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朱由檢以為他默認了,就命滿桂去衣服顯示所受之傷,那意思是指責袁崇煥蓄意而為。
袁崇煥這才聲辯:“當時滿桂在城北戰,臣在城南
戰,互不相干。滿桂受傷,與我何干?”但現在問題已經不是滿桂的問題了,那只是個藉口,就算袁崇煥説關他
事,也不頂用。朱由檢大聲下令:“着錦衣衞拿擲殿下!”錦衣衞一擁而上,把袁崇煥的朝服
去。
隨即他便被押解到西長安門外的錦衣衞大堂,投入了鎮撫司監獄。
朱由檢演了這麼一出,內外震驚。特別是當場的祖大壽,大為驚訝,以至於渾身戰慄,舉止失措。
在一旁的內閣大學士成基命細心地觀察到了祖大壽的“心悸狀”立即頓請求皇上慎重慎重再慎重,並且説,敵人還在城下,不能逮捕最高指揮官。(時皇太極主力已退,但遵化等重鎮仍在後金手中。)連周延儒也極力勸諫:“臨敵易將,兵家所忌。”朱由檢回答道:“勢已至此,不得不然。朕把遼東事務託付給袁崇煥,他身為督師,對於胡騎如此猖狂,事前一點都沒有預防,導致敵軍深入內地,雖然夜兼程赴援,但坐誤戰機,功不抵罪,暫時革職,聽候審查。”袁崇煥玩完了,明眼人心裏早就清楚了,但是朱由檢這時逮他,時間不對,這是大部分大臣的看法。當然不能説出來,説出來就是質疑皇上的英明。
“平身吧。”朱由檢噓了一口氣,趙謙也噓了一口氣,今天好像不關自己的事。他心有餘悸地想:身居高位,壓力不小。
有些時候,朱由檢可以對袁崇煥很好,可以要什麼給什麼,可以把自己的衣服下來給他穿,而有些時候,比如現在,直接送大牢裏蹲着吧。
人本來就是變化中的事物,什麼一生一世,一萬年,海枯石爛,都是幻想中的自娛罷了。
周延儒身為內閣輔,穩定京師局勢的職責不容推卸,現在袁崇煥被逮,後果嚴重,周延儒這時立即奏道:“袁崇煥獲罪,各路勤王將領由誰來統領?請皇上示下。”朱由檢看了一眼一身是傷忠義可嘉的滿桂,説道:“提拔大同總兵滿桂總理軍務,節制各路勤王之師。”朱由檢一直惦記着怎麼倒袁崇煥,此時心力憔悴,有欠深思,這樣幹無異於火上澆油,因為沒有考慮到遼東將領的逆反心態。
孫承宗立即道:“皇上,遵化等重鎮尚在東夷之手,遼東軍隊沒有了主帥,不是戰敗就是潰散。今的上策,只有釋放袁崇煥來維繫軍心,讓他立功自贖,又可以保存遼東的勁旅。”袁崇煥和孫承宗有師生之誼,朱由檢懷疑是孫承宗有私心,想為袁崇煥求情,遂沉
未答,況且他費了那麼大勁
倒了袁崇煥,沒有再放他的道理。
朱由檢道:“此事下午再來冬暖閣商議。”下午時分,接到召見令的只有內閣大臣等重臣,趙謙等非權力中心的人自然去不了。
誰接任勤王軍主帥的問題,孫承宗提議袁崇煥復出,梁廷棟不以為然:“遼兵有祖大壽在,不至於潰散。”孫承宗説:“哪裏有鳥巢傾翻雛鳥可以保存的道理?祖大壽一介武夫,決不會屈從。”周延儒問道:“你擔心祖大壽會反叛?”孫承宗幹過遼東經略,對這些事太有經驗了,十分肯定地點了點頭。
周延儒再問:“幾天之內?”
“不出三天。”事態的展果然不出孫承宗所料,遼東將士平素對袁督師十分恩戴德,祖大壽又與滿桂積怨甚深,袁督師被逮,要祖大壽聽滿桂節制,
起遼兵不滿。祖大壽唯恐遭到連累,在十二月初四
早晨,悍然率領遼兵東行,踏上回歸寧遠之路。
這一突事件引起朝廷的震驚,敵兵還未完全退去,一支最有戰鬥力的勁旅撤走,後果不堪設想。
朱由檢心力憔悴,一連幾個晚上都沒睡個安穩覺了,手下的帶兵將領在皇帝的聖旨面前,拍**走人。他憤怒的同時,心中隱藏着深深的無奈,朝廷武力疲憊,稍微能打的遼東鐵騎全是驕兵悍將,這些兵還是自己的嗎?
孫承宗見了皇帝説道:“祖大壽並沒有反朝廷之意,只是害怕由袁督師牽連到他們。要想召回祖大壽,非得有袁崇煥的手書不可。”朱由檢嘆了一口氣,説言之有理,看了一眼梁廷棟:“你等運籌何事?動輒張皇失措,事情既然可行,還不趕快去辦!”於是內閣六部一行高官趕忙來到監獄,對袁崇煥多方開導,袁崇煥執意不肯:“祖大壽之所以聽我的話,因為我是督師,如今已是罪人,哪裏還能得到他的信任?”孫承宗自然不信,心道你翅膀長硬了,在老子面前唬誰呢?
“你隻手擎遼,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天下之人莫不佩服你的忠義,諒解你的心情。作為臣子,只要有利於國家,不惜獻身。死於敵人與死於律法,究竟哪一個更值得呢?”袁崇煥這才欣然從命,當即給祖大壽寫了書信,言辭極其懇切,要他顧全大局。
朱由檢立即派專人拿着袁崇煥的書信去召回祖大壽。信使星夜疾馳,終於在距離錦州一路程的地方追上了祖大壽一行。祖大壽下馬捧讀袁督師的書信,泣不成聲,全軍上下一起痛哭。隨軍同行的祖大壽老母問明緣由,果斷地説:“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是因為失去了袁督師。幸好還沒有死,你何不立功為他贖罪,乞求皇上赦免。”將士們聽了踴躍歡呼,祖大壽這才下令退回北京。
朱由檢聞訊,大喜過望,頓時又閃現出重新起用袁崇煥統領遼兵的念頭,甚至還説:“守遼非蠻子不可!”事情似乎有了轉機。
大學士孫承宗也在從中斡旋,一方面希望皇上對祖大壽的行動予以諒解,另一方面送去一封密信,勸祖大壽趕快向皇上檢討,表示願意立功為袁督師贖罪。祖大壽終於取得了皇帝的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