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五章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嘭…嘭…嘭…”接連數聲物體落水的聲音響起,數十名劍修中,有近半數的人,直接被捲入滾燙的烘爐內,身軀瞬間被鐵水融化掉。

不止如此,那些沒有掉入烘爐內的劍修,身軀也全都撞擊在烘爐上。以他們體表護體元氣的厚度,本無法承受住烘爐表面數千度的高温,身軀瞬間氣化成一團飛煙。

數十名劍修,轉眼間全都遇難,只剩下一名年紀大約在四十歲上下的男子,駭然的站在原地。

楓沒有殺這個人,是他故意留下的活口。他想要知道,除去此處山峯外,龍雲劍宗在外界究竟還做下多少惡事。

虛空中,楓的身影逐漸顯現。當那名呆立在原地的劍修,看清楚楓的容貌後,不嚇得接連退了數步。

“…楓…”那名劍修惶恐叫道。本能的,他伸手摸向長劍,可未等他的手掌觸碰到劍柄,楓的身軀即如同鬼魅般貼近在他的面前,手掌死死捏住他的脖子。

“我問什麼你答什麼,若是你敢耍花樣,那些人就是你的下場。”楓冷聲説道。

見那名劍修點頭,他沉聲問道:“你們在此地煉劍有多少時間,已經煉製出多少柄階位寶劍?”覺到楓手臂錮住自身全部力量,那名劍修嚇得肝膽皆裂。他不敢做任何隱瞞,飛快的將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全盤待。

這處山是龍雲劍宗早在數十年前就發現的一處鐵礦脈,經過數十年的開採,大山內部的礦石已經被挖掘一空。

大約在兩個月前,龍翔宇派人在此地秘密安置了這樣一座烘爐,並且讓龍五公子親自負責,在此地煉劍。

這名劍修告訴楓,所有的生魂都是龍五公子一個人負責收取的。眼下煉劍的生魂已經耗費的差不多,龍五公子又去秋楓國城市內,收取生魂了。

“龍五公子是什麼人?”楓問道。

那名劍修搖了搖頭,回應道:“我也不知道龍五公子是什麼人。只知道他在三個月前才來到龍雲劍宗,並且已經被龍宗主收為義子。”

“那你們在兩個月內,煉製了多少柄階位寶劍?”楓再次問道。

“五千…哦,不,七千柄。一個月前,龍五公子曾經回過龍雲劍宗一次,帶回去五千多柄寶劍,前幾,他又收走兩千多柄寶劍。現如今,此地剩下的寶劍,只是最近三煉製的量。”劍修緊張回答道。

口處,傳來陣陣急促的腳步聲,顯然那些護衞者也察覺到此際山內的異常。

應到那些劍修至多再有三媳間,就會趕至此地,楓目光一寒,手掌猛然一抖,直接捏着那名劍修的脖子,將其投入烘爐內。

轉身一刻,楓的左右手已然多出兩柄寶劍。右手握着的赤紅寶劍乃是炎焱靈劍,而楓左手握着的則是燊樂靈劍。

楓做好戰鬥準備的同時,小白也飛入半空中,做好一切準備。它那茸茸的爪子內,分別彈出五鋒利如劍的利爪。

沒等楓出手,它的身軀猛然彈出去,徑直上那些衝進來的劍修。

“嘶…”一聲輕響,小白的爪子直接將一名劍皇強者的咽喉撕扯的粉碎。

那些劍修見到小白,全都愣了一下,旋即全都揮舞着兵器,向小白的身軀斬去。

“鏘”一聲脆響,在那些長劍即將落在小白身畔時,一道紅劍芒從斜刺裏來。劍芒以摧枯拉朽之態,將諸多劍修手中長劍全都撞擊的粉碎,與此同時,劍芒在虛空中一掃,圓弧形的劍光擴散開去,瞬間令數十人同時被斬成兩截。

“小子,你太狠了吧。不是説好了,殺人的事情給我麼?”小白望着一地的死屍,眼中滿是羞惱之

見小白為沒能殺到人而生氣,楓無奈的搖了搖頭。

他指着窟外面茫茫的曠野,説道:“小傢伙,你急什麼。這些蝦兵蟹給我處理就好,而你要對付的是那些趕來的援軍。現在你去山外面,做好戰鬥準備,據我查探,此際百里之外,至少有一支由百人組成的劍修隊伍,正在向此地趕來,你不是要殺個過癮麼,那些人就給你了。”聽聞楓説外界又有人來送死,小白一陣興奮。它連招呼都沒和楓打,如飛般衝出窟,直接向來人所在的方向撲去。

小白走後,楓伸手拍了一下炎焱靈劍的劍體,説道:“炎焱,那座烘爐給你處理。切記,無論鐵水還是烘爐,連一絲一毫也不要留下。”炎焱靈劍赤紅,仿若有無數火光繚繞的劍刃上,浮現出一張狡黠笑臉。

“嗖”的一下,炎焱靈劍飛出去,直接撞擊在烘爐表面。

一聲巨響,烘爐被炎焱撞碎。未等內裏鐵水飛濺,爐體碎片飛散,炎焱化作一道飛鴻,上下飛舞頃刻,直接用自身熱量,將鐵水蒸發,將烘爐碎片絞纏成鐵粉。

房間一側,楓來到寶劍堆砌地點,伸手攝取一柄寶劍進入手心。

不用開啓望氣之瞳,他即清楚的判斷出,這柄寶劍是名副其實的厲級階位木系寶劍。

手掌在寶劍上一抹,寶劍內裏的靈氣悉數被他入,而寶劍則在嗡的一聲震顫後,直接化成鐵屑。

確定這些使用人魂煉製的寶劍,並不影響自己的收後,楓心神微微一動,已然想到了一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主意。

龍雲劍宗不是一直用生魂煉製寶劍麼,那他也完全可以採用同樣的方法對付龍雲劍宗。

下一步,他要找到掌握着攝魂之術的龍五,將術法學會,而後在未來殺死龍雲劍宗弟子時,全部將生魂提煉出來,以作後煉劍之用。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