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卷藴丹霞浣盡愁思塵慮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因為大約兩三天後,寇雪宜跟醒言告説道,她不太習慣在這許多生人面前進食。

因而,她便央醒言去那弘法殿的食廚之中,討來必要的鍋碗瓢勺,還有那米麪菜蔬,然後她便在這四海堂中,舉火升灶,就着那方不知哪位前任堂主留下的小小石灶,開始給這四海堂中一眾人等,烹煮那一三餐的食物。

但實際上,在四海堂中佔得多數的這倆女眷,基本上只吃那瓊肜小女娃兒,每不知從哪兒拾掇來的鮮美果實;這灶間烹煮之物,大多都進了這位四海堂主的肚腹。

雖然,醒言也曾勸寇雪宜不必如此辛苦,但每每她只是淡然一笑,稱她當許下為奴為婢之願,這些便都是她應該做的。

説此話時,寇雪宜那張如霜賽雪的面龐上,便現出一種連男子也少見的堅韌不回的神。伴着它的,還有那一抹似乎永遠也消不去的愁顏。

瞧她這副神,勸過幾次之後,醒言也就沒再堅持。只是這麼一來,卻擾碎了不少上清宮年輕弟子的清夢:在雪宜到來之後,便常有那其他峯上的年輕弟子,不畏那風吹曬、跋山涉水之苦,巴巴的趕來這抱霞峯弘法殿中用食!

又過得幾天,這一,永遠不知疲憊的小瓊肜,又扯着她的雪宜大姐姐,結伴去那山中摘花覓果。這兩個女孩兒一走,便顯得這四海堂中,一時間清靜非常。

得了這陣空閒,醒言便在那袖雲亭中,誦讀經書。在看過半卷經書之後,覺着有些倦怠,便展目眺望對面山岑間那道潺潺不絕的瀑,舒緩一下神。

袖雲亭飛挑的亭頂,遮住了這夏的陽光。不時有些微黃的葉茸,從亭畔樹木的枝頭飄落,隨着山風悠然而下,散落在少年面前鋪開的經卷上。

又出了一會兒神,醒言忽的想起來,反正現在也是無事,何不趁此去訪那飛雲頂上的藏經閣中?也好瞧瞧有沒有合適的法咒,可以來遮掩自己這疑似噬魂的煉化之術。

想到這裏,他便束好面前的卷軸,略拾掇拾掇道服,便朝那飛雲頂迤邐而去。

上清宮天一藏經閣,坐落在羅浮山飛雲頂上清觀之側,與後山的觀天閣遙相呼應。但與觀天閣那巍巍入雲的參天氣魄相比,這藏經閣從外面來看,並不十分顯眼,只是一座三層高的石樓。石樓閣頂,俱覆青瓦。

天一閣如此材質,正宜防火。而這藏經閣“天一”之名,也是取自那“天一生水”的説法,喻指剋制火患。這“天一生水”是何來歷,在瓊肜來那千鳥崖之前,醒言無事之時,倒也曾經做過考證。只不過,最遠也只曉得那前朝大儒鄭玄曾説過:“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再往前,便湮沒不可考了。

現在,遠遠望過去,這天一藏經閣青灰相間,造型質樸,外表頗為古舊。只有那閣頂四角彎翹的飛檐,才讓它顯出幾分靈氣。

到得這藏經閣門口,那守門的弟子卻似乎不太認識他。只有在醒言出示了那塊四海堂堂主令牌之後,那守門弟子才告了聲罪,恭敬的請他入內。

待來到藏經閣裏面,醒言才發現,這間從外面看起來並不起眼的藏經閣,內裏卻頗為寬綽廣大。一排排的檀木書架,在平整的水磨石地上整齊的排列着,架間則疊摞着一卷卷的經冊。

在經架間略略逡巡了一圈之後,少年便有些奇怪的發現,這整間樓室裏,除了自己之外,便是幾位看守藏經閣的道人。除此之外,這諾大的藏經閣中,便沒什麼上清弟子在翻看經書。

——這位新入門的四海堂堂主有所不知的是,在這藏經閣中,收貯的都不是那尋常修習所用的經籍。上清弟子常修習所用的道家經卷,在上清各殿之中都有自備。

説起來,醒言那四海堂中,相對他堂中弟子的規模而言,那藏書也算得上是十分豐富了!

另外,讓醒言覺得頗有意思的是,在天一閣這個道門藏經閣中,竟然還有好幾欄書架,上面堆疊的卻不是道家經籍。略略翻翻,有不少正是他以前在那季傢俬塾中,所涉獵閲讀的諸子百家的經卷。甚至,在那兒還發現了為數不少的武術典籍。而在一些角落裏,還散落着一些古古怪怪説不出來歷的經軸。

而這幾欄有些另類的書架,則全都赫然銘着四個篆字:“海納百川。”看來,這上清宮藏經閣的設置,也很好的秉承了那上清教祖的教義。

還有一點,也讓細心的少年注意到。那便是,雖然現在那麻紙、竹紙在上清宮中甚是風行,但在這藏經閣中,醒言卻發現所貯藏書,幾乎全都是那些竹木卷軸。略一思忖,便大略可知其緣由。

一來,自是因那大多數藏書年代久遠,那時恐怕還沒有紙。二來,即使現在新入的卷籍,也不用紙張寫就,大半便是為了能藏貯久遠,不易損毀吧。説起來,那麻紙竹紙雖然輕便,但較易被蟲咬蛀;況且若是經常翻閲,其損也速,不利於長久存貯。

就是這千百卷不同年代烤製成的木牘竹冊,藴貯一堂,混合着散發出一股説不出的氣味。這氣味似蘭非蘭,似麝非麝,但卻頗為清鬱,沁人心脾,恐怕便是那古人津津樂道的書香吧?

醒言就在這些散發着汗青香味的經卷書架中,往來查看。只是,待他轉上好幾圈兒,也耐心翻查了一些經卷,但大半個時辰下來,卻還是毫無所獲。

半晌徒勞無功之後,醒言才發覺,這藏經閣一層之中的經冊卷軸,雖然稱不上浩如煙海,但也差不多夠得上書疊青山。逡巡了好幾周,花費了大半個時辰之後,才發現除了變得眼花繚亂、雙目痠麻之外,還是一無所獲。

終於,醒言決定放棄自己尋找,轉去詢問那負責守護藏經閣的前輩道人,清暘道長。

恭敬的見過這位面容清瘦、相貌慈和的清暘道長,醒言便將自己的來意説明,詢問清暘道長在這藏經閣中,有沒有那施展開來,能讓他渾身上下現出一派光明燦爛景象的法咒。

許是這要求比較古怪,倒費得他不少口舌。最後,才終於讓這位清暘道長明白,眼前這位新入本門不久的少年堂主,説了半天的法術,原來並不是那利於攻防的法咒——這少年心急火燎説了半天的法術,卻只是想讓自己在施法之後,變成一派光耀堂皇的模樣!

卻説這位清暘道長,方才見這位少年堂主,在那書架之間專心致志的翻尋經卷,還在內心裏贊他勤勉。等現在清這少年的真正來意,再看他那一副急切的模樣,便在心裏暗暗嘆道:“唉,可惜了。倒底還是少年人,只想學這些個華而不實之術。”只不過,這清暘道長向來温藹,並不準備拂這位少年堂主的興頭。略一思忖,便緩聲對眼前這個一臉期待的少年説道:“原來堂主要求此術…貧道想起來了,在那邊‘丹霞匱’中,有一卷名為『太上大光明神咒品』的經冊。那裏面好像記載着堂主所需的法術。幾年前貧道似乎瀏覽過,大概叫‘旭耀煊華訣’。”

“呀!那就多謝道長相告~”聽清暘道長這麼一説,便知這藏經閣中,確實有自己設想的那種法術;這樣一來,自己那心腹隱憂,便差不多完全可以消除了!

當即,醒言便大喜過望,乾脆利落的謝過一聲之後,就趕緊轉身朝丹霞匱奔去。清暘道長所指示的那個“丹霞匱”偏於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之中,若不是經他提醒,醒言本便不會注意到。

而在這位急奔而去的少年身後,這位説話素來緩慢悠然的清暘道長,還沒來得及將那更重要的下半截話兒説完,便見得這位急的少年堂主,已是向那“丹霞匱”一頭衝去!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