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但凡有隻言片語傳出,賈珩還未科舉入仕,就會引起文官集團——朝廷三黨的警惕、仇視。

縱觀青史,變法是要血的!

正如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所言,“各國變法無不從血而成……有之,請從嗣同始。”康有為也道:“各國變法無不從血而成,有之……請自嗣同始。”嗯,這個吧……

賈珩方才提及變法圖強,殿中除崇平帝外,內監、宮女盡數屏退,即為此故。

甚至就在剛剛,崇平帝都要當沒聽過變法一事,而藉口以書稿之事,賞賜賈珩絹

當然,崇平帝崇尚節儉,賞蘇錦二十匹,比起平,已然是頗見大方。

其實,歷史沒有新鮮事兒,如崇平帝這樣的帝王,一開始問賈珩宋明之亡,就是深刻察覺到如今的陳漢,已處處見宋明之弊,唯有變法圖強,才能長治久安,綿延國祚,但如今的大漢……

崇平帝温聲道:“弘文館四冊古籍,有一冊,為前宋王臨川的奏疏集選,你可以慢慢看。”賈珩聞言,心頭微動,拱手説道:“多謝聖上,只是草民還有一不情之請。”崇平帝詫異了下,笑了笑,道:“何事?”賈珩道:“草民於邊事頗興趣,可否得以允准,查閲本朝幽燕之地方誌、輿圖,軍兵,關隘,以及歷次對虜戰事,如遼東一戰。”賈珩要查閲這些資料,為邊事具體而言,陳述方略。

崇平帝一時沉,心頭微動,凝眸看着對面的少年,他記得先前戴權送來的偵報上,賈珩的確是向京營一位騎將學習騎之術。

這般一説,這賈珩誠是實幹之才,方才其提到攜煌煌武功,以變法圖強,已然是身體力行。

説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為力,這是一些只會誇誇其談,眼高手低的書生。

然而賈珩見陳國弊,條陳方略之前,就已身體力行,在崇平帝眼中愈見情樸拙,腳踏實地。

賈珩道:“草民方才所言,邊事之難,唯在三患之首要,聖上治平天下,草民願略輸薄才,以濟邊事。”他打算寫一道策疏——。

這道策疏,需要大量的材料支撐,只有此策一出,才算徹底奠定聞達於天子的政治目標。

事實上,很多人都會以為策疏,都要長篇大論,或還以為君臣奏對也要長篇大論,但實際的情況,君臣奏對往往都是字斟句酌,少説多思。

為何?

因為一來多説多錯,少説少錯,二來,只有面對的是什麼都不懂的人,才需要給他從概念、定義説起。

而同一認知層次的對話,往往是簡明扼要的,説得多,反而分散了對關鍵問題的注意力。

方才他在提及大漢三患,每一個都能延伸出許多東西,但沒有必要,因為崇平帝比他更清楚,此為心腹之患。

但這種東西,非宰執、樞相統籌全局者不可窺見,他能説到大漢三患,已可心照不宣,簡在帝心。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