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林逋又為宋玉延介紹僧人:“錄方小郎君,這位是奉先寺的智圓大師,字無外,又號潛夫。”宋玉延覺得這位大師的法號有些耳,細想之下很快便想起了她認識知禮時,曾知曉知禮跟人爭“山外派”與“山家派”哪門佛法才是正宗的天台山的,而與知禮互相寫書對罵的,可不就是叫智圓嗎?!
“世界也太小了。”宋玉延暗暗驚歎。
宋玉延沒有受智圓跟知禮的紛爭的影響而對智圓產生先入為主的惡劣印象,因為她對佛門之事並不清楚,這二人所爭之事也無關道德、人品,故而林逋在給她介紹智圓時,她也能心平氣和地與智圓打招呼。
智圓沒有久留。他走後,林逋也記起答應幫忙指點一下筍兒這個少年的事情,他先考校了筍兒幾題,摸清楚筍兒的水準後,然後指出了他的強項與弱項,再告訴他,從哪些書入手、如何思考才能更加迅速地彌補弱項。
宋玉延在一旁聽着,竟也覺得受益良多,她尋思着林逋不愧是被稱為通曉經史百家的高潔隱士,所提之要點鞭辟入裏,連她都有種豁然開朗的覺。
她見筍兒聽得認真和仔細,便也沒有打擾他們。
等她們離去時,她問筍兒的心的體會,筍兒想了想,問道:“大哥,我明還能來向先生請教嗎?我自個兒來,無需再勞煩你陪同,你與嫂子難得出遠門遊玩,還是該去好好玩耍一下才是。”宋玉延反問:“你問先生了嗎?”
“先生同意了。”宋玉延笑罵:“行呀,都學會先斬後奏了。”又道,“這於你而言是受益無窮的,我又豈會反對呢?”回去之後,唐枝也問筍兒收穫如何,聽了他的決定後,她有些擔憂:“你一個人過去沒問題嗎?”
“我已經十五歲了,不會有問題的。”筍兒道。
十五歲在這時代的人的眼裏已經不是孩童了,唐枝也沒有過多地擔憂他的安危。
而後唐枝問宋玉延:“杭州城已經逛過了,你的目的僅是來逛杭州城嗎?”宋玉延笑道:“知我者阿枝也。確實,我來杭州其實也不僅僅是為了遊玩……我老早便聽聞錢塘江海塘之名,故而特想來見識一番。”作為中國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錢塘江觀一直都是後世的新聞熱點,而人們之所以能在錢塘江觀
,也是得益於海塘的修築。
但是在後世之人那麼幸福地觀時,古人卻為海
而頭疼不已。海
不僅使得周圍的農田都成了江面,還有威脅到杭州城的安全,故而古人面對
時,絕對不會有什麼欣賞壯麗的景緻的心情。
宋玉延學的是水利工程,而且被系統來這兒之前,她正在進修的便是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雖説在海岸工程方面她不是專
,但是錢塘江海塘的修築歷史,她還是瞭解過的。既然她來到了杭州,那麼自然是得去見證一下這時期的海塘修築情況。
一百年前,吳國的國君錢鏐便曾下令修築海塘,而唐代用的土塘總是容易被沖毀,故而他採用了“石囤木樁法”,就是將石頭裝進用竹子編的籠子裏,然後放在海岸,再用木樁將石籠固定在中間,再在上面加上石塊,增加堤身的重量。
而這種辦法幾乎是目前生產水平能到達的最好的了,那李冰修都江堰,用的也是將石頭裝進竹籠裏,堆填出一個堰來,這種做法叫“楗尾”,故而又稱為“楗尾堰”。
錢塘江的海塘一直到清代,人們才想出用石塘來代替“石囤木樁”塘,到了民國時期才開始使用混凝土材料。
總而言之,錢塘江海塘的發展歷史其實就是中國古代的生產水平的發展歷史,宋玉延有必要親眼見證一下那些早已被淘汰的技術。
另外,她也想從中學習,然後回到明州後便能給唐浩提供一些建議。
唐浩自當縣丞以來,便時常為海水倒灌,使得土地鹽鹼化、農田受災眼中等問題而頭疼不已。恰巧朝廷上下都頗為重視治河以及水利工程,若是能修築出一些海塘工程,也是政績一件。
明州的頗有規模的海塘最早的修築記錄是王安石在鄞縣為縣令時讓人修築的海塘,故而又名“王公堤”。修築的方法與錢塘江海塘相同,當然,在他修築之前,隔壁餘姚縣的縣令謝景初便已經修築了一條長2.8萬尺長的海塘,還請他幫忙寫了一篇《餘姚縣海塘記》。
這種辦法修築的海塘幾乎年年都會被海衝毀,故而每年每任縣令幾乎都會補修海塘。
宋玉延沒見着王安石大佬的影子,明州自然也沒有初成規模的海塘,有的也就是百姓自發修築的散的海塘。
宋玉延知道鹽鹼地可以種植白蠟樹,但是種樹也不是辦法,最好的還是要修築海塘。
唐枝聽她説想見識海塘,可聯繫到她幫宋氏族裏規劃和修築的河渠,她突然便明白了什麼。也沒有説破,而是點點頭,假裝她又信了。
宋玉延對此有些許內疚,為她一直以來這麼忽悠和瞞騙唐枝而到心虛內疚,可惜她無法説明自己的來歷,萬一唐枝無法接受呢?所有有時候她會告訴自己,這是善意的謊言。
____宋玉延跟唐枝去錢塘江觀察海塘後,宋冰、烈嬸便一如既往地走街串巷,讓他們完全閒下來是不可能的,他們見到杭州有這麼多新奇的玩意兒,便想收購一些帶回明州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