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人,刺客已經招了。”一個將官説道。
趙謙放下茶杯,一點也不意外,人始終是人,這個世界上,像江姐這樣的人還是不多的。
“這是刺客的供詞。”將官將一紙文書呈了上去。
趙謙接了過來,大致瀏覽了一遍,説道:“他沒有供出元…沒有供出上邊的人?”將官道:“那人一直在討饒,卑職看他是真不知道上邊指使他們的是誰。”
“好了,你下去吧。”供詞裏説道他們是京師的一個刺客組織,上峯不知是誰,一直是單線聯繫。不過趙謙猜也猜得出來,京師的,除了元輔,還有誰要殺自己?
這時僕人在門外躬身道:“東家,韓先生來了。”不一會,韓佐信急衝衝地走了進來,説道:“大人,剛收到的消息。皇太極派遣奇兵偷襲洪承疇在塔山的護餉之兵,官軍毫無準備,被打得潰不成軍,官軍好不容易籌集起來的一年軍餉,盡為清軍所有,並被佔領了杏山,官軍糧道被截斷,情勢十分危急!”趙謙騰地站了起來“消息從遼東傳到杭州,起碼也得半個月時間,這會兒,説不定洪承疇已經…温體仁誤國,這次一定要他付出代價!”趙謙面目猙獰,不僅憤怒遼東戰事,更憤怒温體仁使用下三濫手段買兇殺人。
“立刻緝拿浙江市舶提舉,收羅證據,隨我上京!”
“大人!”韓佐信勸阻道“遼東鋭喪失殆盡,大明要恢復元氣,不知何年何月,大人何必再去京師?”趙謙自然明白韓佐信的意思,韓佐信就是想讓趙謙擁兵自重,伺機自立。趙謙沉
許久,説道:“我等食大明之祿,豈能在此時背棄朝廷?佐信且勿再言!”實際上趙謙也考慮過很久擁兵自立的想法,這個時候的朝廷,戰力不堪,想要剿滅自己也非易事。但是看現在這番模樣,肯定不久滿清就會入關,自己這樣的叛臣,處境尷尬,被世人所棄,到那時候該何去何從?
投降滿清趙謙是不願意的,人總是會堅持一些東西。
所以趙謙否定了這個時候擁兵自立的想法,那是自掘墳墓。
韓佐信也想到了這一點,説道:“佐信非勸大人背棄朝廷,大人可以遙奉,擴展勢力,待有利之時…”趙謙明白韓佐信想説挾天子以令諸侯,無非就是擁立一個朱氏血脈,霸佔一方。實際上南明的幾個小朝廷就是這樣做的,弘光帝,永曆帝,隆武帝都是軍閥擁立的皇帝,但是南明的結局如何呢?
不能説南明時期沒有奮圖強的仁人志士,但是始終逃不出歷史的車輪,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力量,有時候顯得非常渺小。也不能説明代的中國人就多麼腦殘,這麼多人都沒有辦到的事情,趙謙有點心虛。
怪不得很多有見識有才能的人投靠了滿清,這些人,並非愚蠢之人,只是信念崩潰罷了,或者在為自己明哲保身的幹法找藉口,什麼“亡國不亡天下”的論調就是代表。
趙謙看着韓佐信的眼睛説道:“皇上如果…對我們並不是好事。”韓佐信慢慢咀嚼着趙謙的這句話。
你可以説朱由檢志大才疏,讓國土步步淪喪,但是如果沒有朱由檢,南明朝廷時漢家實力的分崩離析就是好例子。
就像有些人罵校長,但是沒有他,軍閥依然在割據,各自為政,自顧自保。
趙謙想了許久,説道:“我一定得上京去,在這期間,佐信要協助鄒維漣加緊籌辦新式水師,海税收入乃是我等既定方略,萬不可放棄。”韓佐信道:“元輔被急了,乃是不折手段之人,大人一定要小心為上。”趙謙鐵青着臉道:“叫張岱加緊擴軍備戰,萬不得已之時,揮軍北上!”這時,韓佐信才確定,大人非愚忠之人。調兵
宮的事他都敢下命令,還有什麼事不敢做?
十三年初,趙謙依照成例要回京述職,便利用這個機會,密帶了温體仁罪證,乘船沿運河北上。
張岱為安全,勸説趙謙乘兵部炮船北上,趙謙以為然,在這個時候,還是顧及點小命好些。
行了十天,果然得到洪承疇戰敗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