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原戰亂頻繁,百姓飽受戰爭之苦,還要遭受契丹鐵騎的□□。高祖建國,好不容易穩住了風雨飄搖的中原大地,戰火卻再次燃起,只為了某些人的私慾。

淄州刺史想想那棄城而逃的楊守貞父子,將他們一城軍民棄如敝屣,還下令他要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他憑什麼要拿這麼多條無辜的命去給這不仁不義的主子鋪一條逃生的路?當初楊守貞舉旗易幟,沒問過他們的意思,如今棄城而逃,同樣沒顧慮過他們。

蕭毅若想要軍功,大可攻城掠地,將他們這些叛軍全部殺盡,但他卻沒有這麼做,而是送來這三個觸目驚心的大字,給他們最後的機會。刺史仰頭深呼了口氣,覺冰雨打着面龐,腦中漸漸清明,轉頭吩咐道:“下令,開城門!”

還在堅守的士兵們愣了一下,隨即都有些如釋重負的表情。

蕭毅很有耐心地等待着,大雨將四周平野帶起濃霧,氣温驟降,目不能遠視。他望着那兩扇緊閉的城門,城樓上守衞的士兵還在忠於職守,堅如磐石。眾將都在等他發號施令,既然城中沒有主帥,破城不過是眨眼的功夫。他們不知道主帥在等什麼?

胡弘義策馬上前:“使相,打吧!”

“再等等。”

終於,前方傳來沉重的嘎吱聲,城門居然開了!

淄州刺史率着城中的軍民出來,跪在蕭毅的面前,手捧托盤,上面放着淄州的大印。

蕭鐸的身後響起震天動地的歡呼聲,馬踏大地,趙九重覺腳下的地面彷彿都在開裂。他轉頭看向身旁兩鬢生出華髮的主帥,依舊沉穩如山,心中十分震撼。昨他要求領兵之後,蕭毅雖同意了他的請求,但沒有讓他立刻出發。直到這時他才明白,原來蕭毅是想把般陽城拿下,讓他可以毫髮無損地通過這第一道屏障。這是蕭毅對他這個小將的照顧,也是對他所率的那些士兵的愛護。

而且明知城中沒有主帥的情況下,蕭毅不僅沒有下令一舉攻破城池,而是等待他們歸降。主動歸降按照漢律可以免於死罪。這對大漢,對百姓來説,都將是幸事。

此刻,趙九重第一次領悟到,那些橫徵暴斂,魚百姓的藩鎮節度使,本就不能稱之為軍人。一個真正的軍人,能給國家和百姓帶來的是庇護和安定。難怪蕭毅能教出蕭鐸那樣的兒子,虎父焉有犬子?

蕭毅覺到身旁敬仰的目光,轉身對趙九重點了點頭:“去吧。”

“末將得令!”趙九重大聲喊道,率着上百騎兵絕塵而去。

***

漢宮崇元殿,朝臣正在議事,漢帝依舊是心不在焉地聽着。

東邊的戰事進展順利,蕭毅不愧是老將,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淄州般陽城,只是讓楊守貞父子給跑了。張永德那路也進展順利,永清節度使節節敗退。反而是三路叛軍中最弱的泰寧節度使,與最善戰的蕭鐸成了膠着之勢。

蕭鐸圍着泰寧節度使在濮陽,遲遲不攻。漢帝派了三個信使前去催問蕭毅,蕭毅卻一次都沒有回信,蕭鐸也依然是沒有動靜。漢帝摸着扶手上的龍頭,眸深沉,蕭家父子竟然這麼快就不把他放在眼裏了。

眼下朝臣在議契丹的國事,耶律都莫殺了皇太子,成了遼國的新皇。他正在整頓國事,很有可能再次揮兵南下,一雪前恥。畢竟對於遊牧民族的契丹來説,廣袤的中原大地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

漢帝看向文官列前排的劉寅正在與人爭論,眸中閃過狠戾之。前次他喚傀儡戲的班子到宮中來表演,正演到興頭處,不知劉寅從何處得到消息,竟來到他面前把戲班子全都趕走了。他堂堂天子,顏面掃地,當真可惡至極。仗着自己是先帝的舊臣,就可如此挾制於他?!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