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然而這還不是最令人震撼的。
盯着中子劑量檢測儀上攀升的數值,王曾光院士的眼睛都看直了。跟在他身後的兩個學生,這會兒盯着設備的眼睛,也是兩眼放光。
全程懵地站在旁邊,李局長嚥了口吐沫,小聲問了句。
“這是……成了?”王院士僵硬地點了下頭,用因為動而顫抖的聲音,説道。
“……成了!”第668章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雖然現在還沒有接入發電機組,只能通過熱換系統將熱量導入水中,但從體系產生能量遠遠超過了體系輸入能量,以及反應增殖的中子已經可以實現氚自持這兩點來看,整個聚變堆的設計無疑是成功的!
等到配套的磁體發電機組正是列裝,超聲波生成裝置就不再需要外部電源供電。到時候只需要搭配一塊大容量鋰硫電池,完成堆
鋰金屬的熔化以及最初幾輪的超聲波發
,反應堆就可以完全依靠自身產生的電能,來維持整套裝置的運行了。
實驗剛剛停下,王院士便迫不及待地拉住陸舟,追問道。
“你們是怎麼做到的?”陸舟嘴角勾起了一絲笑意,簡單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聲致發光。”聽到這意料之外的四個字,王曾光明顯地愣了下,隨即皺眉道。
“那條技術路線……不是早就被證明走不通嗎?”由於磁約束與慣約束的研究陷入瓶頸,關於聲聚變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間的這段時間裏曾經熱門一時,然而時至今
,關於這條研究路線的爭議卻一直沒有中斷過。
至於為何會產生諸多的爭議,除了兩份截然不同的實驗報告之外,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原因便是,物理學界對於聲致發光這個看似尋常的自然現象,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
“一條路走不通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它本來就是錯的,另一種則是走路的姿勢不對。二十年前關於聲聚變的研究是存在問題的,理論上的工作沒有完成,只是盲目的進行實驗並收集經驗數據,以期尋找實現聚變反應的途徑,這和海底撈針沒什麼兩樣。”説到這裏,陸舟停頓了片刻,從桌上撿起了記號筆,在旁邊的白板上隨手寫下了幾行算式,然後繼續説道。
“……只有確定了電磁作用與強相互作用之間的量化關係,我們才能通過計算建立一個關於平衡兩者之間關係的唯像模型,並且藉助這個唯像模型去找到最可能的方法。”盯着白板上的算式看了半天,王院士皺了皺眉。
“這是……強電統一理論的推論?”雖然不是研究理論物理的,但核物理與核工程專業出身的他,對於物理學界的最新動態還是有所瞭解的。尤其是對於這種涉及到核力的研究,他更不可能錯過。
看着陷入沉思的王院士,陸舟輕輕點了下頭。
“正是。”表面上看,這台聲聚變裝置之所以能夠完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盛憲富等人巧妙地在進氣口與堆之間添加了一個小型電離室,將氘氚混合氣體加熱至電離態然後再注入
鋰中。
但事實上,無論是採用鋰還是對氣泡密度、表面積、作用氣泡表面的聲壓等等一系列參數與聚變反應發生條件之間的關係建立數學模型,都是基於“強電統一理論”中的部分推論完成的。
此兩者之間的關係,就好像等離子體湍模型之於磁約束聚變裝置一樣。
如果沒有陸舟完成的那些理論上的工作,或許這台裝置也能造出來,但會用上多少年的時間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