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而一次實驗,大概會消耗兩顆。
這麼燒錢的物理學實驗,也只有IMCRC能夠做的起了。
“可是……我還是不明白,你是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裏把這東西造出來的?”看向了陸舟,戴維克教授用難以置信地語氣説道,“從會議結束到現在……也才過去不到兩個星期吧?”可以説,這是最令他驚訝的地方。
如果是花上一年的時間造出的這玩意兒,他或許還不會很驚訝。但兩個星期的時間,未免也太誇張了點。
“因為高新技術園區強大的工業能力,以及……我們的智能製造理念。只要有材料,加工條件符合,這座園區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裏將圖紙變成現實,就像3D打印機一樣。”頓了頓,陸舟繼續説道,“至於設計的工作,在更早一些的時候我就已經搞定了。”對於曾經的可控聚變工程總設計師而言,設計一套光點火裝置並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情。尤其是現在他的工程學等級已經是LV7,和當初不可同
而語。
且不管已經震驚到説不出話來的戴維克,站在他旁邊的衞教授,從踏入這間廠房之後便沒有説過一句話。
盯着那台Z粒子鍾沉默了好久,他才收斂了臉上震撼的表情,慨説道。
“如果這台Z粒子鍾真的做到了……整個世界都會被它改變吧。”
“也許會吧,”陸舟笑了笑,“不過我對它的期望,更多的還是在未來。”衞宏:“您打算什麼時候送它去火星?”陸舟想了想,開口説道。
“發計劃將在月底之前啓動。”
“如果一切順利。”
“我想在節之前搞定!”第1297章重返火星!
金陵航天發中心。
一座龐大的規模宏偉的空天飛機,已經整裝待發地匍匐在發報跑道上。
它的名字是霞光號,不過和幾年前的那艘霞光號有些區別。為了適應長距離的飛行以及更靈活的發任務,金陵高等研究院的航天科技研究所對它的聚變供能單元和高功率霍爾推進器進行了重新設計,以犧牲極限速度為代價,提升了它的巡航里程和引擎穩定
。
現在它別説是火星,就算是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也可以在一個月的時間裏輕鬆抵達。不過現在月球軌道施工委員會並沒有將人送到那麼遠的地方去的現實需要,只是採集岩石標本的話,完全可以通過無人探測器來實現。
至於此次航班的領航員,也是當初火星救援的原班人馬,同時也是航天員大隊中唯一有過火星軌道巡航經驗的航天員。
隨着一座被金屬立方體貨箱封裝的實驗設備被送進了貨艙內,整艘空天飛機已經完成了最後的發準備。
已經穿好艙內宇航服的劉彪和許正宏,在地勤人員的目送下登上舷梯,進入到了空天飛機的內部,分別在主副駕駛位上入座,並且將宇航服連接到了艙內生保系統上。
“久違的火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