強海參崴力量的時候,高句麗國內面對大晉咄咄人的攻勢,不得不採取一些反制措施。為了應付威脅越來越大的大晉海軍,高句麗國內不得不讓其水師加大對高句麗海域的巡邏力度。

“諸位,馬訾水南岸城池已經全部失守,駐守南岸的三萬軍隊被全殲。兩天之前,海參崴港口來一批大晉海軍戰船,足足有一百多艘福船,那傢伙大的簡直就像一座移動的小島。據斥候來報,光是從船上卸載物資就忙活了一整天。諸位,本王以為再過一段時間,我們就將面臨從海參崴出發的幾萬晉軍的進攻。各位,我們的軍隊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應對晉人的進攻?”高句麗美川王皺着眉頭在大殿上詢問自己的臣屬。

“大王請放心,海參崴不過是個荒灘罷了,短時間內晉軍想要依靠此地威脅我後方,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就算他們有技術上的優勢,但我們也佔據着地利之便。而且我們在三韓半島東部也有兩個港口,在那裏還有我們數百艘海軍戰艦。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海軍在晉軍立足未穩的時候,將晉軍的海軍部隊殲滅在海參崴,我們一定會讓晉人在海參崴把血乾的!”曾經的晉東夷校尉,如今高句麗大將崔毖自信地説道。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