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關掉了那篇文章,陸舟臉上的表情沒有太多的變化,隨口回了一句説道。
“畢竟我們從封建時代到實現現代化只用了一百年的時間,在文明史上這是一個飛躍的過程,這其中必然會省略掉一些東西。就好像你們不會要求學者像牧師一樣虔誠,但我們之中仍然有不少人會習慣給學者貼上聖人的標籤。”
“其實我的意思是,牛津大學的學術環境會更寬鬆一些。”
“那和我有什麼關係。”
“……好吧,”看着一臉莫名其妙地看着自己的陸舟,弗納爾教授聳了聳肩膀,無奈説道,“好吧,我也就是隨口一説,你別放在心上。”此時此刻,坐在陸舟對面的,是來自英國牛津大學考古學和藝術史研究實驗室的潘西·弗納爾教授。
雖然才三十五歲,但從他那稀疏的髮量和額頭上的皺紋來看,讓人不懷疑他是不是在埃及考古的時候中了法老王的詛咒。
至於他説的那篇文章,則是在臉書上傳播很廣的一篇由某位美籍華裔記者徐靜撰寫的評論文章。
雖然這篇文章最初是發在了臉書上,但很快便傳到了國內,並且利用人們內心中對未來的茫迅速成為了朋友圈的爆款文章。
文章的標題和許多年前火遍各大BBS的那篇《請放慢你的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很像,甚至許多片段也都是對前文的引用,只不過中心思想卻是從對經濟發展歷程中道德缺失的批判,變成了對“突飛猛進的科技發展摧毀了田園牧歌式生活”的惋惜,以及對社會發展速度過快本身的批判。
文章塑造——或者説虛構了三個不同身份的角,一名因為無人機物
技術而被迫離開深市的送餐員小哥,一名因為可控聚變技術而失去生活來源的煤礦礦工,以及一名被迫與家庭分離前往月球、最終落得
離子散下場的博士。
這些角的身份可以説涵蓋了弱勢羣體、社會中層以及
英階層三個人羣畫像,對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在這時代
中的命運,進行了深度的剖析與極具悲劇
彩的渲染。
但也正是看到這裏,陸舟才更加地肯定了心中的想法。
這玩意兒果然是在扯淡。
倒不是他沒有同情心,只是“被迫分離”他實在搞不懂是怎麼來的。
畢竟月面科考站的博士點是出了名的難考,國際生更是為了有限的兩個名額搶破了頭,沒諾貝爾獎得主級別的推薦信和諾獎級別的課題做後盾,連參加選拔的資格都沒有。
被迫分離?
離子散?
這不扯淡呢。
這要不是胡編亂造的,他把手機都給吃下去!
“我當然不會放在心上,”對於弗納爾教授的安,陸舟只是聳了聳肩,“我相信鍵盤俠不只是我們的特產,我同樣也相信着歷史一定會給出正確的評價。還是説你覺得,這種胡編亂造出來的文章很有説服力?如果是的話,我頂多會為你的專業素養
到擔憂。”弗納爾哈哈乾笑了兩聲,掩飾自己的尷尬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