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一把火萬字大章 第3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撕拉”郭城結果信撕開之後拿出了裏面的信,展開來,郭城看了起來。一封信看完,郭城也由最初的惑到稍後的震驚再到最後的狂喜。看完信之後郭城起身走到香爐裏把信丟進去點着燒了。…,“倫大人放心,郭某一定全力配合。”﹋﹋倫文敍這一次到榆林的時候朱厚照給他封的官職非常之高:三邊副總制兼邊貿司司長,從二品。本來大明是沒有這個職務的,只有三邊總制而沒有副總制,只不過朱厚照為了讓倫文敍行事方便才故意加上了這個職務。就像楊一清的三邊總制一樣,本來也是沒有的,只不過後來朝廷為了楊一清便於管理三邊才加上了創造出來了這個三邊總制。再後來三邊總制就慢慢演變成了總督了。楊一清的三邊總制從正三品被升為正二品了也算是朝廷對他侯爵爵位之外的獎勵,那麼副總制怎麼也不能太低了吧,於是就被定為了從二品了。倫文敍很幸運的再一次官升一級。

以前倫文敍是東宮詹事,這是一個正三品的官,倫文敍剛到東宮的時候只是一個府丞,後來表現好被朱厚照提拔為東宮少詹事,再後來朱厚照看他在東宮任職了七八年了也不容易啊就把他提為了詹事府詹事,正三品官員。倫文敍的這個升官速度可謂是很快了,沒辦法,誰讓人家出身好呢。獨中兩元的狀元,這本來就會給他增加不少升官的籌碼,在加上碰到了一個好的主子,升官不快也不行啊。當然這也和他一直在東宮任職有關,東宮的職務都是屬於高配置低職權。正三品是高的,只能管住東宮那一畝三分地而已。

這一回出任三邊副總制也終於是跳出東宮走向正式的仕途了,而邊貿司而是朱厚照最新設置的一個職務,沒有定品階,它卻有權管理邊境所有邊市,就像給事中一樣,屬於低配置高權力類型。雖然沒有品階,卻沒有人敢輕視這個職務,先不説有權管理所有邊市就有多大的權力,就是邊貿司司長還兼任三邊副總制的倫文敍就沒有一個人敢忽視。

三邊副總制的權力範圍只是在陝西一帶,邊貿司司長的權力範圍卻在陝西、山西和河北三地,倫文敍的職務本應該是邊貿司司長的,朱厚照考慮到他將來的工作的終點便是陝西,所以才力排眾議給他了兩個職務加在一起。

而郭城的職務呢就是邊貿司防衞副司長兼領果勇營的提督內臣。本來郭城在和蒙古的大戰中立了大功應該升職的,不過後來朱厚照考慮到他距離上一次升職才沒多長時間,並且現在他還要留在榆林而榆林那裏他也呆不了多長時間所以朱厚照便打算等到他回京之後升任兵部或者都察院為官。,倫文敍到了這裏的主要任務就是督管三省邊市然後增設幾個靠近蒙古境內的邊市,而郭城的主要任務就是協助倫文敍。倫文敍督管三省邊市那是要殺不少人的,很明顯倫文敍肯定是下不了手的,這個時候就要靠郭城了。朱厚照給郭城的任務的中心的是“殺”凡是在錦衣衞名單上的都要殺。

朱厚照治理邊市的觀點就是“殺”殺盡所有參與向蒙古等北方民族販賣違物品的商人,殺盡所有和他們勾結在一起的朝廷命官和邊關將領,殺盡所有與他們勾結在一起的蒙古人。只有殺盡所有人才能讓其他的人到害怕,才能讓後來的人到害怕。等所有的人都怕了之後就是出台進一步規範邊市的措施的時候了。

第二天,倫文敍便離開榆林一路西行到了赤廳。按照大明和瓦剌之間的盟約,大明要在赤廳和亦集乃建立兩個邊市。赤廳在此時屬於陝西的地界,大明在這個地方設立了赤廳蒙古衞專門防備瓦剌人,不過那是以前了現在要被開發成邊市了。赤廳向北靠近瓦剌,向西靠近亦力把裏。在此設立邊市不但可以和瓦剌人易,也可以聯通大明和亦力把裏。現在袁啓文率領大軍打到了亦力把裏的境內了,一旦將來袁啓文徹底平定西疆,那麼赤廳邊市就可以作為一個進入西疆的前站和大明與西疆之間的貿易中轉站。…,從小生活在南方的倫文敍到達赤廳之後人生之中第一次見識到了戈壁、沙漠還有零星的草原。初次見到西北美景的倫文敍當即高興的賦詩一首,只不過他悲催的剛張開嘴還沒來得及説出第一個字嘴裏便被填滿了沙子。

倍受打擊的倫文敍只得作罷,把滿腔的動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了。倫文敍先是在軍隊的護送之下到達了赤廳附近的卜隆吉河,在卜隆吉河經赤廳的地段裏挑選了一塊既有河又有草原的地界當做邊市貿易地。

選定地方之後倫文敍按照可以通知容納五萬人的規模開始建造邊市。先是兩條寬達八米的大路作為邊市的兩條主幹道,兩條主幹道成十字形排列,將把整個邊市分成四個部分。然後緊靠主幹道建造了三千多間房屋用於邊市的貿易。其中除了一大半都會被用作商店、還有一百多家會被用於酒樓之外,剩下的都會被當做家屬院分發給當地的駐軍。在設計好房屋之後倫文敍有派人依照房屋的規模然後又在房屋之間建造了三十多條聯通兩條主幹道的馬路。

在邊市的外圍又建造了六個軍事堡壘用以防衞邊市,其中北面兩個、西面兩個,東面和南面各一個。在邊市的外圍還向四周延伸三十多里地建造了不下五十個烽火台。

赤廳的邊市是一個大工程,即使是倫文敍把當地的所有成年人都發動了起來一兩個月內也別想建造完畢,等不及的倫文敍只得在赤廳的便是建造出好地基的時候留下幾個副手而自己則先一步去了亦集乃。

按照雙方的盟約,現在的亦集乃海以東、瀚海以南、阿卜山以西全都劃歸大明統治,也即是説整個亦集乃地區全都屬於大明的了。從赤廳出發一路向北倫文敍穿過了馬謖山和合黎山之間的界處找到了亦集乃地區的唯一一條大河張掖河。張掖河源起於祁連山,終結於居延海。匯山丹、梨園、擺三河之水,長超八百公里,歲越五十萬年,當年霍去病西征便曾飲馬河邊。

“這就是張掖河?”走在大河的岸邊,倫文敍朝着一旁的嚮導問道。

“是的,大人。這既是張掖河。”嚮導是個蒙人,不過卻長期來往於蒙古和大明兩地做生意,對蒙語和漢語皆通。作為生意人的他知道倫文敍一行要在赤廳和亦集乃開辦邊市的時候生意人的嗅覺讓他知道這幾飛黃騰達的時候來了。在赤廳的時候嚮導主動找的倫文敍向他表明身份身份之後自薦充當倫文敍在本地區的嚮導並向倫文敍承諾幫他召集在不下五十家商鋪前來赤廳兩地。而倫文敍看他有點用便把他留在了身邊。

“來人,都下馬,”跳下馬來倫文敍朝着一行的眾人説道,等眾人都跳下馬之後倫文敍指着旁邊的河説道:“知道這是什麼河嗎?”

“知道。”

“那你們知道都有誰在這裏停留過嗎?霍去病,霍大將軍,當年霍將軍北擊匈奴便曾飲馬於張掖河。來人,都把你們的馬牽到河邊讓它們也嘗一嘗這張掖河的河水。”

“是大人。”説吧眾人便都像倫文敍一樣把馬牽到了河邊。似乎張掖河的河水比別的水更好喝一樣,幾百匹馬一到河邊便不捨得走了,一直喝個不停。

經過三天的趕路,倫文敍一行終於趕到了亦集乃。亦集乃以前一直都是漠南的重要地區之一,它南接甘肅東接河套地區,再加上亦集乃由於有着張掖河和亦集乃海的存在有着大片的優美草原。並且亦集乃靠近南方比着大多數的蒙古地區都要靠南所以氣候也比較適中不想其他地方那樣一到冬天就凍得沒法出行。…,亦集乃被大明得到之後大明一直都想在這個地方設立州府,不過一直不見成效。最開始倒是派來了一個知府,結果人家來了之後才發現這裏竟然連個人都沒有。原來在亦集乃劃給大明之後本來在此地區居住的蒙古人都跑到了亦卜剌的地盤上。這些蒙古人都大明很是不信任,一聽説以後這裏都歸了大明瞭全都帶着家人和牛羊就跑了。朝廷派來的那個知府一看自己竟然成了光桿司令了,也不幹了,帶着家當又回了老家。現在的亦集乃除了派了一隻人數不多的軍隊管着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人了。原來的牧民們都跑完了,而大明人也不願到這個地方來。再説他們在家裏還好好的,到這裏恐怕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總不能讓他們也住蒙古人的大帳吧,住慣了瓦房的他們哪能住得習慣呢。

就連倫文敍來了之後也傻眼了,開邊市最起碼也得有人吧,現在這裏幾十裏地見不着一個人那還開什麼邊市啊。

沒辦法倫文敍只好向朱厚照稟報情況了,使用現在最快的飛鴿傳書,才幾天的時間倫文敍的信便送到了朱厚照的跟前。朱厚照看了之後也是一籌莫展,這沒人還開個什麼邊市啊,又不能不開,這個邊市在朱厚照的計劃中可是很重要的。沒辦法,只能強制的遷人了。想好辦法之後朱厚照便回信給了倫文敍。

得到朱厚照回信的倫文敍很快便行動了起來。這個亦集乃建成之後可是惠及大明、瓦剌還有韃靼的。亦集乃位於瓦剌、韃靼還有大明之間,剛好是一箇中轉的好地方。既然對大家都有利,那也不能只讓大明出人啊,倫文敍一合計大明得出人,那瓦剌和韃靼都得出人。

於是倫文敍先是派人聯繫瓦剌大汗阿喇哈青森,把這件事告訴他之後阿喇哈青森派了手下的謀士烏雲來處理這件事。烏雲得到阿喇哈青森的命令之後很快便從瓦剌王庭趕到了漠南。之後倫文敍又派人聯繫了亦卜剌和莫兩人。

韃靼現在一分為四,暫時都統稱為韃靼。因為朝廷還沒有正式賜予亦思馬因、亦卜剌還有莫三人爵位,所以現在三人沒辦法還得以韃靼自居。朱厚照答應他們的是三年內大明賜予他們王爵,就是為了看他們三人這三年的表現如何。表現得好了三年之後給你個爵位,要是表現的不好了,那就等着三年之後等死吧。

巴圖蒙克和亦思馬因因處於北面和亦集乃不接壤,而亦卜剌和莫兩人的勢力範圍卻恰好和亦集乃接壤,因此兩人也是亦集乃邊市的受益者,本着共同投資的原則,倫文敍當然也不會忘了這兩人了,一人送了一封信讓他們派人前來商量有關亦集乃人口的問題。

最終阿喇哈青森派了烏雲前來,而亦卜剌和莫由於離得近並且為了表現的對大明的尊敬都親自前來了。

倫文敍、烏雲、亦卜剌和莫四人在一起商量之後倫文敍説道:“我大明出兩萬人。”

“我瓦剌出一萬人。”這是烏雲的聲音。

“我和莫共同處一萬人。”這是亦卜剌的聲音。

“我支持。”這是莫的聲音。

就這樣,四方共同湊出來四萬人遷到亦集乃,這樣沒有人的亦集乃很快就解決了人口的嚴重不足問題。

雖然四萬人也不是很多,倫文敍也比較滿意了,按照朱厚照對他的説法,前期只要四萬人便足夠了,等到邊市紅火起來之後肯定是四周的人蜂擁而來,帶時候就是趕都趕不走。

烏雲、亦卜剌還有莫三人都走了之後倫文敍派人到處發佈公告稱只要前來亦集乃定局便可分得住房一套,牛羊各十頭,如果商人前來經商便可半價購得商店一間、免税三年。

消息發出去了倫文敍等了一個月也才來了兩千多人。不行,還得想辦法,倫文敍想着。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