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三五小橋換大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幾個大臣從冬暖閣出來,温體仁“哼”了一聲,氣沖沖地走前面去了。趙謙急忙讓道,已經不在皇上面前,這會兒和温老衝突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趙謙知道畢自嚴在後面,故意放慢腳步,等着畢自嚴,好説幾句話。在這個當口,趙謙是不敢私下去拜訪畢自嚴的,免得有朋黨之嫌。

畢自嚴也很配合,兩步做成一步走,追上趙謙,小聲説道:“廷益敢和元輔爭鋒相對,膽識令老夫佩服。”

“趙某懷皇恩,不敢有私心,為朝廷社稷力爭而已。”因趙謙加封兵部尚書銜,當然,他是不能執掌兵部的,只是給一個地位而已,但已和畢自嚴一個級別,遂不必自稱下官。

趙謙低聲道:“與鄭芝龍爭食,光是武力相是不成的,趙某還需鄒維漣,請閣老多多提攜之。”畢自嚴點點頭:“廷益只管放心,此事老夫自有主張…對了,最近皇上對前朝實錄的修編不甚滿意,獲罪者甚多,聞楊嗣昌通考證,又是廷益的祖師,廷益此去江南,能否借道湖南,詢問一下楊老的意思?”趙謙聽罷心道,畢自嚴等人難道要想楊嗣昌復起了?趙謙正在思考其中關節,突然覺還未答話,忙拱手道:“趙某定然照辦。”這時畢自嚴突然提高音量道:“哎呀,廷益,那副字畫老夫可是找了好久,那就多謝了。”趙謙一愣,隨即察覺到有人走近了,馬上神為之一變,笑道:“又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閣老不必客氣。”

“那老夫告辭了。”

“閣老請慢走。”趙謙回到府中,對饒心梅説道:“傳下去,即刻收拾東西,明便啓程南下。”因昨天趙謙還説這次到京師,得為鄒維漣的事有一陣子忙活,現在卻急着要走,便不解地説:“出什麼事了,東家為什麼這麼着急?”趙謙道:“沒什麼事了,鄒維漣的事,用不着咱們心,畢自嚴要恩公楊老出山,元輔是不會輕易答應的,畢自嚴一定會借鄒維漣的事投石問路。福建那邊,建寧府被襲擾了數月之久,恐難長久,建寧府一失,各處要道失守,要奪回來得花大量時間,我們得儘快救援。”趙謙來京師的時候,走了一個多月,因為要皇上有個等待的過程,體現出路途遙遠,召之不易。去的時候,快馬輕舟,不到一個月便到了杭州,召集了張岱韓佐信等人。

到了杭州,趙謙卻不急着率軍救援建寧府,一面張岱招募新兵,又命應天府製造局趕製火器,一面派人去了湖南,尋訪楊嗣昌。

這下杭州的官員知道趙謙確有背景了,罷職不過數月,不僅復職,還升了一級。杭州官員,紛紛表示效忠,趙謙以籌集軍餉為名,收受了無數錢財。

,趙謙正在吃飯,饒心梅走了進來,説道:“東家,府上送來幾封急報,韓先生叫奴婢立刻送東家過目,奴婢這才…”趙謙道:“不打緊,你看一下,説給我聽。”

“是。”饒心梅故意將漆封面對趙謙,然後扯開信封,瀏覽了一遍,然後説道:“孟將軍報,今年秋闈,杭州主考官是知府史可法。去歲在公眾地方謾罵東家者,全部落榜。”趙謙繼續吃飯,頭也沒抬。

饒心梅知道他在聽,又扯開一封,看完説道:“張將軍報,西虎營新增軍士三千餘人,請撥軍費四十萬兩,用於軍餉糧草及向製造局購置新火器。”趙謙加快了吃飯的度,飯量便是工作量,得先吃飽了不是。

“韓先生報,去湖南武陵拜訪楊老的人已經回來,楊老閉門謝客,多次努力,但沒能見到楊老。”

“啊?”趙謙將嘴裏的菜飯吐回了碗裏,急忙站了起來“叫韓佐信到書房見我。”

“是,奴婢這就去叫韓先生。”趙謙急衝衝地出了房門。饒心梅也走了出來,走出正房,向右拐,是一個長廊,書房就在長廊的盡頭。

長廊上兩個丫鬟正端着菜走過來,饒心梅喊住她們:“東家吃過了,不必送過去,去將房間打掃了。”雖同是府上的奴婢,身份還是有別的,兩個丫鬟恭敬地説道:“是。”饒心梅出了從走廊過去,出了月門,去叫韓佐信,而趙謙去了書房。

過了一會,饒心梅推開書房的門,走了進來,説道:“東家,韓先生到了。”

“快請進來,上茶。”韓佐信入,趙謙請他坐了,皺眉道:“佐信派去的是什麼樣的人,怎地連楊老的面也沒見着?”韓佐信面不改,説道:“此人是佐信的同窗,叫容七,大人見過,幾年前大人在西北黃陵縣困時,佐信也是派的此人給大人報信。容七沒有見到楊老,那就算是佐信親自去,也是見不到。”趙謙的眉頭還是沒有舒展開來,説道:“那如何是好?”

“佐信以為,楊老只會接見一個人。”

“誰?”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