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謀士與汗位之爭萬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滿速爾的印象當中韃靼一直都是強大無敵的,同為蒙古人的他更能夠受得到蒙古騎兵的強大威力——在滿速爾還沒有成為亦力把裏大汗的時候韃靼大汗巴圖蒙克的威名就傳遍了整個天下,特別是在蒙古人之中巴圖蒙克更是被人們傳成長生天的化身了,無疑滿速爾也是一個深深崇拜者巴圖蒙克的人。

在他還小的時候他的父親速檀阿黑麻便經常給他們三個兄弟講述曾經大蒙古帝國的威名,成吉思汗時期的天下無敵,金帳汗國時期的天下,當然也有後來汗國分裂之時的落寞與惆悵。在金帳汗國紛紛分裂瓦解之時他們更多的是回憶曾經的強大並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再現曾經的輝煌。上百年的嘗試他們都是以失敗告終,然而這個時候與他們同同族的韃靼的崛起瞬間變成了整個蒙古人心目之中的啓明星。

小時候父親的薰陶再讓滿速爾對巴圖蒙克產生了極其強烈的崇拜的同時也讓的滿速爾時時刻刻都在提醒着自己要奮發圖強做一個向巴圖蒙克那樣人,他要使得察合台汗國再一次強大起來。

亦力把裏要想再次強大就必須要對外侵略,只有國土增加了人口增多了他們才可以再次快速的強大起來。而他可以對外侵略的方向只有三個。一個是西面,西面是和他們同出同源的西察合台汗國,他們和亦力把裏一樣都是從察合台汗國分裂出來的,往西擴張的困難很大,東察合台汗國和西察合台汗國雙方戰了一百多年了,這麼長的時間裏他們誰都奈何不了對方大多數時候雙方都是那麼僵持着。一百多年都沒有什麼進展滿速爾對和西察合台汗國戰也是不報太大的,一百多年都沒有任何進展他可不認為自己在短期之內能夠扭轉雙方勢均力敵的局面。可以説東西兩個察合台汗國就像兩個戰了上百次的拳擊手一樣,在對手還沒有出第一招的時候另一方就料到了對手的第二招和第三招了。對自己的兄弟西察合台汗國滿速爾的計劃就是等自己把亦力把裏給重新治理的強大了之後再去併它也不遲。

除了西面亦力把裏能夠取得突破的便是北面和東面了。亦力把裏的北面就是瓦剌。可以説自從元庭滅亡之後亦力把裏便和瓦剌成了世仇了。兩個國家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關於西北之地的控制權,亦力把裏和瓦剌在西北面有着大量接壤的地區,這就造成了兩個國家的紛爭不斷。瓦剌一直想南下控制西北的所有地方,亦力把裏卻想北上草原。當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略目標剛好針鋒相對的時候戰爭便是不可避免的。上百年爭奪下來兩個國家也是互有勝負。與西察合台汗國的大片的沙漠之地相比瓦剌的成片的草原對着亦力把裏更加具有引力,所以不管面對瓦剌有多大困難亦力把裏都始終沒有退縮,他們一直堅持不斷的向北發動戰爭。

而亦力把裏和瓦剌惡的另一個原因就要和韃靼有關了。韃靼是黃金家族的直系後裔,而亦力把裏同樣也是黃金家族的後裔。雖然以前察合台汗國曾經和元庭爆發過多次的戰爭,歷史上察合台汗國君主都哇與窩闊台汗國君主海都曾經聯合起來屢與元朝軍隊爭戰,終元世祖忽必烈一朝未斷,並一度攻佔漠北哈拉和林。一直至公元1304年始海都子察八兒與元成宗講和才結束戰爭。在能麼這這也是他們黃金家族內部的家事。當瓦剌全面打壓韃靼的時候這個時候他們黃金家族就要一致對外了。以前韃靼不斷受到瓦剌的欺凌,作為兄弟的亦力把裏當然看不過去了,所以亦力把裏和瓦剌之間的關係也要市場受到韃靼的影響。…,亦力把裏在東面可以取得的突破的地方就是大明瞭,在東面亦力把裏和大明的甘肅接壤,對於大明和亦力把裏來説誰取得了甘肅誰就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了,在大明甘肅在向東邊是關中地區了這裏是大明的腹地了。甘肅在怎麼飽受戰爭摧殘對大明的打擊也不大,因為那時的甘肅屬於大明眼中的半蠻荒地區,那時的甘肅人口沒有多少,土地就更沒有多少了,再加上時常爆發戰爭很多時候甘肅本就沒法種地。所以説除了在軍事上還有點價值之外當時的甘肅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對大明來説都是可有可無的角,從甘肅那麼大的地方卻沒有被單獨的劃歸為一個省便可見一斑。

對於大明來説甘肅的地位主要體現在軍事上和國家榮譽上。自古以來甘肅便是在中原皇朝的控制之下,要是大明沒有控制甘肅的話那在大明人眼中就好像自己對不起祖宗自己把祖宗傳下來的土地給丟了一樣,這對於當時相當高傲的大明人來説是無法忍受的。要知道大明可是號稱: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不裂土的,所以即便是甘肅之地沒有一點作用大明也不會放棄它的。

更不要説實際上甘肅還是有點作用的,大明一直把甘肅作為一塊對亦力把裏和瓦剌的緩衝之地,如果亦力把裏或者瓦剌來進攻大明的話那麼他們肯定是先進攻甘肅,這個時候大明就可以用甘肅來拖住敵軍。通過甘肅的廣袤之地來拖住對軍這樣就可以避免戰火波及腹地,也就可以大大的減輕戰爭的損失了。畢竟甘肅沒什麼經濟價值,毀了也損失不了多少錢。哎,這也都是受科技的限制,就像現在科技發達了甘肅照樣成為每年產出大把大把的gdp。

大明控制了甘肅,退可以依託甘肅來防守,進可以通過甘肅直接進攻亦力把裏的腹地。如果亦力把裏掌握了甘肅他們也和可以做到這樣。這也就是亦力把裏不斷向控制甘肅的原因。

以前亦力把裏對大明一直比較安分就是因為此前亦力把裏不斷的內亂使得亦力把裏沒有去侵略大明的甘肅等地,現在隨着滿速爾和他的父親兩位大汗的心治理亦力把裏恢復的大部分的實力了,這個時候也是亦力把裏該亮出爪牙的時候了。在歷史上滿速爾也就是在自己即位沒幾年便開始準備着入侵大明,歷史上正德九年的時候滿速爾正式帶大軍兵發哈密,開始全面進攻甘肅等地,只不過後來隨着他的三弟賽義德的再次崛起滿速爾才不得不停止了侵略的腳步開始收縮兵力全面對付自己的弟弟。

他沒有完成的事業卻被他的三弟賽義德完成了,在賽義德成立葉爾羌汗國之後也是開始向東侵略大明,並且在他之後的數代大汗也都是全力的向東擴張。在歷史上的嘉靖時期葉爾羌曾經侵佔過大片的大明國土。

而在亦力把裏的北方便是烏思藏都司,這片土地説實話亦力把裏還真沒有打算侵佔過它,首先那裏的氣候亦力把裏的人便適應不了,其次那裏到處都是山,在山地作戰是蒙古騎兵最不想面對的。烏思藏都司不是太需要並且侵佔的難度也太大了所以亦力把裏非常果斷的放棄了對這片土地的垂涎。

自從剿滅了滿速爾和赫力烈兩人的叛亂之後滿速爾便真正控制住了亦力把裏,之後他便開始厲兵秣馬等待着時機來擴張他的帝國的版圖。而恰好這個時候巴圖蒙克的那封結盟共同對付大明的國書使得滿速爾迅速找準了目標那就是大明。滿速爾由於距離榆林太遠所以對發生在榆林的戰爭的細節並不是太瞭解,他只能通過那些過時了一個月的消息來判斷戰爭的勝負。…,最終滿速爾據自從巴圖蒙克崛起之後韃靼對大明的戰爭大多數都了的事實還有這一次巴圖蒙克少有的前後起兵十六萬鐵騎,並且滿速爾收到的最後的消息是巴圖蒙克正帶着大軍兵圍朱厚照的消息,那個時候巴圖蒙克才剛剛開始圍困榆林正式兵鋒強盛之時,很少有人能夠看出來巴圖蒙克會失敗。同樣的滿速爾也沒有看出來,他還以為巴圖蒙克會很快便攻破榆林然後全面進攻大明中原呢,打着現在出兵到時候好渾水摸魚的滿速爾沒有來得及多想便匆匆的下令全國的軍隊集合。之後集全國兵力的幾乎三分之二達到十萬兵力的滿速爾開始從哈密出西疆,然後打算一舉攻克整個甘肅地區。

如果滿速爾的十萬大軍是瓦剌或者韃靼的十萬大軍説不定他還真有可能實現那個戰略預想,很可惜他的軍隊就是亦力把裏的軍隊不可能是瓦剌或者韃靼的軍隊。西北之貧困之不可想象的,亦力把裏的軍隊不但訓練少裝備更是差勁。十萬亦力把裏的軍隊也就是和韃靼的五萬大軍差不多的戰鬥力。

就這樣盲目自信的滿速爾帶着十萬大軍兵法哈密了。這個時候的哈密及其周邊地區還是屬於甘肅的,從亦力把裏到達甘肅之後滿速爾先是接連攻克哈喇帖扎、剌術、阿思打納、速木哈喇灰和畏兀兒把裏五個軍鎮直接兵圍哈密城。先前接連的使得滿速爾有段頭腦發暈了,他本以為哈密會輕而易舉的被攻下哪知道自己十萬大軍圍困哈密將近半個月都沒有一點進展。不但如此自己更是白白損失了三萬大軍。更不好的是這個時候滿速爾收到了巴圖蒙克進攻榆林受挫開始撤退的消息。

這個消息對於滿速爾來説無異於晴天霹靂,他之所以敢進攻大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巴圖蒙克也在進攻大明。或許幾年之後的滿速爾有進攻大明的膽量這個時候的滿速爾最起碼還不具備膽敢單獨進攻大明的膽量。本以為和韃靼結盟共同進攻大明然後自己好趁機撈點好處的滿速爾在接到巴圖蒙克退兵的那一刻立馬找來了大軍中的將領想要和他們商量退兵的事情。

當時退兵無疑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其實本身對於滿速爾進攻大明軍中的大多數將領都是不怎麼認同的,軍中的大多數將領們認為現在的亦力把裏還不具備進攻大明和併大明某一個地方的實力,這個時候雖然和韃靼結盟亦力把裏有了渾水摸魚的打算,一方面當時韃靼和大明還沒有分出勝負那個時候出兵有點太早了,萬一韃靼要是敗了那麼到時候進攻大明的亦力把裏必將受到毀滅的打擊。

以前亦力把裏能夠和大明相處上百年而不被滅亡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以前的亦力把裏一直沒有出現過帶兵直接進攻國土的行為。雖然雙方也有過小規模的衝突只要沒有真正爆發過戰爭,只要這樣那麼深受明初太祖朱元璋制定的“不徵國”的基本國策影響的大明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主動的去侵略亦力把裏甚至滅亡亦力把裏的。

明初的時候,太祖朱元璋十分擔心在國家強大以後,後代子孫重犯侵略鄰國、殺人掠地的歷史錯誤,制定了“不徵國”的基本國策:凡“不為中國患者”不伐;即使為患者,也採取守勢“選將練兵,時謹備之”在這項朱元璋基本國策的指導下,中原由秦代開始的以對外擴張為主、令四方甚懼的大帝國,一變而成為亞洲的強大的愛好和平的大帝國。同時“不徵國”國策的提出,也是對中國自商鞅變法、實行武力擴疆路線以來、一千七百多年間傳統政治文化的重大改變。…,當時的朱元璋認為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撓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但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當時朱元璋的這個國策的中心思想就是凡“不為中國患者”不伐;即使為患者,也採取守勢“選將練兵,時謹備之”朱元璋的這個“不徵國”的國策的提出對後世六百年的中國形成了重要的影響,它使得中國從明朝之前的以對外擴張為主的國策變為了以守成為主的國策。對於這一個國策的好壞,很難去做出一個很好的評價。在古代,在現代人們對他的評價就不盡相同。而即使在現在主的史學界對他的評價和普通人對他的評價也是大為不同的。不管怎樣始終都是稱讚的人有很多,批評的人也不少。

不管後人如何評價這個國策,但最起碼他對現在的明朝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首先就是大明周邊的很多小國大明完全有能力把他們滅掉,由於這個國策的影響大明從來沒有主動的侵略過哪些弱小的國家。即使是有一些國家侵略了大明而大明也大都是也打敗對方為主很少有侵佔其國土的行為。就像蒙古一樣,其實很多時候大明完全有能力直接滅了蒙古,大明卻往往採取了只迫對方臣服的策略,這也是深受朱元璋的國策影響的結果。凡“不為中國患者”不伐;即使為患者,也採取守勢“選將練兵,時謹備之”對於大明來説蒙古就是大明的禍患,朱元璋對當時的蒙古的態度就是即使為患者,也採取守勢“選將練兵,時謹備之”雖然明朝有這麼一個基本的國策,大家也不要以為大明就遵守了這個國策了。如果大明遵守了這個國策了那麼大明的遼東之地哪裏來的,不還是打來的。要知道大明的疆域最大的時候可是達到了西伯利亞了。在洪武二十二年的時候明朝的疆域可是包括很多現在不屬於我們的地方的,例如現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緬甸的約一半,不丹,錫金,克什米爾地區的1/2,在洪武二十二年的時候可都是屬於大明的。可以説就連朱元璋自己都沒怎麼遵守這個國策。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