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碧波潭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陳凡也施展了一個法術,將十三層塔一一掃過,這才整舊如新,霞光萬道,瑞氣千條,依然八方共睹,四國同瞻。

既然拿了佛寶,也要盡一份力不是。

下了塔門,國王就謝道:“不是上仙與老佛,還有三位菩薩到此,怎生得明此事也!”悟空道:“陛下,金光二字不好,不是久住之物,金乃動之物,光乃熌灼之氣。貧僧為你勞碌這場,將此寺改作伏龍寺,教你永遠常存。”聽聞伏龍寺這個名字,陳凡不由暗歎一聲,勾起了一些記憶,想當年還是築基期修為的時候,以及結成金丹之後,與那渝州伏龍寺的和尚也打過不少道。

還記得小靈境外,當着眾多金丹修士的面,他與空定和尚賭來了千年寒鐵華。

陳凡神遊天外之際,那國王即命換了字號,懸上新匾,乃是“敕建護國伏龍寺。”一行人告辭西行,國王擺鑾駕,賜金玉酬答,被唐僧堅辭,一毫不受。

國王卻命當駕官照依五位常穿的衣服,各做兩套,鞋襪各做兩雙,絛環各做兩條,外備乾糧烘炒,倒換了通關文牒,大排鑾駕,並文武多官,滿城百姓,伏龍寺僧人,大吹大打,送四眾出城。

約有二十里,先辭了國王,眾人又送二十里辭回。

伏龍寺僧人送有五六十里不回,有的要同上西天,有的要修行伏侍。

孫悟空見狀,有些不耐,把毫拔了三四十,吹口仙氣,叫“變!”都變作斑斕猛虎,攔住前路,哮吼踴躍。

眾僧方懼,不敢前進,一行人才隨着策馬的唐僧西行而去。

少時間,去得遠了,眾僧人放聲大哭,都喊:“有恩有義的老爺!我等無緣,不肯度我們也!”一行五人走上大路,隨着孫悟空收回毫,一路往西,卻是平平安安,又到了早冬殘至,不暖不寒的天氣。

眾人正逍遙趕路,忽見前方一條長嶺,嶺頂上是路。

那嶺上荊棘丫叉,薜蘿牽繞,雖是有道路的痕跡,左右卻都是荊刺棘針。

唐僧叫:“徒弟,這路怎生走得?”悟空道:“怎麼走不得?”唐僧又道:“徒弟啊,路痕在下,荊棘在上,只除是蛇蟲伏地而遊,方可去了。若你們走,也難伸,教我如何乘馬?”八戒道:“不打緊,等我使出鈀柴手來,把釘鈀分開荊棘,莫説乘馬,就抬轎也包你過去。”唐僧道:“你雖有力,長遠難熬,卻不知有多少遠近,怎生費得這許多神!”悟空道:“不須商量,等我去看看。”陳凡看着前方的長嶺,卻是若有所思,這裏面住的可謂是西遊記之中最文明的一羣妖,和唐僧一番舞文墨。

而且是一羣罕見的植物,不過隨着孫悟空一句趕盡殺絕,都被八戒這呆子一頓釘耙築了個稀爛,做了個斷

孫悟空將身一縱,跳在半空看時,一望無際,全是各式各樣的植物,與那長長的荊棘。

悟空看罷多時,將雲頭按下道:“師父,這去處遠哩!”唐僧問:“有多少遠?”悟空道:“一望無際,似有千里之遙。”唐僧大驚道:“怎生是好?”沙僧笑道:“師父莫愁,我們也學燒荒的,放上一把火,燒絕了荊棘過去。”八戒道:“莫亂談!燒荒的須在十來月,草衰木枯,方好引火。如今正是蕃盛之時,怎麼燒得!”悟空道:“就是燒得,也怕人子。”唐僧道:“這般怎生得度?”八戒笑道:“要得度,還依我。”自從降服了牛魔王,八戒也歡了許多,對於西天路上的大小妖沒有以往那般畏懼。

只見八戒捻個訣,念個咒語,把躬一躬,叫“長!”就長了有二十丈高下的身軀,把釘鈀幌一幌,叫“變!”就變了有三十丈長短的鈀柄。

八戒拽開步,雙手使鈀,將荊棘左右摟開:“請師父跟我來也!”陳凡與孫悟空這兩位修習七十二變,可化萬丈真身的存在,看着八戒的半吊子神通,一個是有些無語,一個是面不屑。

唐僧見了卻是甚喜,策馬緊隨。

後面沙僧挑着行李,這一未曾住手,行有百十里,將次天晚,見有一塊空闊之處,當路上有一通石碣,上有三個大字,乃“荊棘嶺。”下有兩行十四個小字,乃“荊棘蓬攀八百里,古來有路少人行。”八戒見了笑道:“等我老豬與他添上兩句,自今八戒能開破,直透西方路盡平!”唐僧欣然下馬道:“徒弟啊,累了你也!我們就在此住過了今宵,待明天光再走。”唐僧卻是怕累着了八戒,心疼起了徒弟。

八戒倒是興致高昂道:“師父莫住,趁此天晴明,我等有興,連夜摟開路走他娘!”唐僧聞説,略一思索也點了點頭,八戒上前努力,繼續開路,一行人不馬不停蹄,又行了一一夜,卻又天晚矣。

那前面蓬蓬結結,又聞得風敲竹韻,颯颯松聲。

卻好又有一段空地,中間乃是一座古廟,廟門之外,有松柏凝青,桃梅鬥麗。

孫悟空見了,咧嘴道:“此地少吉多兇,不宜久坐。”沙僧道:“師兄差疑了,似這杳無人煙之處,又無個怪獸妖禽,怕他怎的?”陳凡聞言,含笑道:“雖無怪獸妖禽,卻有植物怪。”話音一落,忽見一陣陰風,廟門後,轉出一個老者,頭戴角巾,身穿淡服,手持枴杖,足踏芒鞋,後跟着一個青臉獠牙、紅須赤身鬼使,頭頂着一盤面餅。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