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20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因為自己偷懶所以給了別人可乘之機,只説自己去小解了,回來看見有人想動手腳,被他嚇退了。

唐浩也懶得追究他是去上廁所了還是偷懶去了,他到了那兒後,嘗試用手推一下那塊磚,發現粘合得還是很牢固的,一點也沒被推鬆動的跡象。

他很是高興,讓人將宋玉延喊來。

宋玉延的關注點卻在昨夜的那個人的身上:“你看清楚他的臉了嗎?”雜役悻然:“天太黑了,沒看清楚。”唐浩也從水泥製作成功的喜悦中回過味來:“明知這事是官府辦的,什麼人這麼大膽敢動手腳?”

“定是從頭到尾都知道我們在做什麼,而且又不希望我們做成功這事的人。不過他大抵是沒想到,水泥的強度還可以,他沒成功就鬧出了動靜來。”宋玉延道。

唐浩思索了片刻,讓底下的人去查所有參與了製造水泥的人裏,有沒有什麼可疑的人。

宋玉延對這嫌疑人也沒什麼頭緒,便把重心放回到水泥上來。她拿來錘子,讓一個力氣比較大的壯漢去敲打那面牆。

眾人本以為這麼大力氣下去,那塊磚肯定會飛出來,結果那壯漢敲打到手麻了,那塊磚才只有些鬆動,而整面牆都還是好好的。

唐浩咂舌:“水泥這般強悍的嗎?”宋玉延道:“這並非全是水泥的功勞,而是我當初讓人砌牆時,便用了‘平磚丁砌錯縫法’,這種法子砌起來的牆很厚,城牆便是這麼砌的。而修築海塘,只是薄薄的一面牆自然是不夠的。”宋玉延又讓人合力推這面牆,五四個人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這面牆給推倒,而且倒下後,除了個別磚塊會散開來之後,其餘的磚塊都還連結在一起,可見水泥的粘合還是較好的。

宋玉延卻不是很滿意,她知道這種工藝製造出來的水泥強度應該在200-300號之間這是水泥強度的標號,標號越大表示強度越高,抗壓抗拉承受能力越強。

這個強度的水泥用於建築物修築還行,修築海塘的話,不出五年,肯定會些地方會被沖毀。

唐浩聽了她的話很是無語:“宋大郎可知朝廷對橋樑、河渠等的要求是多少年?”宋玉延看着他,他道:“五年,五年內出什麼大事,則追究督造之人的責任。而海塘……宋大郎又知道要求是多少年嗎?”宋玉延試探道:“五年?”唐浩道:“錢塘江海塘,年年被沖毀,屢毀屢修。明州也有不少散塘,皆由木樁、土等夯成,一年毀好幾次,也是屢毀屢修。可是卻很少追究過匠人的責任——因為壓便追究不來。”更主要的是橋樑河渠等工程,是會將將工程督造者或是工匠的名字刻在上面的,哪一環節出了事,便直接問責那工匠。比如黃河決堤,往往會有很多官員被問責,可是卻很少見海塘被沖毀,有大批人受牽連的,究其原因是朝廷重視河渠等水利工程,海岸工程在面對大時,也有些束手無策。

宋玉延沉默了片刻,然後才道:“我不能因為如此,便降低要求。”習慣了工程質量要求是二十年起步的,突然降低到五年,她覺得很有壓力。

唐浩問:“還有更好的水泥?”

“有是有,不過得在工序上更加費心。”唐浩讓宋玉延去做,他自己則先拿着成果去向寧直、範知州稟報。

二人被驚動了,也跑到那兒去看了一次熱鬧,範知州還組織了別的縣令一起去。看得眾人都是一臉懵:“本官只知道粘土與礦灰能粘合磚塊,但是卻不夠牢固,可為何同樣是粘土、礦灰,為何加了石膏之後,便能發揮如此作用?到底是如何想出這種法子來的?”宋玉延覺得本國被稱為吃貨大國,一點也不奇怪,因為火藥的發明是因為煉丹,石膏的作用也只被當成中藥……或許正是因為百姓的吃貨本質,限制了科技水平的發展吧!

____在親眼見證了水泥的作用之後,範知州趕緊上書朝廷,請求朝廷撥款給他修海塘。還將宋玉延“發明”的水泥作用等一併上書説了,當然,他也沒提到宋玉延的名字,畢竟一個普通身份的百姓還不夠資格出現在給官家看的摺子上。

朝廷對“水泥”也頗為興趣,然而知道要製作出水泥,必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後,又猶豫了起來。

有的官員靈機一動:“若是將那水泥應用到河渠的修築上,豈非能有效防止決堤?”還有人認為:“這種法子應該上給朝廷,不應該外傳。若是能用在城牆修築上,還怕那契丹人攻牆不成?”官家見這些人越扯越遠,只能開口把話題轉移回到範知州的摺子上來:“今應商討的是撥款給明州修築海塘之事。”朝廷官員們又分成兩派吵開了來:反對的人道:“此法生產水泥,修築海塘耗費太多,那是勞民傷財,不應推廣。”支持的官吏則認為:“每年朝廷為了維護海塘,花費近千萬錢,這又如何不是一筆大開銷?若是修一處海塘,能保幾年百姓安居樂業,何樂而不為?”____朝廷對於是否撥款給明州修築海塘而爭吵的事情,宋玉延是不知道的,她後來在不斷地完善自己所知的製作水泥的工藝的情況下,又生產了一批硬度更好的水泥。

樓杲得知這事,又摸到了宋家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