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事業之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今天兩章都是些技術資料,大家如果不興趣就不要看了,另外謝《華夏立國傳》這本書,本章很多技術資料都是引自該書。

另外,謝悼武華夏的打賞以及意見,你提的建議,我會酌情選擇,謝謝你在其他地方啓發了我,説實話我以前真沒有關注過這方面的資料,以後情節中會有所體現。)眼看就要到正月底,早就該下達到新城的旨意卻被朝中世家大臣們一直拖着,就算強如賈后者面對眾志成城的世家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將給太子的旨意又往後拖了一個月。

好在司馬遹對此早就有所預料,剛過完年,他也沒閒着整忙着規劃皇莊。

眼下皇莊內水利、道路、橋樑等工程紛紛納入正規,同時又一個好消息傳來讓司馬遹高興地差點蹦起來。原來他秘密派出的探險隊,終於有了消息,在新城附近的山裏,找到一座煤礦還有一座鐵礦。

這個消息讓司馬遹憧憬很久鍊鐵廠、機械廠終於被提上程,這下他專業對口了找到“用武之地”了!

新城縣,雖然不是什麼資源豐富地區,但是當地也有不少礦產資源,尤其是煤炭資源非常豐富,而其他如金、鐵、銅、煤、石灰石礦雖然沒有煤炭那麼多,但也夠司馬遹初期使用。

經過近一個多月的趕工,位於新城外、伊水邊的工場已經初具規模了。鍊鐵爐、鍛造房、工械房、木工房等一一修建完善開始投入運行。

再加上他招募的工匠以及他本身的技術支持,使得新城工場已開始出鐵,並開始批量製造兵器和農具。

做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司馬遹對於這些土爐破工具絕對是看不上,因為在他眼裏鋼不是一點點打出來的而是一爐一爐煉出來的。但是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把什麼平爐和轉爐搞出來,因此他只能對目前的鍊鐵爐做一些改進。

要鍊鋼首得先煉焦這是基礎。至於怎麼煉,司馬遹想了半天只記得從某某報紙看到一則披關停一批小煉焦廠的報道。中間有一段有關煉焦的説明,似乎是一個記者的賣,簡單記述了焦煤煉製的原理。

將煉焦煤在密閉的焦爐內隔絕空氣高温加熱放出水分和附氣體隨後分解產生煤氣和焦油等剩下以碳為主體的焦炭。而且還簡單講述了“萬惡”的土爐煉焦方法以批判它對環境的惡劣影響。

可什麼是焦碳?司馬遹就不知道了。他只好先做一個粘土爐,在爐窯內不隔絕空氣的條件下,藉助窯爐邊牆的點火孔人工點火,將堆放在窯內的煉焦煤點燃靠焦煤自身燃燒熱量逐層將煤加熱;然後讓煤燃燒產生的廢氣與未燃盡的大量煤裂解產物形成的熱氣經窯室側壁的導火道繼續燃燒並將部分熱傳入窯內。

延續8~11天焦炭成從人工點火孔注水熄焦冷爐扒焦打完收工。但是司馬遹卻鬱悶地現這“焦炭”好像火力一般不象是高熱量的焦炭只好再換種煤再煉。

如此兩次終於煉出火力生猛的焦炭完成了第一步。

而在煉焦炭的空餘時間司馬遹指揮工匠們對鍊鐵爐進行了改進。平爐、轉爐咱幹不了就搞個小高爐吧。

高爐的基礎是在豎爐的基礎上搭建的只是要高大和複雜的多。這個爐子有六丈多高周圍用木架圍着。周體滾圓上小下大全部密封。上面開一個小口子是進料口還有一個據水車做的運料輸送帶直接將鐵礦石、焦炭、石灰石投進去。

爐下有入風口這個入風口送入的空氣沒有直接灌入而是經過一個通道。而通道中間有一個預熱室周圍用焦炭隔層燃燒加熱使得送入爐子的空氣也是高温的。送風通道的入口是一個大風車強勁的動力和送料輸送帶一樣都是來自旁邊河水帶動的水車。

而煉出的鐵水從稍高的出鐵口放出放完之後鐵礦石中剩下的雜質和石灰石燒成了爐渣從渣口扒出來。煉出生鐵之後接着就是進來鍛打百鍊方成鋼。

學機械的司馬遹知道含碳量在2%以上為生鐵在o。4%以下為鐵在o。4-2%之間為鋼可是這百分比自己在這個環境下怎麼去把握呢?

思來想去司馬遹突然記起,中學讀過一本課外讀物的時候,提到《天工開物》裏面説過幾個鍊鋼的方法,於是馬上開始試行。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