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刻、竹雕、竹編,她都接觸了一遍。
她爺爺本來還擔心她學得多,每樣都不夠深,所以明裏暗裏讓她把心思放在玉石雕刻上。
可偏偏她每次跟在老師身邊學習,都能獲得老師們的讚揚,氣得她爺爺吹鬍子瞪眼睛,只能每次放假就逮她回去,美曰其名“進雕刻技藝”。
她知道,其實他只是擔心她把心思放在竹木雕刻而冷落了玉石雕刻……
回想往事,宋玉延又有些唏噓,沒想到以前只是當作興趣學一學的竹編,到了這兒,可能要變成她謀生的工具了。……送走林永明,宋玉延使勁回想原主的記憶,發現明州除了明席,確實還有很多特產,如林永明提及的熏籠、焙籠,還有草鞋、絁、羅、苧麻跟青瓷。
而跟外商易的貨物排在前頭的是竹木草加工品、青瓷、蔬果、筍,以及一些海產,畢竟這兒竹木多,海產也豐富。
慈溪縣最大的山是四明山,這座山綿延至鄞縣,明州也是以此為名的。除了四明山,還有大大小小三十六座山,這還是叫得出名字的,沒有名字的矮山也一大堆。
這些山種滿了林木,也生長了許多竹子,其中以竹最多。
除了個別林地被豪強圈了起來,大部分地方的林木都是屬於無主之物,所以百姓也會上山砍竹回來,要麼打傢俱,要麼削成竹篾編竹製器皿。
比起草蓆,竹製器皿才是百姓常生活中需求量更多的手工品。比如她當託賣裝食物的籃子、唐枝裝菜的籮筐、烘焙用的焙籠、裝書用的書籠……
她會九種編法,能據不同的編法編出不同形制的竹編工藝品,只要林永明肯收,她就有必要嘗試一下。
只是竹編工藝品的價格跟草蓆不一樣,草蓆一張可以睡十幾年,所以價格稍微貴點大家也能接受。而竹筐、竹籃等是會有蛀蟲的,用幾年可能就會開始破爛,所以價格會低廉許多。
唯一讓人覺得寬的是竹子可以自己去砍,少了原料的成本,只需花時間將竹子削成竹篾,再進行處理,然後就可以編織籃筐了。
目前家家户户都用的篾籃子,一個七文左右,而熏籠則貴一些,三十多文一個,書生用來裝書的大書籠則是八十五文左右。
明州讀書風氣不行,讀書人也少,所以書籠大概沒什麼市場,倒是目前行的飲食方式多是蒸煮的,所以一些蒸籠會比較受歡
。還有外商很喜歡購買的焙籠,以及家家户户裝東西所需的竹箱等。……宋玉延發現自己還是小瞧了原主——她雖然總是混跡市井,但是也得益於此而對行情十分清楚。可惜,她雖然有股聰明勁,卻用錯了地方。
宋玉延想了想,主動找到唐枝,打聽道:“請問唐典事何時休息?”唐浩在縣衙當個典事,平
裏也就幫縣令跟主簿處理一下文書上的事情,屬於小吏,但是在現代連個公務員級別中最低的辦事員也不算,最多算個合同制的文秘。
只是時代和社會的畸形造就了衙門的小吏,即使只是一個文秘,卻也有仗勢欺人的底氣。
當然,在原主的記憶中,唐浩不屬於仗勢欺人的這類小吏,反而時常夾在官府跟百姓中間,兩頭都不討好。
“這話怎麼説?”系統適時地捧起哽來了。
“……”宋玉延因它的出現而頓了一下。
唐浩之所以兩頭不討好,也是歷史原因。
在唐代——宋玉延是這會兒才發覺的,原主讀過書,也在混跡市井是聽過不少演史,得知原來在五代時,柴榮——今朝的周太宗郭榮並沒有在959年病逝,雖然當時的幽州也沒有攻下,不過好歹是撿回了一條命。
至於陳橋兵變的趙老大?
他倒是沒機會黃袍加身了,不過也不知道郭榮是重生了還是被人穿越了,病了一回後,對武將的態度倒是跟趙老大當初一模一樣,找了各種理由,把手握重兵的趙老大跟他那“義社十兄弟”剩下的九兄弟的兵權給擼了。
系統:“喲,那跟你可能還是老鄉。”宋玉延:……
謝謝你提醒我,你將我來這裏的仇。
系統:瑟瑟發抖。
雖説如今的國號為周,但它跟宋的發展卻極其相似,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係。在同樣的經濟條件下,只要執政者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舉動,那歷史的發展都會有相似之處。
“這怎麼扯遠了?”系統又問。
宋玉延:“我又不是專門説給你聽的,你捧哏還捧起勁了?”系統委屈巴巴:“哦。”總而言之,唐代、五代那都是存在的,不過結束了五代、統一天下的是郭榮而已。
然後唐代的時期,小吏可以通過資歷躋身官僚隊伍,也就是所謂的“外入內”。雖然今朝延續了這一制度,可實際上,卻只是從一個衙門,升到另一個衙門當連辦事員都不能算的小吏。
所以官員基本上當小吏為僕從般使喚,而小吏們被官員壓榨了則會找百姓的晦氣,以至於今朝小吏的身份地位都特別低,百姓時常看不起他們。
會來事的小吏一般到哪兒不是被百姓們敬畏着的?要罵也只會在私底下罵,只有唐浩這樣脾氣好的人才會被人
常佔便宜——佔人便宜的也包括原主。……唐枝最近跟唐浩
提及宋玉延的次數頻繁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